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11.316L不锈钢在不同电导率海水和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5-15]
采用线性极化电阻、塔菲尔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316L不锈钢(316LSS)在不同电导率海水和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16LSS在两种腐蚀介质中的极化电阻(Rp)、自腐蚀电位(Ecorr)和点蚀电位(Eb100)均随电导率的升高而降低.同时EIS显示电导率对电荷转移电阻(R1)影响不大,而对膜电阻(R2)影响较大,说明随电导率的变化,腐蚀介质中侵蚀离子主要影响316LSS的钝化膜的稳定性.316LSS在NaCl溶液中的R2、Ecorr、Eb100值比在相同电导率海水中分别最大减少了6.5×105Ω· cm2、54mY和143mY,说明在电导率相同时,316LSS更易在NaCl溶液中发生腐蚀.因此,在海水源热泵系统应用研究中,应该尽量采用实际海水作为腐蚀介质.
关键词:316L不锈钢(316LSS);电导率;海水;NaCl溶液
-
4712.PPAR-γ和p27kip1、Skp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p27kip1和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肝细胞癌组织标本57例(肝癌组)和正常肝组织标本(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PPAR-γ、p27kip1及Skp2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组PPAR-γ及Sk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27kipl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PPAR-γ蛋白与Skp2、P27kip1蛋白在不同TNM分期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蛋白与Skp2、p27kip1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Skp2与p27kip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7,P=0.020).Skp2蛋白低表达组的1、3、5年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P<0.001).结论:PPAR-γ和Skp2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Skp2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癌,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S期激酶相关蛋白质类;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免疫组织化学;存活率分析
-
4713.草鱼C1qC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了研究C1qC基因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免疫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获得了 C1qC 基因 cDNA 全长序列,经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 C1qC cDNA 全长为916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735 bp,5′端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89 bp和3′端非编码区(UTR)92 bp.735 bp的ORF共编码24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26162.5 U.同源性分析表明,草鱼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相似度最高,达到71%.经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诱导后,草鱼C1qC基因在鳃、皮肤、肌肉、肝、中肾、心脏、头肾等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在草鱼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都能检测到C1qC mRNA的表达,说明该基因可能在草鱼胚胎和鱼苗的免疫反应和早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为今后在草鱼免疫功能方面深入研究C1qC基因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草鱼;C1qC基因;克隆;表达;草鱼呼肠孤病毒;Ctenopharyngodon idella;C1qC gene;expression;grass carp reovirus
-
4714.宫颈糜烂及HPV16/18E6的表达关系研究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研究肉眼拟诊为宫颈糜烂的患者其组织学诊断及人乳头瘤病毒16型(或18型)E6蛋白(HPV16/18E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年龄为18~65岁的肉眼观为宫颈糜烂的患者100例,分为宫颈轻度糜烂组(30例)、中度糜烂组(41例)、重度糜烂组(29例),光滑组100例(对照组).分别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作出病理组织学诊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定宫颈组织中HPV16/18 E6表达情况.结果:(1)各组宫颈活检的病理结果分为正常、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Ca).各组间疾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INⅡ、CINⅢ及Ca随着疾病严重程度亦呈增加趋势.(2)宫颈光滑组、轻度糜烂组、中度糜烂组及重度糜烂组的HPV16/18 E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1.0%、26.7%、31.7%及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光滑组与轻度糜烂组及中度糜烂组、轻度糜烂组与中度糜烂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重度糜烂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肉眼拟诊为宫颈糜烂的患者其组织学诊断多样化,糜烂程度越高,发生宫颁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可能性越大,HPV16/18 E6的表达水平亦有随之升高的趋势.
关键词:宫颈糜烂;宫颈肿瘤;癌;人乳头瘤病毒16;人乳头瘤病毒18;癌基因蛋白质类,病毒性;免疫组织;化学
-
4715.单药替吉奥二线治疗吉西他滨化疗失败的转移性胰腺癌19例临床观察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 探讨单药替吉奥二线治疗吉西他滨化疗失败的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吉西他滨化疗失败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19例,予替吉奥40 mg/m2口服,2次/d,持续28 d,休息14d为1个疗程.重复疗程,直到患者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停止.根据实体瘤疗效反应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接受治疗的19例患者,18例可评价疗效.治疗有效率为5.6%,疾病控制率为55.6%,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2.4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26个月.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疲乏,所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对于吉西他滨化疗失败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单药替吉奥化疗是一种有效的,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方法,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替吉奥;吉西他滨;胰腺癌;化疗
-
4716.1;25-二羟维生素D_3对严重烫伤小鼠应激反应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VitD3]对严重烫伤小鼠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13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组10只,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对照组各40只。实验组Ⅰ、实验组Ⅱ和对照组制成30%全身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每隔1日晨8时,实验组Ⅰ小鼠1,25-(OH)2VitD31μg·kg-1+0.6 mL花生油灌胃;实验组Ⅱ1,25-(OH)2VitD34μg·kg-1+0.6 mL花生油灌胃;对照组0.6 mL花生油灌胃。分别于伤后1、3、7、14 d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和...
关键词:骨化三醇;烧伤;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α;NF-κB;小鼠;1,25-二羟维生素D3
-
4717.磁分离结合CdTe发光量子点标记黄曲霉毒素B1免疫检测新方法
[食品制造业] [2014-05-15]
将发光量子点标记技术与磁分离富集技术相结合,基于竞争免疫分析,成功构建了黄曲霉毒素B1(AFB1)免疫检测新方法.首先合成了巯基丙酸包覆的CdTe发光量子点,同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通过TEM成像、荧光光谱、XRD、红外光谱等分别对其进行了表征.随后以AFB1人工抗原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作为捕获探针,以发光量子点标记免疫球蛋白G(二抗)作为信号探针,基于磁性纳米粒子表面AFB1人工抗原和样品中AFB1与AFB]单克隆抗体之间的竞争免疫结合,建立了AFB1新型检测方法.实验优化条件下,荧光强度与黄曲霉毒素B1质量浓度在0.1~1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3 ng/mL.实际样品中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准确性良好.
关键词:发光量子点;磁分离;竞争免疫分析;黄曲霉毒素B1
-
4718.BurkholderiaCepacia脂肪酶在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SBA-15上的共价固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5-15]
合成了氨基以及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介孔材料SBA-15(NH2-SBA和NH2-IL-SBA),并以戊二醛为活化剂对NH2-IL-SBA进行活化处理(CA-NH2-IL-SBA),通过元素分析、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修饰及活化对SBA-15结构的影响.将所得新型固定化载体用于Burkholderia cepacia脂肪酶(BCL)的吸附固定、共价交联固定及聚集包被固定.以三乙酸甘油酯的水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固定化BCL的酶活、最适反应条件、稳定性等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修饰后的载体保持了原有的孔道结构,与氨基修饰以及原粉SBA-15吸附固定的BCL(BCL-NH2-SBA和BCL-SBA-15)相比,其固定化酶的比活力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对温度及低pH的敏感性降低.其中聚集包被固定的BCL在获得了相对较高酶负载量的同时显示了最好的稳定性,其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分别为BCL-SBA-15的4倍和2倍.
关键词:Burkholderia cepacia脂肪酶;离子液体;介孔材料;修饰;固定化
-
4719.金雀异黄酮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机制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 观察金雀异黄酮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家兔富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并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酮,测定其对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并测定其对凝血酶的抑制率及PAF诱导聚集下的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F1α( 6-Keto-PGF1α)的水平.结果 金雀异黄酮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和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金雀异黄酮与凝血酶有一定的亲和力,在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中,金雀异黄酮能明显降低TXB2水平,升高6-Keto-PGF1α水平.结论 金雀异黄酮能够明显抑制由凝血酶和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与抑制凝血酶有一定关系外,可能与其通过调节PAF诱导聚集TXA2和PGI2的释放有关.
关键词:金雀异黄酮;血小板聚集;TXB2;6-酮-前列腺-F1α
-
4720.无溶剂体系酶催化酯化反应合成1,3-甘油二酯的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4-05-15]
在无溶剂体系中以油酸、甘油为原料,用专一性脂肪酶中合成1,3-DAG,实验发现真空脱水可以有效的增加油酸的转化率.在真空脱水的条件下,探讨了反应底物摩尔比、酶量和温度等因素对油酸的转化率和1,3-DAG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与甘油摩尔比为2∶1时,酶量为6%,温度为65℃时1,3-DAG质量分数达到62%.
关键词:酯化反应;1,3-DAG;Lipozyme RM IM;油酸;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