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6247 篇 当前为第 551 页 共 625

报告分类:中文技术报告 检索词:1

  • 5501.2-羟基-1,4-萘醌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机理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利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方法、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CVA)和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研究了2-羟基-1,4-萘醌(2-HN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在扫描范围为0.2~-1.8 V时,2-HNQ的循环伏安(CV)图中有2对氧化还原峰.在扫描范围为1.0 ~-2.0 V时,CV图在更正的电位下会出现1个氧化峰.通过分析循环伏安扫描过程中1656,1495,1549和1325 cm-1等峰的变化,观察到整个电化学过程中存在2种中间状态,去质子化醌(Q-O-)还原生成的自由基二价阴离子会继续发生电化学反应,即Q-O-的还原遵循电化学-电化学反应机理(EE机理).红外分析结果表明,2-HNQ的电化学过程中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关键词: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法;循环伏吸法;导数循环伏吸法;2-羟基-1,4-萘醌;中间体;氢键;In situ IR spectroelectrochemistry;Cyclic voltabsorptometry (CVA);Derivative cyclic voltabsorptometry (DCVA);2-Hydroxy-1,4-naphthoquinone;Intermediate;Hydrogen-bonding
  • 5502.脂肪酰胺丙基-N,N-二甲基-2,3-二羟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以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N,N-二甲基-1,3-丙二胺、3-氯-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脂肪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及其季铵盐.在酰胺化反应中,n(脂肪酸)∶ n(N,N-二甲基-1,3-丙二胺)=1∶1.8,在135~145℃反应8~10 h,产率为89.8%;在季铵化反应中,n(脂肪酰胺二甲基叔胺)∶n(3-氯-1,2-丙二醇)=1∶1.1,在80~90℃反应4~6 h,产率为90.1%.测定了该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以及泡沫、乳化、增溶、抑菌等性能.其中十二碳季铵盐产物的CMC为5.012×10-4 mol/L,γCMC =24.21 mN/m,同时该产物的泡沫、乳化、增溶等性能均优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性也明显强于DTAB.
    关键词:脂肪酰胺丙基二甲基胺;季铵盐;N,N-二甲基-1,3-丙二胺;合成;性能
  • 5503.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肥厚退变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肥厚退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121例腰椎手术患者,其中腰椎管狭窄合并糖尿病(A组)31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B组)52例,腰椎爆裂骨折(C组)38例,行后路手术取黄韧带做标本,组织形态学观察黄韧带病理变化,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A、B组均可见黄韧带变性,纤维断裂减少呈网状;其中A组更明显,且可见骨细胞.A组TGF-β1高表达率(81%)高于B(56%)、C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5).结论 糖尿病可促进腰椎黄韧带肥厚退变,其促进TGF-β1的表达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糖尿病;黄韧带;椎管狭窄;转化生长因子β1
  • 5504.BurkholderiacepaciaS31细菌高产位置非特异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优化

    [] [2014-02-15]

    从油脂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了1株高效产脂肪酶的细菌S31,经鉴定为Burkholderia cepacia(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epacia S31所产脂肪酶具有活性高、耐高温、耐有机溶剂和位置非特异性水解甘油三酯等优良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S31菌株的产酶量,对该菌产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麸皮,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诱导物为Tween-80.通过对培养基各组分及外部培养条件因素的正交试验,确定S31菌产脂肪酶的摇瓶发酵最优条件为:以20 g·L-1麸皮、10 g·L-1蛋白胨、40g·L-1Tween-80、0.5g·L-1MgSO4和2g·L-1K2 HPO4为培养基(pH 7.0),250 mL三角瓶装40 mL培养基,3%接种量,30℃、180 r·min-1培养66h可获得最理想的酶产量,达283.6 U·mL-1,比优化前提高2.73倍.
    关键词:Burkholderiacepacia;脂肪酶;位置非特异性;发酵优化
  • 5505.近紫外激发Sm3+与Sr2+,Ba2+,Bi3+共掺杂的La1/3NbO3的发光性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La1/3 NbO3∶Sm3+荧光粉.样品的荧光光谱表明,La1/3NbO3∶Sm3+荧光粉最强的激发带在406 nm,对应于Sm3+的6H5/2→4K11/2跃迁,属于近紫外区(365 ~410 nm).当激发波长为406 nm时,样品的最强发射峰位于596 nm,是由Sm3+的4G5/2→6H7/2跃迁而产生的.因此,La1/3NbO3∶Sm3+可以作为基于近紫外激发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的红光材料.而且,La位共掺杂Sr2+,Ba2+和Bi3+使样品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加,在最佳掺杂浓度时的量子产率分别为5.4%,7.5%和5.3%.
    关键词:荧光光谱;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固态照明;电荷补偿剂;La1/3NbO3
  • 5506.红肉苹果MpMYBPA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2014-02-15]

    利用RACE和电子克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野生红肉苹果(Malus pumila var.niedzwetzkyana Schneid)中克隆了1个MYB类转录因子的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同时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分析以及表达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020 bp,编码340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葡萄MYBPA1同源性最高,命名为MpMYBPA1,其N端含2个约有55个氨基酸组成的MYB特征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MpMYBPA1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pMYBPA1基因在根、茎、叶、果皮中均有表达,果皮中表达量最大.在20℃处理4d后该基因的表达量得到了上调,而在30℃高温条件下,该基因的表达上调不明显,说明低温有利于该基因的表达,并且该基因受ABA调控.推测MpMYBPA1基因可能参与苹果的着色过程.
    关键词:红肉苹果;MpMYBPA1;克隆;表达分析
  • 5507.巨桉EgrCBF1和EgrCBF2基因的克隆和胁迫响应表达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2-15]

    从低温诱导的巨桉幼苗中克隆到2条CBF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EgrCBF1和EgrCBF2,全长分别为1 062 bp和1 203 bp,编码220个氨基酸和196个氨基酸,命名为EgrCBF1和EgrCBF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Q068827; JQ068828),都包含1个AP2结构域.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都与冈尼桉中CBF蛋白(DQ241820)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与EguCBF1a的同源性分别达到了91%和80%.RT-PCR分析表明,EgrCBF1主要在叶和根中表达,而EgrCBF2在叶、茎和根中都有表达.对不同低温条件(0,2,4,6,8℃)和4℃2,4,8,24,48 h处理下EgrCBF1和EgrCBF2的qRT-PCR分析表明:2个基因都受低温诱导,并在2℃时诱导水平达到最高;4℃下随低温时间的延长,它们的诱导表达特性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00 μmol·L-1 ABA,200 mmol·L-NaCl和干旱处理下,EgrCBF1受ABA和干旱诱导,EgrCBF2则受干旱和高盐胁迫诱导.
    关键词:巨桉;CBF;冷;ABA;干旱;高盐
  • 5508.取代石榴石型铁氧体Nd3-xSrxFe5O12(0.2≤x≤0.8)的水热合成与磁性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通过水热合成得到石榴石型铁氧体材料Nd3-xSrxFe5O12(x=0.2,0.4,0.6,0.8),经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确定样品属于立方晶系,la3d空间群,晶格常数a>1.2600 nm.M(o)ssbauer谱数据显示Sr2+离子和Nd3+离子共同占据十二面体C位,晶格中有少量Fe4+离子生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样品晶粒为菱形十二面体.高温M-T曲线和磁滞回线表明,4个样品的居里温度均在570 K左右,不因Sr2+离子含量不同而改变;但是随着Sr2+离子在晶格中含量的增加,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下降,矫顽力(He)增大.
    关键词:取代石榴石;水热合成;亚铁磁性;M(o)ssbauer谱
  • 5509.异位子宫内膜干细胞的检测及其标志物研究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目的 了解异位子宫内膜干细胞在病灶中的数量、分布及定位情况,并筛选其可能的标志物表达.方法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建造前24 h开始进行5-溴脱氧尿苷(BrdU)脉冲标记,共5 d.在标记结束后4 h、1周、3 周、5 周、6 周、7周、8周及9周,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异位病灶中BrdU的表达情况,确定标记滞留细胞(The label-retaining cells,LRCs).通过免疫组化双染检测LRCs表面CD34和CD146的表达情况.结果 腺上皮和间质的BrdU初始最大标记率分别为(69.89±0.78)%和(73.27±1.06)%,于第6周和8周时分别有约(2.07±0.19)%和(4.63±0.72)%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仍保留标记,即为上皮和间质标记滞留细胞,多位于异位内膜与所种植的裸鼠组织的交界处.LRCs并不表达CD34,少数间质LRCs表达CD146.结论 异位子宫内膜中有上皮和间质两种干细胞,主要定位于异位内膜与所种植的组织的交界处,CD34不是异位内膜干细胞的标志物,CD146表达于异位内膜干细胞,但并非其特异性标志物.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干细胞;染色与标记;溴脱氧尿苷;免疫组织化学;抗原,CD34;抗原,CD146;疾病模型,动物
  • 5510.La1-x-yCaxKyMnO3的可控合成及表征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通过调控反应物中Ca2+与La3+的摩尔比可控合成了钙钛矿结构La1-x-yCaxKy MnO3(0.05≤x≤0.49;0.05≤y≤0.21)系列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离子光谱仪及磁性测量系统对样品的结构、形貌、成分组成和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热反应过程为歧化反应,K+离子的引入导致了样品中双铁磁相的出现.
    关键词:水热合成;歧化反应;三重价态;双铁磁相
首页  上一页  ...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