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48251 篇 当前为第 4520 页 共 4826

检索词:1

  • 45191.10m超长脉冲袋除尘器喷吹性能的研究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0-15]

    本文在完成10 m长袋除尘器设计的基础上,对喷吹过程中的袋内压力状况进行了测试,而作为清灰薄弱环节的袋底是否具有良好的清灰效果是本次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清灰过后除尘器阻力进行测试发现,10 m长袋除尘器清灰效果良好,可以在低阻状态下运行.
    关键词:10m滤袋;袋内压力;清灰效果
  • 45192.利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物为原料,研究了罗氏真养菌(Ralstonia eutropha)H16在水解酸化液中的生长规律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积累特性,同时分析了H16对水解酸化液中各种有机酸组分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以剩余污泥52℃中温水解酸化48h的水解酸化液为培养基,在HAc水解酸化液(C/N/P=100/10/1,TOC=2881mg/L,乙酸占总有机酸含量36.1%)中,H16最先利用乙酸和正丁酸来进行自身的生长和PHAs的合成,合成的主要产物是聚羟基丁酸酯(PHB);随后开始利用丙酸和正戊酸,在此过程中聚羟基戊酸酯(PHV)的含量也逐步上升,菌体量同步增长,H16在40h左右处于平稳期,并且达到最大积累率为12.51%(占菌体干重);最后利用的是异丁酸和异戊酸,但是此时H16已经进入衰亡期,菌体量和PHAs合成率都在下降.当以HVa水解酸化液(C/N/P=100/10/1,TOC =2358mg/L,异戊酸占总有机酸含量29.0%)为培养基时,H16在18h达到生长的峰值,24h达到PHAs合成率的最大值为32.14%(占菌体干重),PHV为PHAs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罗氏真养菌H16;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挥发性有机酸(VFAs)
  • 45193.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催化丙烯/1-丁烯共聚及其共聚物的表征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制得丙烯/1-丁烯共聚物.利用13C NMR,DSC,DMA等方法对该共聚物的微观序列结构、熔融结晶性能、热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过程中1-丁烯单体的插入速率小于丙烯单体,1-丁烯单元无规地分布于共聚物链中;当反应单体中1-丁烯的含量为80.00%(x)时,共聚物中1-丁烯单元的含量可达58.86%(x);1-丁烯单元的插入可降低共聚物的熔点与结晶度,当共聚物中1-丁烯单元含量为5.79%(x)时,共聚物的熔点较均聚物低约20℃;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1-丁烯单元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温度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共聚物具有较高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柔顺性.
    关键词:丙烯/1-丁烯共聚物;共聚反应;Ziegler-Natta催化剂;polypropylene/1-butene copolymer;copolymerization;Ziegler-Natta catalyst
  • 45194.T91钢组织退化行为及对高温持久强度的影响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3-10-15]

    通过原始T91管的高温时效试验和T91过热器爆管段的取样,分析T91钢在长期服役中的组织演变,包括亚结构、沉淀相等,研究组织退化对高温持久强度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91钢在高温服役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变化有:板条马氏体结构发生回复和再结晶,退化为等轴铁素体晶粒,位错密度降低,M23C6型碳化物粗化,Z相在老化末期析出;在等效600℃、0~10万h时效条件下,T91钢的显微组织和高温持久强度非常稳定.Z相析出以前就发生的M23C6粗化及板条亚结构退化为等轴晶是T91钢服役中持久强度降低和爆管的主要因素.T91显微组织退化导致持久强度和硬度的降低.
    关键词:T91钢;组织退化;沉淀相;硬度;高温持久强度
  • 45195.利用等效电导率进行叠片铁心涡流场分析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3-10-15]

    对于分析叠片铁心中的涡流问题,利用各种等效电导率替代硅钢片实际电导率的匀质化方法是很有应用前景的.为了评估各种电导率模型,该文提出了铁心涡流场分析的二维解析验证方法,并分别基于引入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等效电导率的铁心连续体表述和实际叠片表述对涡流场进行了解析计算.通过比较连续体表述下所得到的平均磁通密度和涡流损耗值与相应由实际叠片表述所得到的精确解,对各种电导率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各种条件下进行了评估.为了进一步考察电导率模型对实际工程问题的适用性,利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关于TEAM 21面向工程基准问题的磁通和杂散场损耗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该文作者所提出的等效电导率模型优于其他模型.
    关键词:匀质化方法;涡流场;等效电导率;叠片铁心;TEAM21问题
  • 45196.偏高岭土微波法合成13X分子筛的生长过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鄂尔多斯煤系高岭土经730℃煅烧后得到的偏高岭土为主要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法合成了13X分子筛.通过XRD、FTIR、SEM和水静态饱和吸附测定等方法对连续晶化期间不同时间下的固相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微波条件下偏高岭土合成13X分子筛的生长过程.表征结果显示,在晶化时间为55 min时开始出现13X分子筛晶体,在晶化时间为75 min时13X分子筛晶体生长完全,在晶化时间为150 min时13X分子筛开始向P型分子筛转变.13X分子筛晶体的生长过程包括:偏高岭土溶解并释放出硅、铝物种;硅、铝物种与添加的硅源三者形成硅铝酸钠凝胶;凝胶中出现四、六元环和β笼的基本结构单元;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有序连接形成13X分子筛晶体.
    关键词:煤系高岭土;偏高岭土;微波加热;13X分子筛;晶体生长;coal kaolinite;metakaolinite;microwave heating;13X zeolite;crystal growth
  • 45197.自然发酵黄豆酱生产过程中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动态分析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以马鞍山市黄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酱类产品为调查对象,以自然发酵黄豆酱生产工艺流程与HACCP关键控制点为依据取样,跟踪了2010年3~9月生产周期中各环节的水分质量分数、水分活度、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AFB1质量分数、细菌总数、霉菌总数、致病菌的检测.确定了AFB1的变化动态以及与水分活度、水分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进而分析了自然发酵黄豆酱中AFB1的污染源;确定了豆酱质量重要指标氨基酸态氮的变化动态以及与酸度、pH的相关关系;确定了黄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动态以及致病菌污染状况.
    关键词:自然发酵黄豆酱;AFB1含量;氨基酸态氮;细菌总数;霉菌总数
  • 45198.Mg-4Sr中间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其在AZ91D镁合金中的组织遗传效应研究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0-15]

    采用“对掺法”制备了相同成分、不同组织的Mg-4Sr中间合金.利用不同组织的Mg-4Sr中间合金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对AZ91D镁合金进行变质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组织的Mg-4Sr中间合金试样的变质效果.实验测定了Mg-4Sr中间合金的DSC曲线,分析了Mg-4Sr中间合金的熔化特征.结果表明,Mg-4Sr中间合金由α-Mg基体和Mg17 Sr2相构成.Mg-4Sr中间合金在AZ91D镁合金中存在组织遗传效应,组织细小均匀的Mg-4Sr中间合金对AZ91D镁合金表现出较好的变质效果.相同成分、不同组织的Mg-4Sr中间合金具有不同的DSC曲线,组织细小的Mg-4Sr中间合金的初始熔化温度和熔化焓都较低,从而导致其变质效果的差异.
    关键词:Mg-Sr中间合金;AZ91D;组织遗传;变质
  • 45199.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0-15]

    分析了尖晶石型钛酸锂(Li4Ti5O12)的结构,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包括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等.固相反应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但颗粒的形貌不易控制;溶胶凝胶法制得的Li4Ti5O12材料纯度高、粒径小,但是成本高;水热法合成材料的尺寸大小均一,但需要控制的条件多.此外,讨论了钛酸锂电化学性能的一些改性方法,包括减小颗粒尺寸、掺杂和碳包覆等,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制备方法;lithium ion battery;anode material;Li4Ti5O12;preparation methods
  • 45200.四川牦牛奶和曲拉中九株乳酸菌的分子鉴定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为准确鉴定分离自我国四川鲜牦牛奶和曲拉中9株乳酸茵到种水平,作者运用16S rDNA 序列分析、recA基因特异扩增和hsp60- RFLP等多种分子技术对分离自我国四川地区鲜牦牛奶和曲拉中的9株乳酸茵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证实,16S rDNA序列分析法可将9株乳酸茵初步归类为植物乳杆菌群(4株),肠膜明串珠菌(4株),瑞士乳杆菌(1株).由于16S rDNA序列分析法不能区分植物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为了进一步鉴定植物乳杆菌群中的4株茵,继续采用recA基因特异扩增和hsp60-RFLP技术对其细分,结果表明recA基因特异扩增和hsp60-RFLP 的方法均能很好地把植物乳杆菌群中的4株茵鉴定到种水平,且均为植物乳杆菌.
    关键词:乳酸菌;分类鉴定;16SrDNA;recA基因;hsp60基因;RFLP
首页  上一页  ...  4515  4516  4517  4518  4519  4520  4521  4522  4523  4524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