-
31651.力达霉素联合利妥昔单抗对人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作用
[医药制造业] [2014-03-26]
研究力达霉素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抗人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和机制。采用MTS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Annexin V-FITC/PI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变化,最后用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模型验证该联合方案对淋巴瘤的体内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利妥昔单抗与力达霉素联合效果显著,增殖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比率显著多于单独用药组,信号通路分析表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凋亡抑制蛋白表达下降。联合用药组荷瘤小鼠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独用药组,体内脾脏转移程度低于对照组和单独用药组。研究表明力达霉素与利妥昔单抗对人B细胞淋巴瘤的体内、体外增殖有协同抑制作用...
关键词:力达霉素;利妥昔单抗;细胞凋亡;Bcl-2
-
31652.植物激素受体的三维结构及其分子识别机制研究进展
[医药制造业] [2014-03-26]
许多研究表明,第一次"绿色革命"与植物激素的相关基因编码是密不可分的。植物激素是一类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功能的有机内源物质,激素受体是植物激素调控生长的中心环节,一直备受关注,而激素受体结构的发现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其调节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综述了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3种经典植物激素受体结构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开展基于结构的新型人工植物激素的生物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植物激素受体;分子机制
-
31653.奥曲肽-PAMAM偶联物对生长抑素受体过表达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
[医药制造业] [2014-03-26]
合成并表征了聚酰胺-胺(PAMAM)-聚乙二醇(PEG)-奥曲肽(PPO)和PAMAM-PEG(PPG),采用NMR确证结构。所得PPO和PPG的粒径为(11.05±1.80)和(9.52±1.27)nm。用此二者作载体制备甲氨蝶呤(MTX)纳米粒,考察对生长抑素受体过表达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结果在药物:载体摩尔比20:1~60:1范围内,载药量随摩尔比的增大而增加,PPG和
关键词:PAMAM;靶向作用;奥曲肽;生长抑素受体;偶联物;甲氨蝶呤;载体制备;纳米粒;聚酰胺-胺;最大装载;
-
31654.壳寡糖/水杨酸接枝物纳米粒用于释放阿霉素的研究
[医药制造业] [2014-03-26]
目的考察壳寡糖/水杨酸纳米粒负载碱化阿霉素的可能性,评价制备而得的微粒给药系统理化性质及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以碳二亚胺为交联偶合剂合成壳寡糖/水杨酸接枝共聚物,三硝基苯磺酸法测定水杨酸接枝率。运用超声分散法制备壳寡糖/水杨酸空白纳米粒,芘荧光法测定纳米粒临界聚集浓度,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粒粒径和表面电位,MTT法考察空白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以碱化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透析法制备壳寡糖/水杨酸载药纳米粒,经透射电镜考察载药纳米粒的形态,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合成得到的壳寡糖/水杨酸纳米粒实际接枝率为16.92%,空白纳米粒的临界聚集浓度为867.0μg·mL-1,空白纳米粒的粒径和表面Zeta电...
关键词:壳寡糖/水杨酸接枝物;碱化阿霉素;纳米粒;体外释放
-
31655.全肠外营养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
[医药制造业] [2014-03-26]
目的考察临床上应用全肠外营养液配方中的不溶性微粒以及配伍的合理性。方法按照临床常用的全肠外营养液配方配制,分别考察配制后的渗透压和1、4和12 h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全肠外营养液加入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后,不溶性微粒急剧增加,其中大于10μm的不溶性微粒超过标准的10倍以上。维生素C、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也存在影响。结论分析全肠外营养液中不溶性微粒形成的原因,对提高其配置质量,减少不溶性微粒对患者的损害,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全肠外营养液;配伍;不溶性微粒
-
31656.HPLC法测定石见穿中丹酚酸B的含量
[医药制造业] [2014-03-26]
目的:建立测定石见穿中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hermo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21∶79,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6 nm,柱温为23℃。结果:丹酚酸B的进样量在0.153~3.060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
关键词:石见穿;丹酚酸B;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
31657.罗汉果GAPDH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基因表达分析中的应用
[医药制造业] [2014-03-26]
目的克隆罗汉果甘油酸-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EC 1.2.1.12)基因,分析其在基因表达定量研究中其作为内部参照基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以罗汉果cDNA为模板扩增GAPDH基因的保守区片段。结果获得了罗汉果GAPDH保守区序列cDNA,命名为SgGAPDH(GenBank注册号:KC410810),序列长度为627 bp,编码209个氨基酸的多肽。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gGAPDH属于植物甘油酸-3-磷酸脱氢酶家族。半定量PCR分析表明罗汉果GAPDH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很...
关键词:罗汉果;甘油酸-3-磷酸脱氢酶;内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
31658.原儿茶酸抗PC12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医药制造业] [2014-03-26]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暨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酚酸类化合物对过氧化氢以及1-甲基-4-苯基吡啶阳离子(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存活率影响;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活性最强的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Ac)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乳酸脱氢酶释放的影响;应用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PAc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凋亡多参数(F-actin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Pac 200 mg·L-1的...
关键词:丹参;酚酸类化合物;抗氧化;原儿茶酸;神经保护
-
31659.临床药师对1例淋巴瘤患儿的药学监护
[医药制造业] [2014-03-2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淋巴瘤患儿的药学监护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10岁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儿的化疗过程,首先针对患儿多程化疗后病情复发,且因蒽环类药物累计剂量造成心功能损伤的情况,协助医师制订化疗方案为改良的BFM-90方案;然后对化疗中出现的左旋门冬酰胺酶致凝血功能障碍、泼尼松致胃肠道反应、5-HT3受体拮抗药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对患儿的用药教育等方面提供药学监护。结果:患儿因化疗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胃肠道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明显减轻,化疗顺利实施。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参与特殊人群中儿童的肿瘤化疗经过,监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并制订合...
关键词:淋巴瘤;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药师;药学监护
-
31660.HPLC-DAD-FT-ICR-MS法分析华蟾素中蟾毒配基类成分
[医药制造业] [2014-03-26]
华蟾素为中华大蟾蜍皮水煮醇沉制剂,临床具显著抗肿瘤活性。本文首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HPLC-DAD-FT-ICR-MS)方法,针对华蟾素中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蟾毒配基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旨在阐明华蟾素抗肿瘤活性效应物质基础。该研究首先采用二氯甲烷-硅胶固相萃取法对华蟾素中蟾毒配基类成分进行富集,根据化合物的UV及FT-ICR-MS高分辨质谱的一级、二级质谱数据,结合文献,比较分析了华蟾素中的主要蟾毒配基类成分的化学组成,共推导出33个蟾毒配基类成分,其中8个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准确鉴定了结构。该研究基本阐明了华蟾素中主要蟾毒配基类成分,为华蟾素的进一步药效学...
关键词:华蟾素;蟾毒配基;HPLC-DAD-FT-IC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