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2-02-27]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 年1 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302.2 万部,同比-17.7%,环比-1.1%,同比下降主要因去年春季新机提前发布导致同期基数较高。5G 手机渗透率环比下降,1 月5G 手机出货量2632.4 万部,占比为79.7%,较2021 年12 月下降1.6pcts。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 年1 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2565.2 万部,同比-23.9%,环比-9.9%,占同期出货量的77.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22-02-27]
我们看好社区团购商业模式带来的下沉市场增长及商品供应链、仓配效率提升。 目前社区团购商业模式尚未成熟,链条长且业务复杂,未来将成为持久战,供应链及仓配物流能力建设需要持续打磨,这对公司资金投入、策略选择及组织管理存在较大考验。建议关注:拼多多(PDD.O,买入),美团-W(03690,买入),阿里巴巴-SW(09988,买入),京东集团-SW(09618,买入),产业区域龙头兴盛优选。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2-02-24]
食品是1 月CPI 的主要拖累,此外服务类仍然疲弱,显示疫情影响延续。1 月CPI 环比0.4%,弱于2017-2019 年的同期均值0.7%。分项数据来看,1 月食品烟酒价格环比1.1%,低于2017-2019 年的同期均值1.4%,是当期CPI 的主要拖累;交通通信分项价格环比1.1%,强于2017-2019 年的同期均值的0.5%,成为当期CPI 的主要拉动。此外,从核心CPI 来看,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服务类分项价格环比弱于季节性的程度有所扩大,2021年年底以来国内疫情有所反复,对服务类消费需求的影响有所扩大。
[金融业] [2022-02-24]
2021 年发展情况:存量业务深化整改,理财公司颇具亮点。2021 年,理财配套监管要求进一步细化,严监管强监管成为常态。截至2021 年9 月末,理财存续规模27.95 万亿元,预计全年规模增速或在10-13%左右,对应存续规模28-29 万亿左右。截至2021 年末,绝大部分银行如期完成存量理财整改,理财基本实现全面净值化。随着银行理财由资金池模式转为净值化运作,单只产品规模持续提升,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稳步上升至1 年左右。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整体呈现了稳中略升的较好态势,但净值波动有所加大。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2-24]
受益 1 月中下旬全国新增本土病例减少叠加春运启动,1 月三大航国内线 RPK环比增 4.1%~12.6%,2022 年春运政策端注重精细化管控,我们预计民航旅客发送量或同比增 25%~37%。
[金融业] [2022-02-24]
结合最新交易情绪跟踪,节后市场动能温和修复,稳增长交易升温,内外资分歧再起。
[综合] [2022-02-24]
2022 年1 月,CPI 同比+0.9%,环比+0.4%,核心CPI 同比+1.2%,环比+0.1%;PPI 同比+9.1%,环比-0.2%,PPIRM 同比+12.1%,环比-0.4%。
[批发和零售业] [2022-02-24]
培育钻石进出口额同环比均增长。据GJEPC 数据显示,1 月印度培育钻石毛坯进口额1.53 亿美元,同比增长77.3%,环比增长16.2%,渗透率(按进口额)11.2%(当月受天然钻石进口额下降影响),同比+4.8pct,环比+5.3pct;培育钻石裸钻出口额1.22 亿美元,同比增长70.1%,环比增长18.1%,渗透率(按出口额)5.6%,同比+1.8pct,环比+0.1pct。
[汽车制造业] [2022-02-24]
1 月上险217 万辆、同比-4%、环比+0.4%,超过此前我们乐观预期,延续了12 月开始的好于预期状态(2-4Q21 持续低于预期),我们估计受到经济下滑趋势趋缓(M1 有拐点趋势)、芯片逐步缓解订单交付提速的双重提振。按出口17 万辆,本月渠道库存-17 万辆,库存去化情况超预期(此前预期大致持平)但依然幅度弱于历史季节性,主要是本月上险超预期、批发略低于预期,显示芯片在回补,但过程有波动。
[汽车制造业] [2022-02-24]
国信汽车核心观点:特斯拉放量降本持续驱动业绩,关注后续智能驾驶技术及盈利模式的创新。凭借细分领域优势车型Model 3/Model Y 产销量持续突破,特斯拉已实现连续十个季度、再次年度盈利,2021 年完成93.6 万辆交付量水平,2022 年产销规模有望超百万。随标准续航版Model3/Y 全面搭载磷酸铁锂电池,预计特斯拉车型中磷酸铁锂电池渗透率将持续提升。特斯拉有望凭借磷酸铁锂在成本及安全性上的优势,车型价格实现持续下沉而覆盖更大市场。随Model 3/Y 产销量持续突破,成本控制不断优化(2021 年在单车均价下降7%的情况下毛利率同比增长4.12pct),同时能源业务(4680 电池测试顺利、新Megapack 工厂产能40Gwh)及智能驾驶业务(FSD 订阅模式推出)持续发力,特斯拉盈利水平有望持续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