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7-18]
1-5月份,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出口交货值增速修复性反弹,企业效益小幅微升,投资保持增长。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7-18]
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增长。1-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5850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1-4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7-17]
强化监管,树立行业发展规范,推动互联网医疗回归医疗本质,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强调让互联网医疗回归医疗服务的根本定位,支撑互联网医疗服务良性发展。加快标准制修订,满足互联网医疗标准需求。技术的进步是互联网医疗产品创新和迭代的基础。随着深度学习、语音技术、图像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云计算、射频芯片、5G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疗产品不仅帮助患者享受多样化、个性化诊疗服务,打破传统诊疗领域,协助医护人员高效、高质量提供服务,也能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7-17]
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均是通信技术与能源技术的结合,进而引发重大的经济转型”。如果说通信技 术是社会发展的中枢神经,能源则是血液,持续为将自然馈赠转化为商品和服务这一过程提供养料。煤炭与蒸汽机的 结合,让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纺织;煤炭、石油与内燃机的结合推动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现如今“可再生能源+ 新技术”成为推动当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
[金融业] [2022-07-13]
2022年5月份人民币兑美元呈V型震荡走势,最终较上月末小幅收跌。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5月5日开于6.5672,随即大幅下滑,最低接近6.8,后半月人民币震荡回升,截至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5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收于6.6607,与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4月29日)相比,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跌430个基点。
[综合] [2022-07-12]
2022年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6.2%,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累计增长5.8%,第二产业累计增长11%,第三产业累计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经历了年初的小高峰后开始回落,至5月已经基本回归至疫情前运行区间。目前,在经济发展驱动力量弱化的情况下,“抓项目,促投资”成为各地的关注焦点。因此,本月图表中高企的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尤为瞩目,表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投资正在发力。预计这一态势将持续一段时间,直至消费与出口力量强度恢复至可以支持经济稳速发展水平后,回归与其他产业相似的运行态势。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7-12]
整体来看,电信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固定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平稳增长,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低速增长,新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语音业务收入继续下滑。用户方面,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中有增,5G用户占比超四分之一;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规模稳步增加,千兆用户快速扩大;移动网络连接终端中物联网用户占比近半,IPTV用户稳步增长。
[医药制造业] [2022-07-12]
2022年1-5月,医药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8.1%;二是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1%;三是行业零售额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9.2%;四是行业营业收入保持小幅增长,利润总额继续呈负增速,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6%。
[金融业] [2022-07-12]
据人民银行数据,2022年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1.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当月净回笼现金80亿元。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7-12]
2022年1-5月份,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各地区、各部门大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生产需求逐步恢复,主要指标边际改善,结构优化升级态势持续,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对电力行业的支撑力度稳中加固。电力行业主要运行情况具体呈现以下特点:投资侧,电力投资增长较快,增速有所回落;电源与电网完成投资均同比增长,电源投资额占比高于电网投资,清洁能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近9成。供给侧,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速喜人,规模稳步扩大;全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平稳增长,抽水蓄能发电投产装机规模逐渐增多,结构持续向绿色低碳清洁化转型;电力生产保持同比增长,增速连续回落,其中,火电延续同比负增长,核电增速稳中趋缓,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较快。输配侧,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同比增加;跨区跨省送电量均同比增长。消费侧,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增速逐步放缓,19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和居民用电增速全面领先,第二产业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依然是拉动电力消费增长的主力;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增势明显,化工和有色行业用电正增长,建材和黑色行业用电负增长。经营侧,营收增速扩大,利润降幅连续收窄,企稳回暖态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