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热点
  • 护理干预对持续呼吸道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来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发布日期:2015-09-23

    目的探讨持续呼吸道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44例行持续呼吸道机械通气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的呼吸衰竭患儿为干预组,与2009年1月—2011年12月46例行持续呼吸道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呼吸衰竭患儿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肺通气氧合功能、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所有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
  •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发布日期:2015-09-22

    目的研究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210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肺部感染情况,检测病原菌种类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1共发生肺部感染30例,感染率14.29%;2检出病原菌4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27株、革兰阳性菌11株、真菌2株;3单因素分析提示,不同年龄、糖尿病史、气道慢性疾病史、血浆清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
  • 心脏手术患者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时使用经食道多普勒心排量监测的临床观察

    来源:临床急诊杂志 发布日期:2015-09-22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心脏手术患者心排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Ⅱ~Ⅲ级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潮气量组(10ml/kg)、小潮气量组(6ml/kg),呼吸频率固定于12次/min,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均设定在5cmH2O(1cmH2O=0.098kPa)水平。记录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开始及机械通气30min时的气道压力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经食道多普勒监测
  • 机械通气治疗吸入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来源:感染、炎症、修复 发布日期:2015-09-20

    在火灾受害者当中,吸入性损伤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特别是在密闭环境中,烟雾所致吸入性损伤为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1吸入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吸入性损伤是热力和(或)烟雾等化学物质引起的呼吸道以及肺实质损害,患者多表现为大面积重度烧伤,常伴有头面部烧伤。热力损伤为物理性损伤,常因吸入蒸气、高热空气等引起;烟雾引起的损伤主要为化学性损伤。火灾发生时,中、低温度(80~160℃)的干热气体主要造
  • 俯卧位和仰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来源:黑龙江医学 发布日期:2015-09-20

    目的对俯卧位和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3例成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采取俯卧位机械通气和仰卧位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60%,每日连续吸氧5 h,持续治疗1周后检测其血气分析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胸片指标,综合评价疗效。结果在适当的护理条件下,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氧合情况,观察组Pa O2/Fi O2、Pa CO2、Pa O
  • 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的镇静效果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 发布日期:2015-09-20

    目的观察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的镇静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ICU采用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24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予以咪达唑仑镇静,研究组62例予以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分别比较两组镇静前后Rsmsay评分,以及Sp O2等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镇静后Rsmsay评分高于对
  • 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体会

    来源:大众科技 发布日期:2015-09-20

    目的:总结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体会;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科学管理及有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无非计划性拔管、气道堵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发生;结论:对人工气道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探讨

    来源:大家健康(学术版) 发布日期:2015-09-20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方法:选取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
  • 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发布日期:2015-09-20

    目的对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进行临床分析。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结果 VAP的高危因素有: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应用制酸药、抗生素联用、年龄、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7 d、意识障碍;分离出68株革兰阴性菌,16例革兰阳性菌,1例真菌,共85例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经敏感抗生素治疗2~6周,
  •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吸痰的体会

    来源:中国农村卫生 发布日期:2015-09-15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例患者接受电子支气管镜吸痰,观察吸痰术前、术后临床症状、经皮血氧饱和度以及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结果:经电子支气管镜吸痰后,心率、呼吸、Pa CO2、Pa O2及Sa O2均有改善(P均<0.0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吸痰能有效地改善通气状况,降低通气阻力,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疗效较好。
首页  上一页  ...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