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业] [2022-04-24]
上周沪深300 指数收于4230.77 点,一周涨跌幅-1.06%,年初至今涨跌幅-14.36%;上证综指收于3251.85 点,一周涨跌幅-0.94%,年初至今涨跌幅-10.66%。申万31 个一级行业中,上周涨幅前三为建筑装饰(+6.06%)、钢铁(+3.97%)、建筑材料(+3.93%);跌幅前三为农林牧渔(-4.72%)、电力设备(-4.68%)、电子(-4.67%)。其中农林牧渔板块上周涨跌幅为-4.72%,排名第31。年初至今,农林牧渔板块涨跌幅-5.45%,排名第7。
[金融业] [2022-04-24]
俄乌冲突、我国疫情反弹等意外因素对于供应链的扰动为后续美国通胀的演绎增添了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分析通胀动态,我们将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景假设应用于通胀预测模型,并倾向于中性假设,预计美国通胀于4 月见顶回落,届时CPI同比增8.7%,年末回落至6%以内。
[综合] [2022-04-24]
全球通胀预期上行供应链、产业链以及突发的地缘政治冲突使得全球通胀预期快速上行今年内全球经济均会受到通胀干扰。欧美经济体通胀已经到达高点,发达国家央行已经开始收紧。欧央行虽然宣布收紧,但欧洲受到俄乌的影响可能仍然会宽财政,货币收紧的预期不明确。发展中国家市场通胀也在走高,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高速上行的通胀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中国通胀在逐步上行,现阶段表现为“类滞胀”特征。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22-04-22]
3 月PMI 跌到49.5,这是经历4 个月站上50 之后再度跌破50,表明制造业信心有一定反复,仍然处于较弱的趋势。3 月出口额2760.8 亿美元,同比增长14.7%,1-2 月为16.3%;进口额2287 亿美元,同比下降0.1%,1-2 月为增长15.5%。3 月出口保持了一定增速(主要是受通胀影响,出口价格明显上涨),进口仍然出现小幅下滑。进出口数据走弱。
[综合] [2022-04-22]
消费板块:新能源车处高景气;家居、大小家电等房地产相关链条景气改善;商贸、纺服景气改善;白酒、造纸、调味品等景气下降;汽车景气下行景气改善:新能源车高景气上行;农产品中大豆、玉米景气上行;大家电景气改善;家居景气依然高涨;商贸、纺服2月受春节消费影响,景气在中枢处于改善状态;小家电景气改善。景气平稳:乳制品价格微降、农产品中小麦景气维持在高位;啤酒等景气维持在较高位置;餐饮、免税、厨电以及鸡肉景气维持在历史中枢。景气下行:白酒价格延续回落状态、造纸(瓦楞纸)出厂价微降,景气下行;调味品同比降幅明显,景气下行;汽车景气下行;仔猪价格景气承压。
[综合] [2022-04-21]
“套娃城投”:城投母/子公司、母/子/孙公司、甚至更多层次的子公司均为发债主体的现象,一些地区存在四层“套娃”的复杂结构。从积极的角度看,“套娃”是区域一盘棋的升级版,或许与地方国企改革、平台整合有关,降低了子公司融资成本、强化了债务管理能力。从消极的角度看,①地方成立“壳公司”可能只是为了规避一些监管政策;②部分地方政府或许是缺少尚未注入城投的有价值资产,只能通过注入现有公司股权的方式设立一家新平台。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2-04-17]
整体来看,受疫情与运力影响3 月份小家电行业增速有所回落:厨小电方面,传统品类3 月同比负增长;新兴品类中空气炸锅景气度较高;热门长尾品类涌现,需求细分化、健康化趋势彰显。清洁电器方面,因一季度为销售淡季,故品类销售情况不能代表全年趋势,但从增速表现看,Q1 洗地机、扫地机、除螨仪、吸尘器等品类的阿里系销额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表明清洁电器赛道景气度仍较高涨。个护按摩方面,一季度按摩椅增速持续回落,剃须刀与按摩小电实现增长。
[金融业] [2022-04-17]
此次国常会公告主要内容显示高层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仍有信心,基本判断是,通过增加信贷供给来提振基本面。具体来看,我们认为有两方面值得关注:(1)下调拨备覆盖率角度,6 家大型银行所能提供的增量信贷规模约2000~5000亿元;(2)央行要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预计央行近期将开展一次下调0.5 个百分点的普遍降准、可释放银行资金1.1 万亿左右。
[综合] [2022-04-17]
2022 年3 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下同)同比增14.7%(市场预期12.9%),而同期越南、韩国的出口强劲,均超越我国(图1);而我国进口大幅不及市场预期,同比增速转负,降0.1%(预期8.6%)。我们认为上海疫情的影响已经体现在了3 月进口数据上,但对于出口的影响更为后置,或于4 月开始体现。
[综合] [2022-04-17]
近期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反弹,上海、吉林受侵扰最甚,大众对医疗系统的抗压能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医疗资源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基于医生护士、床位、医院、医药上市企业数量规模、卫生财政支出等指标从五个维度进行了国际比较,同时比较了31 个省市区和36 个重点城市的医疗资源情况,描绘出一幅中国医疗资源“地图”,以期为后续完善和均衡区域间医疗体系提供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