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8-04-21]
增材制造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有着深刻影响,是制造业具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增材制造作为未来产业发展新增长点,推动增材制造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设计理念的加速融合。全球制造、消费模式开始重塑,增材制造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8-04-21]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主要包括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化高端装备、智能测控装置和重大集成智能装备四大环节,关键基础零部件是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产业链其他环节;智能测控装置的技术要求较高,直接决定了整机和集成装备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智能化高端装备和重大集成智能装备是前两个产业链环节的有机集成,体现着一个国家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水平与现状。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 [2018-04-21]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布了《2018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并发布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其中在总结过去5年发展状况时提到,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8-04-20]
在 3 月 22 日的首届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优化开发利用布局,确保实现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的目标,以建设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为长远目标,研究可再生能源 2035 年----2050 年发展路线图,更加注重可再生能源消纳,形成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新机制。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8-04-19]
12 月,我国有色金属领域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清理整顿电解铝违法违规项目效果进一步显现,十种有色金属月度产量回升;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国内外基本金属期货展开了一轮阶段性上涨行情;在经过前期效益同比大幅上涨后,有色金属企业利润增速明显减缓;在去产能和环保压力等政策压力下,行业投资持续下滑,但降幅有所收窄。展望未来,综合政策环境与市场供需形势等因素判断,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将有望延续复苏态势,行业生产将有所回升。预计 2018年全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幅在 4.7%左右,铝行业有望实现供需弱平衡。在主要经济体增速尚未明显放缓的情况下,2018 年的宏观环境可能会好于市场预期,有色金属牛市可能在 2018 年继续。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8-04-19]
11 月,我国有色金属领域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倒逼企业阶段性关停产能,有色金属产量同比继续下降;有色金属产品出口平稳增长,进口大增,贸易逆差扩大;在前期经历了一波较大幅度上涨行情后,有色金属走势呈现出不同程度地下滑;受近期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有色金属企业利润增速明显减;在去产能和环保压力等政策压力下,行业投资继续下滑。展望未来,有色金属行业有望呈平稳或略有上行的趋势,同时产能过剩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预计 2017 全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速约为 3.9%。展望 2018 年的铝需求,由于电网等领域的投资预期偏弱,铝需求增速可能趋势性放缓,但是明年下游开工率可能好于今年,新兴消费领域值得看好,全年沪铝主要运行区间预计在 1.28 万~1.68 万元/吨之间。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8-04-19]
10 月,我国有色金属领域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利用环境整治行动倒逼企业关停产能,有色金属产量同比继续下降;世界经贸运行整体继续改善,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同比实现上涨,但环比有所下降;有色金属价格总体偏强,但由于前期上涨过快,基本呈震荡盘整走势;市场预期持续向好,行业运行效益继续改善;受资金紧张以及去产能、环保等政策影响,行业投资继续下滑。展望未来,综合市场供需形势、产业结构转型、供给侧改革推动去产能等多项因素判断,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将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产业增速将保持低速。预计 2017 全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维持小幅平稳增长,同比增速约为 3.9%。在国内外经济向好、产业政策到位的形势下,以及在成本上升、供求关系改善等影响因素的共同支撑下,预计基本有色金属价格将总体呈偏强震荡走势。
[医药制造业] [2018-04-19]
供给:12 月,医药企业生产动能有所回落,单月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 13.1%,增速较 11 月下降 0.5 个百分点。需求:12 月,医药行业处于消费旺季,整体需求继续增强,医药终端增长加快,中西药品零售总额为 973 亿元,环比增长 9.8%,同比增长 13.5%。 效益:2017 年以来,在“两票制”扩大试点范围的特殊拉升下,医药行业有原来的底价代理模式转为高价开票模式,带来了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也使行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1~12 月,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 3314.1 亿元,同比增长 17.8%,增速较 1~11 月下降 0.6 个百分点。预计 2018 年 1~2 月,受寒冷天气、春节等因素影响,国内医药品市场需求将较为旺盛,中西药品零售总额增速将上升。1~2 月,中西药品零售总额将达到 1554.4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 12.5%。
[医药制造业] [2018-04-19]
11 月,医药行业供求规模均有所扩大。季节性需求的拉动和年底集中出货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下,医药企业生产动能继续上升:11 月,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 13.6%,增速较 10 月提高 0.1 个百分点;1~11 月,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 12.3%,增速与 1~10 月提高 0.3 个百分点。11 月,医药行业进入消费旺季,整体需求增强,医药终端增长加快,中西药品零售总额为 886 亿元,环比增长 14.4%,同比增长 11%。预计 12 月,国内医药品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强,中西药品零售总额增速将上升。12 月,中西药品零售总额将达到 956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 11.5%。
[医药制造业] [2018-04-19]
10 月,医药企业生产动能上升。10 月,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 13.5%,增速较 9 月提高 0.3 个百分点;1~10 月,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 12%,增速与 1~9 月提高 0.2 个百分点。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保控费越来越严、医院药占比越来越小、药品招标降价和辅助用药、抗生素、大输液等限制力度加大等,特别是随着医保控费的全面展开,打破了医药行业依赖医保扩张的传统增长模式,行业零售额增速有所下滑。10 月,中西药品零售总额为 774.7 亿元,环比下降 13.1%,同比增长 11.9%。预计 11 月,国内医药品市场需求将有所提高,中西药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回升。11 月,中西药品零售总额将达到 882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