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2-05-21]
2022Q1 实现单季营收95.6 亿元, 同比/ 环比分别为 +167.5%/-10.0% ; 销量约为3.2 万辆, 同比/ 环比分别为 +152.1%/-10.0%;汽车业务毛利率达到22.4%,创历史新高;归 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1,086.6 万元,亏损同比收窄约97.0%。
[汽车制造业] [2022-05-21]
2022 年,蔚小理集体进入新产品周期,发布‚第二轮‛旗舰车型:蔚来 ET7 等、 小鹏 G9、理想 L9。与初代产品的‚创业艰难期‛不同,第二代产品在研发阶段 都得到了资本的鼎力相助,其产品成熟度、研发投入力度相较于初代产品有本质 上的提升。特别是在智能化的场景、功能打造方面,新势力体现出远高于传统车 企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认为新势力 2022 年的新产品将验证其产品创新能力, 推荐头部新势力企业和受益于整车厂新技术尝试的国产零部件供应链。
[汽车制造业] [2022-05-20]
短期扰动因素促行业阶段调整,或充分释放风险。22Q1 国内汽车销售 650 万辆,同/环比+0.28%/-17.50%,其中:1)乘用车销售554 万辆, 同/环比+9.10%/-16.37%;2)商用车销售96 万辆,同/环比-31.53%/- 16.75%;3)新能源车合计销售125 万辆,同/环比+142.52%/-8.43%。 局部因疫静止、芯片紧平衡、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暂时性因素扰动供应 链,抑制整车产能。22Q1 汽车行业营收同比-5.50%,归母净利同比- 18.22%;行业毛利率12.93%,同/环比-0.64/+1.54pcts,净利率3.91%, 同/ 环比-0.89/+3.04pcts ; 行业ROE 为1.75% , 同/ 环比- 0.62/+1.35pcts。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2-05-18]
锂电企业从“忍能”两条线寻求生存空间,寡头企业Q2 提价意愿不会积极,逆境扩张市占率,形成雪球效应。对于锂电企业而言,“能线”代表技术创新带动的向上空间,“忍线”代表成本下降驱动的向下空间,中间则为企业的生存空间。在现有技术体系下,行业“能线”的天花板已经能够看见(除非另辟蹊径,创新出新元素电池突破行业“能线”天花板),企业技术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比拼的就是“忍线”的向下程度,生存空间就比同类企业大,所以当前阶段下,成本为王,以规模+良率等形成雪球效应。
[汽车制造业] [2022-05-18]
4月车市受疫情影响承压,新能源车同比增长。1)从汽车整体看,4 月我国汽车销量预计为117 万(中汽协预测),同/环比分别-48%/-48%。1-4 月累计销量为768 万,同比-12%;2)从乘用车看,4 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为105 万,同/环比分别-35%/-33%,批售量预计为90 万,同/环比分别-46%/-50%(乘联会周度数据);3)从新能源看,基于周度上险数据,4 月新能源乘用车上险约为25 万辆,同比约+57%;4)库存预警系数攀升显示短期需求端较弱。4 月我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系数达到66.4%(同比上升10pct),为2020 年3 月以来最高值,显示需求不足对经销商影响较为显著。
[汽车制造业] [2022-05-18]
板块行情复盘:从周期波动迈向成长趋势。1)2010-2019 年周期性,业绩驱动:汽车板块行情具备周期特点,随行业需求景气度波动,估值走势与市场整体较为同步,相对收益来源于高景气度带来的业绩催化。2)2020-2021 年成长性,估值驱动+盈利弹性:汽车板块从周期特征弱化迈向结构性成长,相对收益来自外部因素扰动后的盈利复苏弹性及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电动化下估值抬升。
[汽车制造业] [2022-05-18]
上险同比-40%,渠道库存相应下降。4 月上险约93 万辆、同比-40%、环比-34%,此前我们预期同比-40%至-31%,位于区间偏下限。零售端也受到各地封控对客流、成交的影响,估计在疫情缓解后恢复。本月出口9 万辆,对应最终渠道库存-8 万辆,低于此前预估+7 万至+13 万辆补库,主要在于批发低于预期,行业恢复到正常库存则将相对补库40 万辆左右。
[综合] [2022-05-18]
上周市场震荡向下,消费板块表现不佳 纵观上周的市场表现(2022 年5 月3日至5 月6 日),恒生指数变动为-5.16%,恒生综指变动为-5.39%,恒生国企指数变动为-6.70%,市场表现依旧疲软。其中,恒生非必需性消费业及恒生必需性消费业分别变动-7.22%及-5.90%,消费板块跑输大盘。
[汽车制造业] [2022-05-18]
当前时点,受(1)补贴退坡;(2)新能源汽车涨价;(3)供应链不稳定等变数影响,市场对于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没有把握、缺乏信心,现如今国内疫情又扰动车市,新能源汽车产销承压。我们认为,中国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可选车型丰富,诸多产品颇具吸引力,需求强劲有支撑,我们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始终抱有信心,热销仍然是可以期待的。预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00 万辆(+42.0%),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汽车制造业] [2022-05-16]
乘用车:自主有分化,新能源强势增长。2021 年初至今,受缺芯、疫情反复、俄乌冲突、限电等影响,汽车行业运行承压。优先保供,加上特斯拉和新势力销售持续超预期,新能源车渗透加速。销售端:分品牌看,德系、日系受缺芯影响较严重,比亚迪、长安、广汽等推出的自主新车型销售表现亮眼,自主份额提升显著,新能源相关收入增长强势。盈利端:芯片、电池、大宗等涨价多,除特斯拉利润大增665%,广汽、上汽有改善,其余车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