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以全面了解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碳排放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CA)深入分析建材生产、运输,建筑建造、运行和拆除各阶段的碳排放量;利用能耗计算BESI软件模拟修改其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使其满足各类绿色建筑节能率要求;并构建建筑成本效益模型,计算各类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寒冷地区某典型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碳排放强度为25.48 kgCO
地铁车站建造及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研究——以武汉地铁车站为例
来源:暖通空调 发布日期:2024-12-10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碳排放研究相对欠缺的问题,本文依托武汉地铁工程,对地铁地下车站材料生产运输、施工及运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并建立了便于碳排放计算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碳排放因子和数据清单,分析典型车站碳排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建造与运行阶段碳排放主要由土建工程与通风空调系统造成,分别占比90.5%和63.0%,且生产与运营阶段在整个寿命周期碳排放中一直占较大比例,到100 a时生产
基于碳足迹的变电站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减碳效果及经济性分析
来源:暖通空调 发布日期:2024-12-10
基于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边界,结合变电站建筑特点,明确了优化变电站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边界及方法。以北京某实际变电站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核算模型,对初始方案进行了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基于碳排放计算结果提出了优化方案,评估了重点技术措施的减碳效果。结果表明:变电站工程在实现全寿命周期低碳优化时,减碳效果最明显的3个技术措施分别为高效低碳变电设备的选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及围护结构设计优化;经济
基于碳足迹的变电站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减碳效果及经济性分析
来源:暖通空调 发布日期:2024-12-10
基于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边界,结合变电站建筑特点,明确了优化变电站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边界及方法。以北京某实际变电站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核算模型,对初始方案进行了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基于碳排放计算结果提出了优化方案,评估了重点技术措施的减碳效果。结果表明:变电站工程在实现全寿命周期低碳优化时,减碳效果最明显的3个技术措施分别为高效低碳变电设备的选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及围护结构设计优化;经济
汽车与钢铁产业协同低碳发展现状及趋势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24-12-05
“双碳”目标下汽车产业面临巨大减排压力,为实现全生命周期降碳,汽车产业与钢铁产业需高度协同。对比国内外政府、研究机构及汽车企业对上游钢铁企业的低碳要求现状及协同发展趋势,从目标规划、减碳行动及与车企互动等3方面综述了钢铁企业为满足车企减碳要求开展的行动及规划,从合规要求、合规标准、协同减碳技术解决方案等3方面分析了上下游低碳协同中面临的挑战并给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汽车产业链协同低碳发展。
汽车与钢铁产业协同低碳发展现状及趋势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24-12-05
“双碳”目标下汽车产业面临巨大减排压力,为实现全生命周期降碳,汽车产业与钢铁产业需高度协同。对比国内外政府、研究机构及汽车企业对上游钢铁企业的低碳要求现状及协同发展趋势,从目标规划、减碳行动及与车企互动等3方面综述了钢铁企业为满足车企减碳要求开展的行动及规划,从合规要求、合规标准、协同减碳技术解决方案等3方面分析了上下游低碳协同中面临的挑战并给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汽车产业链协同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