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6247 篇 当前为第 476 页 共 625

报告分类:中文技术报告 检索词:1

  • 4751.血液透析对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 观察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58人,均采用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分别在透析前以及透析结束后(临下机前5 min)抽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观察透析前后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透析前后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无明显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本身对血清(1 →3) -β-D-葡聚糖浓度无影响,聚砜膜透析器透析不会导致血清(1 →3)-β-D-葡聚糖检测的假阳性.
    关键词:(1→3)-β-D-葡聚糖;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侵袭性真菌感染
  • 4752.瓯江彩鲤体色相关基因Sox10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探明鱼类体色变异的相关调控因子,采用 RT-PCR 及 RACE 技术获得总长度为2830 bp 的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 color) Sox10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序列的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9 bp和1375 bp,开放阅读框1446 bp,编码48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瓯江彩鲤Sox10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部分物种的相似性在59%~94%。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瓯江彩鲤皮肤、肌肉、眼睛和鳔表达量最高,鳃和心表达量次之,肾和肝没有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 Sox10基因在体色类型为白色(“粉玉”体色)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其他体色(P
    关键词:瓯江彩鲤;Sox10基因;体色;RT-PCR;基因调控;Cyprinus carpio var. color;Sox10;body color;real-time PCR;gene regulation
  • 4753.SDF-1α/CXCR4信号通路在缺氧培养EPCs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CXCR4信号通路在缺氧培养骨髓内皮祖细胞(HEPCs)心肌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从同种系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长骨中获取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常规培养4 d后,1%O2+5%CO2+94%N2培养3 d。观察HEPCs对细胞因子100μg/L SDF-1α的迁移能力变化,蛋白印迹法观察HEPCs表面SDF-1α受体CXCR4表达。将同种系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常规组(n=9)和缺氧组(n=9),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心肌梗死边缘5个不同区域心肌内分别注射PBS溶液200μL,EPCs 2×106个,HEPCs 2×106个,4周后用心脏超声分析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变化。结果 HEPCs与EPCs相比,细胞对SDF-1α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细胞表面SDF-1α受体CXCR4表达增加。HEPCs心肌内移植4周后心脏超声示,与常规组和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HEPCs上调细胞表面CXCR4,通过SDF-1α/CXCR4信号通路介导EPCs增强发挥细胞生物学功效。调节SDF-1α/CXCR4信号通路是优化EPCs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受体, CXCR4;干细胞移植;内皮细胞;骨髓细胞;心肌梗死;缺氧;趋化因子CXCL1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receptors,CXCR4;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endothelial cells;bone marrow cells;myocardial infarction;anoxia;chemokine CXCL12;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α
  • 4754.不同频率间歇低氧对3T3-L1脂肪细胞炎症因子和脂肪因子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测定不同频率间歇低氧处理的脂肪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以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8组,即4个不同频率间歇低氧组(IH1-4,处理方案为分别循环充入1.5% O245s和21%O22min15s、4min15 s、5min 45 s和8rmin45 s,每组60个循环)和各自的正常氧对照组(SC1~4,分别给予相应时间的21%O2处理).完成暴露后收集培养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脂肪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瘦素和脂联素的水平.结果:各间歇低氧组脂肪细胞上清液内TNF-α、IL-6和瘦素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各自的正常氧对照组(P<0.05或P<0.01),且IH3组显著高于其余IH组(P<0.05或P<0.01);各间歇低氧组脂肪细胞上清液内脂联素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各自的正常氧对照组(P<0.01),且IH3组显著低于其余IH组(P<0.05或P<0.01).结论:间歇低氧可以导致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TNF-α、IL-6、瘦素和脂联素的分泌异常,脂肪细胞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能参与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关键词:3T3-L1细胞;细胞低氧;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瘦素;脂联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胰岛素抗药性
  • 4755.不同剂量模式照射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 建立不同剂量分割模式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初步探讨不同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差异.方法 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小分次照射组(2 Gy/次,每周照射5次,共15次)、大分次照射组(10 Gy/次,每周照射1次,共3次)和对照组(不照射),用60Co-γ射线对大鼠右肺进行照射,于照射后第1,3,5,10,24周末取大鼠静脉血,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结果 大分次照射组大鼠血清中TGF-β1含量从放疗后第1周开始,迅速呈线性增长,到第10周时血清中TGF-β1含量达峰值,第5用到24周均维持在一较高水平;而血清中TNF-α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态,即放疗后血清中TNF-α含量从第1用较低水平迅速升高,到第10周时达到峰值,此后迅速下降;小分次照射组在不同时间段血清TGF-β1、TNF-α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升高的幅度明显小于大分次照射组;大鼠肺组织受照射后经历了一个从急性放射性肺炎到慢性肺纤维化的病理损伤过程,无论是急性放射性炎症还是放射性纤维化小分次照射组均较大分次照射组明显轻微.结论 在接受相同剂量照射时,小分次照射组血清中TGF-β1、TNF-α含量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大分次照射组,且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明显较大分次照射组轻,因而小分次照射对晚反应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放射性肺损伤
  • 4756.蚕豆-土壤系统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05-15]

    为了探明14CO2在环境中的行为,采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蚕豆-土壤系统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结果表明,通过蚕豆叶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14CO2会向蚕豆其他部位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被检测到的14C比活度数值比较大,表明空气中的14CO2易于通过叶片吸收而进入蚕豆各组织器官中;蚕豆各部位组织中14C比活度随时间呈线性增长,增长速率介于20.3~45.1Bq/(g.d),大小次序为:叶>茎>根>豆壳>豆粒.蚕豆对14CO2(14C)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各部位的富集系数随时间呈快速增加,其中叶片中的富集系数最高(56d时高达31.61),豆壳次之(56d时达25.57).利用蚕豆的这一富集特性可监测大气14CO2污染的情况.
    关键词:蚕豆-土壤系统;14CO2;吸收;积累
  • 4757.41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者肺外并发症的分布特点及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收集经血MP-IgM检测阳性,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417例肺外并发症患者(并发症组)的分布临床特点及MP-DNA检出率,并与683例无并发症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4年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术和未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并发症组血MP-DNA检出率、住院时间均高于无并发症组,肺外并发症以肝功能损害、皮疹、胃肠道反应多见,但较轻;脑炎、肾炎、心肌炎少见、但严重而隐匿;致命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HLH)亦可见。纤支镜灌洗术有利于病情恢复。结论 MP肺炎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且凶险,需要临床仔细的观察和检查,动态监测化验指标及综合治疗。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肺外并发症;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mycoplasma pneumonia;pneumonia;diagnosis;therapy;pulmonary complications;hemophagocytic
  • 4758.吴茱萸次碱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 观察吴茱萸次碱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阳性组及吴茱萸次碱低、中、高剂量组( 10,20,40 mg/kg),每日灌胃给药1次,给药4周,每周测定1次血压,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血,分别测定血浆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F1α(6-Keto-PGF1α)、肾素活性(PRA)、心房钠肽(ANP)水平.结果 在两个模型中吴茱萸次碱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并能使SHR大鼠血浆TXB2水平降低,6-Keto-PGF1α水平升高;使2K1C大鼠血浆PRA、ANP水平升高.结论 吴茱萸次碱能明显降低SHR及2K1C大鼠血压,其降压效果可能通过调节PGI2和TXA2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增加舒血管物质ANP水平实现的.
    关键词:吴茱萸次碱;高血压;血栓素;6-酮-前列腺-F1α;肾素活性;心房钠肽
  • 4759.匹多莫德和脾氨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及Th1/Th2细胞因子影响的比较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 比较匹多莫德和脾氨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患儿的临床症状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RRI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脾氨肽和匹多莫德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上清液单核细胞的IL-4、IFN-γ水平,治疗期间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次数和临床症状(发热、咳嗽、扁桃体肿大和肺内啰音)持续时间以及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治疗期间MPP次数显著降低(P<0.01),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1),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的IL-4、IFN-γ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优于脾氨肽,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关键词:匹多莫德;脾氨肽;反复性呼吸道感染;Th1/Th2细胞因子
  • 4760.TFF3和SDF-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分析三叶因子3(TFF3)、基质细胞诱导因子-1(SDF-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诊断PTC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并比较PTC组织芯片中癌与癌旁组织TFF3、SD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PTC中TFF3阳性率和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Ⅲ~Ⅳ期PTC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P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癌,乳头状;免疫组织化学;三叶因子3;基质细胞诱导因子-1;thyroid neoplasms;carcinoma,papillary;immunohistochemistry;trefoil factor 3;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
首页  上一页  ...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