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21.含逆变器的微电网动态相量模型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4-01-15]
微电网作为一种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有效途径,是传统电力系统的重要补充。然而,微电网中含有大量的并网逆变器、机端负荷和线路,其电磁暂态过程给微电网的建模、分析和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并网逆变器、线路和机端负荷的动态相量模型为基础,建立含并网逆变器的微电网动态相量模型。最后,在电磁暂态综合分析程序PSCAD/EMTDC中建立一个含有多台并网逆变器的微电网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其动态相量模型。仿真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所提微电网动态相量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并网逆变器和微电网的建模、分析和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微电网;并网逆变器;机端负荷;建模与仿真;动态相量模型
-
23122.基于域方法的饱和励磁控制器设计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4-01-15]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受到物理结构的限制,励磁电压的输出含有饱和环节,其具有非线性特征。基于域方法,提出饱和励磁控制器的设计思路。首先,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模型内部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进行动态补偿,实现非线性系统的反馈线性化;然后,引入饱和指示器,将含饱和环节的线性化模型转化为多面体模型,并将饱和系统的二次稳定性条件用不等式表示出来;引入初始状态域,将初始状态域含于椭球吸引域内的几何关系表示为不等式;最后,为使系统在给定初始状态域、吸引域和线性矩阵不等式区域内满足二次稳定条件,将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双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求解问题。算例研究表明:设计的控制器是有效的,具有优良的控制性能。
关键词:饱和励磁控制器;扩张状态观测器:吸引域;初始状态域;线性矩阵不等式区域
-
23123.基于长间隙放电研究雷电屏蔽问题的进展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4-01-15]
长间隙放电是研究地面物体雷电屏蔽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在雷电击距、直击雷防护措施的屏蔽性能试验和雷电迎面先导过程研究3个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结合最新开展的长达6m问隙尺度的放电试验观测,对现阶段上述3个方面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雷电击距建立的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geometrymodel,EGM)仅适用于小尺度目标物的雷电屏蔽性能分析,现有的雷电屏蔽模拟试验方法仅能近似模拟不存在雷电迎面先导时的雷击过程,无法完全证明以提前流注发射模型装置为代表的非传统防雷装置具有比传统措施更优越的屏蔽性能。大尺度目标物的雷电屏蔽问题应聚焦于雷电迎面先导过程的研究,建立并完善雷电迎面先导过程的模拟试验方法和物理仿真模型。
关键词:雷电屏蔽;长间隙放电;雷电击距;模拟试验;雷电迎面先导
-
23124.应用第2代高温超导体的冷绝缘超导电缆输电导体层间均流技术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4-01-15]
冷绝缘高温超导电缆的导电层一般设计为多层结构以满足大电流载流特性,但伴随层数的增加,超导体上的集肤效应会引起电缆输电导体各层电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从而造成电缆损耗增加和传输性能下降。采用基于动态惯性权重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电缆导体层电流层间均流优化的设计方法。应用第2代高温超导材料钇钡铜氧涂层导体,通过建立超导电缆的等效电路模型,考虑电场、磁场等约束因素,对一根1km长,110kV/3kA等级的冷绝缘高温超导电缆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了电缆本体结构参数及输电导体层和屏蔽层的电流分布。比较优化前后层电流的结果可知,优化后超导电缆各导体层电流与平均电流相比最大不平衡率小于3.5%,各屏蔽层电流达到均布,较好地实现了电缆各导体层电流均匀分布的优化目标。最后,超导模型样缆载流特性实验也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钇钡铜氧涂层导体;冷绝缘高温超导电缆;均流;粒子群优化模型;数学模型
-
23125.家用电器行业:智能技术在家电应用由单品类向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2014-01-15]
关键词:洗衣机;冰箱;彩电;原材料
-
23126.基于有效容量分布的含风电场电力系统随机生产模拟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4-01-15]
基于蒙特卡罗(MonteCarlo)方法的含大规模风力发电的电力系统模拟虽然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广泛的适应性,但其过大的时间开销限制了其应用。而现有的理论计算方法则存在风力发电描述不够准确、难以处理多风电场及其相关性等问题。针对此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发电机组有效容量分布的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随机生产模拟算法。该算法保留了负荷和风电机组的时变特性,采用时间序列白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average,ARMA)模型模拟风速,使用半不变量方法计算有效容量分布,因此,该算法可较好地描述风力发电的特点,且计算效率高。所提算法还可考虑多个风电场及其相关性,且可计算由于最小出力限制而引起的弃风概率和弃风电量。基于IEEE-RTS测试系统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随机生产模拟;风电场;有效容量分布累积法;弃;风概率;相关性
-
23127.高效率五电平双降压式全桥并网逆变器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4-01-15]
为提高并网逆变器的变换效率,提出一种新颖的五电平双降压式全桥并网逆变器,它由三电平双降压式全桥拓扑、输入分压电容和钳位支路组合得到。其滤波电感和开关器件的电压阶梯仅为输入电压的一半,故磁性元件体积小、质量轻,且每个开关周期仅有一个开关管高频动作,降低了开关损耗。分析了该拓扑的工作原理和调制策略,并分别搭建五电平和三电平双降压式全桥并网逆变器实验样机进行效率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五电平拓扑的欧洲效率较三电平拓扑高出0.5%。由三电平双降压式半桥拓扑与两电平桥臂组合,提出另外2种五电平双降压式全桥并网逆变器拓扑。最后对提出的3种拓扑的损耗和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多电平;双降压式;效率;光伏
-
23128.直流调制策略改善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频率稳定性研究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4-01-15]
为了抑制交直流混联系统的负荷突变而引起交流系统的频率振荡,提出变结构的直流功率调制和快速汽门最优控制的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交直流系统的简化模型,通过交叠分解的方法将模型分解为2个独立的子系统,对子系统采用直流功率的变结构控制,切换函数采用最优控制设计。该控制策略实现简单,能显著减少频率偏差的首摆峰值,但稳态误差较大。因此采用发电机的快速汽门最优控制来协调控制频率,采用线性最优理论设计快速汽门综合控制器。对采用这2种控制器的输电系统,在负荷发生扰动的情况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变结构的直流调制在扰动发生的初期能显著抑制频率振荡,汽轮发电机的调速器与直流功率调制器相结合,减少了稳态误差。
关键词:变结构控制;交叠分解;直流功率调制;快速汽门控制;协调控制;负荷扰动
-
23129.大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定子线棒损耗和温度场综合计算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4-01-15]
针对空冷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附加损耗的实际工程问题,从其产生的原理出发,在综合考虑了同相槽和异相槽在涡流损耗上的区别、上下层线棒股线在槽内的实际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基础上,以一台350 MW空冷水轮发电机为例,综合运用电磁场、流场、温度场数值求解方法,对其线棒附加损耗及发热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计算精度较高,优化措施有效,对于指导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线圈的优化设计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关键词:水轮发电机;定子线棒;附加损耗;有限元;温度场
-
23130.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抑制空间电荷及电树枝化特性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4-01-15]
应用经硅烷偶联处理后的纳米氧化镁(MgO)粉末与低密度聚乙烯(10wdensitypolyethylene,LDPE)共混,制得MgO/LDPE复合介质。高成分衬度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图像表明,粒径为100nlTl左右的MgO纳米粒子均匀的分散于介质中。通过电声脉冲法(pulsedelectro.acoustic,PEA)测试发现,当纳米MgO填料的质量分数为4%时,可以有效抑制空间电荷的注入,伏安特性的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介质拥有更高的空间电荷注入闽值场强。通过电树枝实验,发现复合介质可以抑制电树枝的引发和生长。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纳米复合介质抑制空间电荷和树枝化生长的机制。纳米颗粒与基体材料界面电荷行为可能是复合介质电学性能改善的原因。
关键词:纳米电介质;氧化镁;空间电荷;伏安特性;电树;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