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23-03-03]
化妆品板块:行业需求修复+格局优化,精选强α属性标的。1)需求 端:2023 年防疫政策优化叠加经济复苏,化妆品可选消费需求有望边际恢 复;线上化趋势延续,抖音优于淘系,功效护肤红利仍存。2)供给端:渠 道格局重塑、政策监管趋严背景下,具备研发/产品/渠道/营销/灵活组织等 综合优势的头部企业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建议重点关注:①重组胶原蛋白 产业链龙头-巨子生物;②国货美妆龙头-珀莱雅;③透明质酸产业链龙头- 华熙生物;④国货皮肤学级护肤龙头-贝泰妮;⑤国货美妆二线龙头-上海上 美。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3-03-02]
从交运中观视角跟踪全球客货复苏进程。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以来,对全球客货流动造成显著且持续影响。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全球经济秩序逐步恢复。交运是很好的中观视角,可以客观且量化地跟踪中国及全球人员流动、产成品与大宗品贸易恢复进程。(1)规避通胀因素,通过实打实的量评估恢复程度。(2)规避样本风险,防止上下游微观调研选取有限或片面导致观测偏差。
[汽车制造业] [2023-03-02]
传统重卡前五份额稳固,“新势力”在电动领域迎来突围机会。2021-2022 年换电重卡销量前三企业均为汉马、红岩、徐工,CR3 分别为67%、51%。在重卡全行业排名当中,汉马位于前十之外,红岩、徐工分别列第9、10,而传统5 家头部企业多年来份额一直维持合计8 成左右,而6-10 名位置相对波动但差距较小。商用车推广中客户口碑是较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传统优势重卡企业维持领先地位的原因之一,而在电动重卡领域,汉马、红岩、徐工等“新势力”或可凭借先发优势提前建立市场口碑,产品可靠性、耐久性受市场验证后也可助力其进一步推广。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3-03-02]
件量端,1月业务量72.3亿件,同比-17.6%。究其原因,一方面,22年春节假期从1月31日至2月6日,而2023年春节假期从1月21日至1月26日,春节错期使得行业件量同比下降;另一方面,1月仍受疫情扰动,迭加春节放假影响,快递运力趋紧使得企业履约有所延后,疫后线下报复性消费或分流部分电商业务,进一步抑制了快递件量的恢复。单票端,1月单票收入10.62元,同比+1.53%。由于快递价格竞争呈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暂不具备价格战基础,单票收入稳中有升。
[汽车制造业] [2023-03-02]
外部干扰因素余波尚存,年初消费淡季,欧洲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均呈现同比增长,新能车渗透率达16.63%。基于八国数据测算,1 月欧洲新能车销量13.31 万辆,同增0.46%,渗透率达16.63%,同减2.90Pcts。2022 年,八个主要车市销量在欧洲总体新能车市场占比约81%。从销量上看,德国领跑欧洲车市,单月新能车销量实现2.69 万辆。同比方面,德国、意大利、挪威和瑞典分别同比下降13.19%、8.64%、81.43%和18.53%,其余国家均实现同比增长;受年初低销量效应的消极影响下,除西班牙外,其余七国销量环比均降减,其中德国和挪威环减显著,分别达-84.50%和-95.90%。从渗透率上看,1 月八国渗透率同比增减不一,法国、葡萄牙渗透率均增长,其法国和葡萄牙渗透率同比各提升4.6 和7.2 Pcts,德国、英国、意大利、挪威和瑞典渗透率同比下降。环比方面,除西班牙有所上升,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瑞典和挪威渗透率有所下降。未来,我们预计2023 年欧洲新能车销量将高达311 万辆,增长率为20%
[汽车制造业] [2023-03-01]
1 月沪深300 指数上涨7.4%,申万汽车指数上涨10.9%,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1 月汽车销售164.9 万辆,同比下降35.0%、环比下降35.5%;其中乘用车销量146.9 万辆,同比下降32.9%、环比下降35.2%,主要是春节假期时间差异1 月工作日同比去年大幅减少,及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所致。商用车销售18.0 万辆,同比下降47.7%、环比下降38.1%,客车及卡车同环比均下降。1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0.8 万辆,同比下降6.3%,销量小幅下降,批发、零售渗透率分别为26.8%、25.7%。考虑到春节假期时间差异影响,同环比乘用车;基数均较低,预计2023 年2 月汽车销量同环比均有上升。后续随着经济逐步恢复,汽车销量有望实现增长。
[家具制造业] [2023-03-01]
1 月出货数据受到工厂、物流等放假影响,同时春节错期也需要综合2 月数据方能得到更为清晰的市场表现。1 月总销量YOY-22.6%,内外销分别同比-22.3%/-22.7%。考虑到近期空调零售数据好转,产业2 月排产也较积极,且近期地产数据的回暖,我们对于2 月内销预期偏乐观,而出口暂无直观的好转。2023 年全年来看,国内空调需求基数仍将随着保有量提升而增长,随着国内经济逐步修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3 年消费复苏有望推升空调消费。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3-03-01]
FY23Q1 单季实现收入67.4 亿美元,处于指引上限(66.6-67.4 亿美元),同比+7%/环比-0.1%,主要系ICAPS 事业部(物联网、通信、汽车、电源和传感器)的强势抵消了内存和先进晶圆逻辑业务的下滑,公司在手订单连续第九个季度实现增长;FY23Q1 毛利率46.8%,同比-0.5ppt/环比+0.8ppt,符合预期;实现净利润17.2 亿美元,同比-3.91%/环比+8.2%。
[房地产业] [2023-03-01]
2022 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单靠基建无法稳住经济,2023 年为达成经济目标稳地产势在必行。但对于如何做,中央和地方往往存在分歧。地方希望通过地产拉动本地经济、稳定财政收入;中央层面的着眼点则在于既要发挥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又不希望出现新一轮的房价飙升。政策如何去布局?站在地方的角度,我们从地方本地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依赖的维度发现江苏、四川、湖北和湖南是今年可能需要房地产发力最急迫的省份;站在中央的层面,从跨省投入产出来看山东、江苏、广东和浙江是稳地产对全国GDP 拉动最重要的省份,不过部分省份高位的房价收入比也会阻碍政策发力。综合以上地方与中央以及房价的角度,我们预计山东、湖南、江苏、四川等省份后续最有可能集中出台稳地产政策。
[房地产业] [2023-03-01]
伴随90 年代末以来经济发展变迁和产业结构变革,中国区域经济和人口分布发生重大变化。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西部流向东部,从三四线城市流向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持续的城镇化与人口流动带来大量的住房需求,带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地产相关税收、土地出让收入持续高增。“土地财政”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22 年疫情反复冲击土地供需市场,叠加房企债务风险引发房企融资困难与居民购房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含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带动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快速下行。土地出让收入增速达到-23.3%,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地方可用财力,并引发市场关注。本文对1998-2022 年分省份土地出让收入排名变化特征进行解读,并进一步探讨土地财政未来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