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镇静镇痛的护理观察
来源:名医 发布日期:2018-02-25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止痛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镇静止痛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状态改变和治疗情况。结果:对患者实施镇静止痛护理后,镇静有效43例,占比86%,镇静过度7例,占比14%。实施镇静止痛前患者存在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无法耐受气管插管,无法顺利通气,实施镇静止
-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机械通气前后hs-CRP、PCT的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
来源: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发布日期:2018-02-25
目的分析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后第30h预后分为死亡组(n=30)、存活组(n=55),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CURB-65评分、PSI评分及入院后7d内血清hs-CRP、PCT水平,比较不同机械通气结果患者血
-
右美托咪定在AECOPD合并精神症状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
来源:交通医学 发布日期:2018-02-20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AECOPD)合并精神症状患者无创通气期间镇静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2例AECOPD有无创通气指征,但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在2~4分,不能配合机械通气者,予以无创通气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等治疗,镇静治疗后32
-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影响分析
来源:中医临床研究 发布日期:2018-02-20
目的:分析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取70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先入院的35例应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后入院的35例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措施对ICU机械通气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基础护理和各项管理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I
-
纳洛酮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来源:临床医学 发布日期:2018-02-20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AECOPD合并AFR患者198例,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01例)患者应用纳洛酮联合机械通气,对照组(97例)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pH值、PaO_2、PaCO_2)、住院相关指标(通气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相关预后指标(再插管率、
-
右美托咪定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炎症因子及肺损伤的影响
来源: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发布日期:2018-02-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机械通气患者炎症因子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患者使用和未使用右美托咪定,将患者分成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组,n=20)和对照组(n=20)。前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 15 min,再以0.2~0.7μg/kg·h速率持续输注48 h;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丙泊酚3~5 mg/(kg·h)为48 h,两组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分析
来源:系统医学 发布日期:2018-02-20
目的观察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而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138例,均分两组,每组69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为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联合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7 d分别检测炎症反应指标(IL-6、TNF-α、CRP)。结果疗程结束后联合组总有效
-
酒石酸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镇痛镇静对ICU内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比较
来源:医学信息 发布日期:2018-02-15
目的研究ICU内机械通气患者酒石酸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镇痛镇静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35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三组,各组45例,A组酒石酸布托啡诺+异丙酚,B组氟比洛芬酯+异丙酚,C组芬太尼+异丙酚,比较组间生命体征指标及镇痛、镇静评分。结果 A、B组用药后1h及2h的HR、RR、MAP均比C组低(P<0.05);A组F
-
无创机械通气脱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来源:实用医技杂志 发布日期:2018-02-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若控制不及时可出现呼吸衰竭或肺心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目前,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晰,其发病跟多因素相关,可分为个体易患因素和环境因素。常规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效果欠佳[1,2]。本研究对无创机械通气脱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纳入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
-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来源:蚌埠医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8-02-15
目的:探讨3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胸部损伤合并ARDS老年病人90例均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并且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选择3种不同的通气模式。30例采用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SIMV+PEEP组),30例采用连续性气道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模式(CPAP+PSV组),余30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