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2-07-13]
6 月随疫情后客流、交付的补回,以及全国性购置税政策、地方性补贴政策的刺激,整体表现趋势符合我们此前预期,但幅度超过我们此前预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表现都较好。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经销商对于7-8 月市场相对平淡有一定预期,一方面前期积压需求已得到一定释放,另一方面7-8 月天气炎热市场进入传统淡季,车企、经销商活动更多地会放在9 月开始。因此从环比角度,市场客流预计在7-8 月表现可能相对平淡,9-10 月急速提升直至12 月末,交付情况7-8 月缓慢环比增长,9-10 月开始加速,11-12 月大幅度加速。
[综合] [2022-07-13]
6 月,我们继续提示经济修复过程中可能超预期的地方。5 月的超预期主要来自出口与工业。6 月,我们估计主要是消费、基建和社融。消费回暖来自汽车与餐饮。基建保持强劲增长,与5 月以来专项债发行加快、政策性贷款调增额度、项目持续加码等因素有关。受消费回暖、基建强劲、地产销售同比收窄等因素影响,6 月社融可能会出现总量与结构的双改善。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2-07-13]
华为发布问界M7;手机-车机融合、智能终端全场景生态闭环或成趋势7/4,华为推出了中大型SUV—问界M7,开售2 小时,订单破万,延续了问界首款车M5 4 个月累计销量破1.8 万的强劲势头。相较于主要竞品理想ONE,M7 核心看点是首次实现了手机-车机的闭环鸿蒙生态,显示了手机品牌在造车过程中对品牌深度用户的绑定迁移能力。M7 搭载华为主导的Huawei DriveONE 增程平台,与Model Y 相比,解决了里程焦虑。随着华为M7 入局,35 万元中大型SUV 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我们认为汽车智能化的下一步是搭建类似智能手机的软硬件一体化的生态体系,手机品牌与汽车制造商加速整合(苹果、华为宣布造车;吉利收购魅族)。
[汽车制造业] [2022-07-07]
2009-2020年,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6%,我国乘用车市场基本由燃油车构成,在传统车上占优的合资品牌占据了我国乘用车市场超过了50%的市场份额。其中,2018-2019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冲击车市中低端需求,叠加2015-2017年购置税优惠政策提前透支自主需求,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从2017年的43.9%下降至2020年的38.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7-07]
国产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0阶段主要侧重服务器、PC整机的国产化。2.0阶段主要聚焦核心电子元器件、IT基础软硬件的国产化,当前以CPU/GPU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为代表的IT基础软硬件产业正在有序推进。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2-07-07]
2022 年全球电池进入格局重组期。中国市场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储能市场也正在快速成长,2023 年有望迈入TWh 时代。经历2017~2020 年定点高峰后,2022 年随着各平台车型逐步进入量产阶段,宁德时代海外渗透率先兑现,经我们测算,2025 年前有望实现份额单边上升至38%,而LG 新能源经历IPO 重组份额趋稳,SK On 处于迅速成长期,其他海外电池企业谋求单一客户突破。
[汽车制造业] [2022-07-07]
车型周期和产能周期共振,决战2025 智能车超级周期。依据此前报告《汽车的革命系列报告之一:电动智能黄金十年已来,供应链升级重构长牛开启》,我们分不同情景下对2022 年汽车销量进行了假设预测。2022H2 至2025 年中国乘用车进入新一轮车型密集投放周期。同时,中国汽车产业新一轮车朱格拉周期(约10 年)启动,智能化有望接力电动化成为核心驱动力。基于民生汽车投资时钟系统,一轮车型周期大约40 个月左右,2022-2032 年的产能周期将经历三个库存周期。2022-2025 年的第一库存周期下电动化智能化呈双螺旋发展,L3智能车渗透率有望复刻过去几年电动化的普及曲线,进入快速导入期。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22-07-07]
近年,我国磷矿开采总量受限,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优势明显。一方面,受国家环保限采及长江保护治理等政策影响,磷矿开采行业落后产能持续退出,限制了磷矿产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国内主要磷矿产区也陆续出台磷矿石限产相关政策。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2022 年省内磷矿石开采量限额为1000 万吨,相比2016 年的1400 万吨降幅达到29%。磷化工企业纷纷布局产业链一体化,磷矿以自供为主。目前仅云天化、川恒股份、兴发集团部分磷矿石用于外销,其他企业均为自用。2021 年7 月云天化集团宣布不再对外出售磷矿石,外销占比进一步减少。
[汽车制造业] [2022-07-07]
当下乘用车所处政策环境和估值水平类似于15 年到17 年,结合行业库存周期、需求周期以及企业的周期位置,并综合考虑当前股价隐含的预期,整车我们推荐吉利汽车(H)、广汽集团(H/A)、上汽集团、长城汽车(H/A);零部件我们推荐郑煤机(A/H)、华域汽车、伯特利、银轮股份、华阳集团、福耀玻璃(A/H)、拓普集团、科博达、敏实集团(H)、旭升股份,建议关注富奥股份、爱柯迪。汽车服务推荐中国汽研;商用车板块整车我们推荐福田汽车、中国重汽、东风汽车,零部件推荐潍柴动力(A/H)及威孚高科。
[汽车制造业] [2022-07-07]
根据中汽协,5月新能源车销售45万辆,同比/环比+105.2%/+49.6%(vs.汽车行业同比/环比-12.6%/+57.6%),同比增速远超行业,环比增速略低于行业,原因是燃油车环比基数低。分车型:新能源乘用车5月销量为43万辆,同比+108.8%;纯电/插混分别同比+97%/+159.8%,环比+54%/+47.5%,插混占比23%。新能源商用车5月销量同比+51.2%。渗透率:新能源乘用车5月渗透率为26.3%,环比-2.7ppt,其中纯电/ 插混分别为20.1%/6.2%,环比-1.8ppt/-0.9ppt;自主/豪华/合资品牌的渗透率分别为45%/19%/4.1%,环比-3.8ppt/+14.2ppt/+0.4ppt;新能源商用车5月渗透率为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