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房地产业] [2024-05-27]
2024年1月《梳理市场“跌不动”的方向》和《上证50回来的三条线索》再度提示大盘布局机会;《2015年“救市”的回顾与推演》和《市场底部五维跟踪体系与 组合对策》指引如何把握股市流动性冲击下的行情节奏。主要风向标城市全面或局部解除限购引发本轮地产上涨约8%。北京、深圳、杭州、成都、西安等地纷纷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取消住房限购、缩短购房个税和社保缴纳年限等。
[金融业] [2024-05-27]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这意味着央行投放资金的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引发广泛关注与联想。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这一变化?
[综合] [2024-05-27]
过去十多年,中国“她经济”相关领域消费经历了比其他品类更高趋势增长。今年一季度,我们在疫情后首次观察到,(去除基数影响后)的名义零售额的增长重新回到高于名义 GDP 的水平上,其中,女性更为青睐的消费品类 明显增长更快。清明和五一的消费数据也显示,体验式消费的趋势增长更高,而其中有更强女性主导痕迹的新消费名词——如“新中式”、“摘花”、“悦己” 消费等等。我们的分析表明,女性消费者更为活跃的现象是由过去 20 年女性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相对提升作为支撑的。而且,目前女性收入和消费倾 向的变化趋势显示,“她经济”相关板块可能仍将在中长期享受较高的趋势增长。随着中国女性消费群体日趋壮大、成熟,更多消费品类有望受益。
[金融业,综合] [2024-05-27]
2023 年 GDP 规模在千亿元以上的发债区县数量达 199 个,主要分布在江浙粤鲁这种经济大省,数量合计 111 个。从 GDP 同比增速来看,经济大省的发债区县增速中位数为 6.2%,而重点化债省份的区县增速中位数为 5.1%。
[金融业] [2024-05-27]
A 股结构分化特征与风格轮动规律:观察近年各指数年度收益情况,发现市场“一九”效应凸显,除了极端风格的涨跌分化,多数主流指数分化显著减弱,传统策略 Alpha 空间被大大压缩,押注极端风格及跟随风格趋势成为部分机构在策略上的首要选择。
[金融业] [2024-05-24]
上市券商是打造一流投行及投资机构的核心力量,也是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 的关键环节。2009 年,证监会首次发布《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并分 别于 2010 年、2020 年进行了修订,但从实施效果看,我国上市券商在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信息披露、合规风控等方面与国际一流投行还有很大差距。2024 年 4 月, 新“国九条”颁布,同日,证监会就《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等 6 项制 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作为“1+N”制度体系中的“N”,与新“国九条”共同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24-05-24]
2023 年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以下简称板块)盈利表现分化。新能源汽车盈利普遍承压,电池与结构件龙头相对亮眼。Q1 利空落地,今年盈利能力有望触底,我们建议握紧核心龙头,灵活参与边际改善环节和有事件催化的新技术方向。光伏 23 年需求高景气延续,但供给过剩问题导致各环节盈利不同幅度承压。风电业绩短期承压,等待 Q2 海风起量,看好塔桩、海缆企业出货及订单双增。23 年国内大储景气依旧,海外户储库存拖累,我们认为中美市场标的年内业绩存在支撑,而欧洲市场标的随着库存逐渐去化,年内业绩有望实现逐季提升。我们推荐宁德时代、上能电气、阳光电源。
[金融业] [2024-05-24]
低信贷不等同于经济支持力度弱。信贷总量增速从两位数的高增变成个 位数,但当前信贷增速“换挡”不能与“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划等号。一是政策对资金空转愈加重视,关注点从“量”变成“质”。二是金 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优化,对总量有下拉影响。三是各省贷款增速与经济增速无必然联系。总体看,央行的思维可能已经改变,不追求信贷高增,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也做了调整,这些变化一脉相承。
[医药制造业] [2024-05-24]
转型企业百花齐放,落地政策有望出台。2023年国内多领域企业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涉及医药、化工、食品、营养健康等领域。目前转型较早企业23年底产能逐步落地,24年有望逐步带来收入增量。政策支持方面,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同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有望在近期出台,后续落地政策值得期待。
[金融业] [2024-05-24]
近年来,美国主权债务持续增长,美国国债余额屡创新高且尚未看到逆转迹象,美国债务可持续性问题,甚至美元信任风险浮出水面。美国债务持续高增的背后本质是一个始于原始赤字的三角恶性循环,为控制该循环风险,减赤控债较为科学但对美国而言难行。凭借美元地位优势和诸多约束,短期内让“雪球”一直滚动下去可能性更高,但不可避免会有诸多外溢效应,包括利率上下两难、通胀韧性风险、美元信任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