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碳中和的中国汽车用能趋势演变研究
来源:国际石油经济 发布日期:2023-07-25
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和保有规模快速增加,对传统成品油需求和零售终端形成直接冲击,带动整个汽车供能产业链生态变革。基于“车用能源系统分析模型”对中国车用能源体系演变进行模拟的结果显示,中国汽车保有水平2030年将超过4亿辆;204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过半,2050年超过80%;车用汽柴油消费量将于2025年达峰后快速下降,2050年汽车领域用能将转为电能、氢能主导;2050年后多数传统加油站将被
-
中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油气企业应对策略
来源:国际石油经济 发布日期:2023-07-25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速度超过预期,未来几年发展仍将处于快车道,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发布规划类文件推动产业加速升级。油气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转型路径,加速进入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市场,谋求新旧业务融合。考虑到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需求潜力大、充换电业务可以与现有加油站实现协同发展等机遇,以及终端服务新的商业模式和布局方式出现、未来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油气企业需要适应新的市场竞争,逐步构
-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研究
来源:智慧中国 发布日期:2023-07-25
随着我国工业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汽车制造业也在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新能源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已成为当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工作。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是各行业科研工作的方向,汽车行业也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运用新能源汽车技术,可以使用电能代替传统石油能源,从而有效减少空气污染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原理,
-
新能源汽车电子诊断技术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实践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发布日期:2023-07-25
对于不断飞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其维修技术应当与其保持在同等的进步水平,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子诊断技术在维修检测方面应当具有方便、快速、准确、安全等特点。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探讨在实际教学中的故障诊断检测方法和可使用的电子诊断工具,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展示电子诊断技术在项目化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可实用性和先进性,希望本文可以对相关专业的老师有一定的教学启发。
-
消费市场绿色转型风正劲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日期:2023-07-24
当前,随着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渐成风尚,绿色消费蓬勃发展。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呈现稳步恢复态势,其中,绿色消费的成绩尤为值得关注,主要电商平台家电“以旧换新”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7%和12.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
-
做强产业竞争力 筑牢经济“压舱石”
来源:南昌日报 发布日期:2023-07-23
今年以来,南昌聚焦“4+4+X”产业体系,围绕“项目为先、实干奋进,争分夺秒拼经济”工作主线,坚持“一产一策”“一企一策”,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中心,奋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优势产业加速发展 7月14日
-
低碳环保引领健康生活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日期:2023-07-21
创新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改造,半年完成全年节能目标;铺设屋顶光伏,改建光伏车棚,一年节电上百万千瓦时;食堂推出“半份菜”、投放垃圾挣积分也能当钱花……近日,记者深入淮南、阜阳等地采访了解到,从乡镇、县区到市里,全省各级公共机构均以节约型机关创建为抓手,
-
新能源汽车用304不锈钢液化天然气瓶体多道次对轮强力柔性旋压工艺研究
来源:重型机械 发布日期:2023-07-20
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车载液化天然气气瓶304不锈钢筒体传统的板材卷焊加工工艺存在焊缝的问题,提出多道次对轮强力柔性旋压工艺,针对20 mm厚的304不锈钢筒坯开展了多道次对轮强力柔性旋压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利用ABAQUS软件对多道次对轮强力柔性旋压工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对每道次加工之后坯料的成形结果精度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旋压过程中的材料塑性变形行为与旋压力。通过验证试验对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准
-
新能源汽车圆扁铜线永磁同步电机对比分析
来源:防爆电机 发布日期:2023-07-20
如今在国家提出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了热点话题,电机作为汽车的核心,更是研发和创新的重点,而嵌入定子中的绕组不同会使电机的性能发生改变,现将在同转矩的两种电机方案中研究圆扁铜线绕组对电机的效率、反电势、电磁力、高效区占比的输出情况。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稳定杆的协同开发
来源:重型机械 发布日期:2023-07-20
顺应某车企的新能源乘用车稳定杆的轻量化需求,开展了选材、冶金工艺优化、产品空心化结构设计及其性能模拟、新产品试制、新产品性能试验验证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并最终成功开发出了轻量化且满足性能要求的空心稳定杆。结果表明,新开发的空心稳定杆相比于原实心稳定杆,实现了约26.88%的减重率,产生了良好的轻量化成效。其次,空心稳定杆经台架耐久性能试验50次未出现开裂等缺陷,满足车企对该产品寿命的要求。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