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3-01-08]
新能源渗透率为35.88%,环比+5.03pct,渗透率环比提升。造车新势力销量占电动车比例为20.7%,环比+3.5pct。11 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乘用车销量维持稳态,特斯拉和自主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销量环比上升。其中,特斯拉销售100291辆,环比+39.9%;蔚来汽车销售14178 辆,环比+40.9%;小鹏汽车销售5811 辆,环比+13.9%;理想汽车销售15034 辆,环比+49.6%。
[汽车制造业] [2023-01-08]
对比锂电池发展之路,钠离子电池发展呈现出明显的“20 年滞后期”,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和储能电池的行业产能释放,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大势所趋。钠离子电池材料端技术突破,钠离子电池技术壁垒打破,生产工艺与锂离子电池趋同,技术可复刻,设备可迁移,钠离子产业化时间有望进一步提前。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3-01-07]
主流主机厂通常在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上都有所布局,主要依靠具体车型性能需求选择性搭载,目前主要以方形电池为主。主打微小型产品的主机厂,出于对成本和安全性的考虑主要搭载磷酸铁锂电池;主打中高端产品的主机厂,多数同一车型会开发选择三元锂电池的多数企业出于安全性和技术成熟度考虑,目前仍以5/6系的搭载为主;少数高端车型企业出于对性能和续航里程的需求选择8系电池。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两个版本,按照续航需求选择;
[汽车制造业] [2023-01-07]
以两轮车、A00 级乘用车为起点,钠离子电池步入产业化发展快车道。在全球锂资源稀缺的背景之下,受益于全行业日趋提升的供应安全与降本诉求,钠离子电池迎来历史发展机遇。目前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接近磷酸铁锂电池,足以取代铅酸电池,应用于电动两轮车场景。此外钠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占优,可解决铁锂四轮车的痛点,在乘用车市场有望取代部分低端磷酸铁锂电池,应用于A00 级车型。储能应用关键在于提高循环,聚阴离子在正极的迭代是方向。
[汽车制造业] [2023-01-07]
12 月以来,乘用车终端市场表现环比显著改善:据 ThinkerCar,12 月前四周(11.28-12.25),国内乘用车上险量累计为 204.5 万辆,较 11 月同期(10.31-11.27)大幅增加 43%,较 21 年前四周(11.29-12.26)提高 10.7%。我们认为,市场回温的主要驱动力在于:1)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诸多品牌都通过保险补贴等促销方式冲量,刺激购车需求。2)在车企发布价格政策后,消费者对车价的预期趋于稳定,叠加购置税、补贴政策即将到期的因素,用户购车意愿被提前激发。展望后市,12 月车企通过保价、提价策略所提前锁定的订单,将为 1Q23 的乘用车销售提供有力保障。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3-01-07]
车载显示为智能化入口,各品牌争相布局。汽车行业目前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变革,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8.4%,提升空间广阔;产品形态上也从机械时代、电子时代逐步向智能化时代发展,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在自动驾驶、车载显示等智能化领域积极布局,随着智能化程度提升×智能化渗透率提升双击汽车智能化发展空间广阔。车载显示是智能化入口,是智能座舱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液晶仪表盘、中控屏、后排显示、副驾驶显示、流媒体后视镜、HUD 等。作为差异化竞争焦点,各厂家积极布局,车载显示呈现大屏、多屏、新显示技术不断渗透的特点。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3-01-07]
当前,汽车产业正发生百年来最深刻的变革,电动化仅仅是序幕,智能化、网联化则被认为是未来竞争的焦点。在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上,存在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单车智能路线与华为为代表的车路协同路线,后者实用性更强、商业落地速度更快。中国选择走车路协同的道路发展智慧交通,将有机会换道超车,在未来做到世界领先。2020 年11 月18 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投票决定将5.9GHz 频段其中30MHz 带宽(5.895-5.925GHz)分配给C-V2X,这标志着美国正式宣布放弃DSRC(IEEE 802.11p)并转向支持由中国主导的V2X标准。目前,我国主导的C-V2X 是目前全世界唯一车联网技术标准。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3-01-05]
电子行业兼具消费属性与制造业属性,同时作为技术驱动的行业附加高技术特性。尽管2022 年以来受国内外疫情反复、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贸易摩擦等事件影响,电子行业呈疲软态势,但我们认为从制造业回暖、消费回暖、高技术制造业高增、政策助力等四个维度来看,悲观现状下都存在乐观预期,在未来需求恢复过程中有望迎更大弹性;结合电子板块当前估值水平位列全行业中下游,配置性价比突显。
[汽车制造业] [2023-01-02]
高基数下11 月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增速放缓,插混销售表现亮眼,头部企业市场份额继续提升。11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59.8 万辆,同
比+58.2%,环比+7.8%;批发销量达72.8 万辆,同比+70.2%,环比+7.9%,新能源车销售热度延续。11 月国内新能源零售渗透率为36.3%,同比提升15.0 个百分点。11 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4 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5.1%,其中比亚迪(23.0 万辆)持续领跑,特斯拉中国(10.0 万辆)首次突破10 万辆大关。
[汽车制造业] [2023-01-02]
易车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用户对自动驾驶安全性担心的比例达92.77%(2021年)。易车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92.77% 的用户担心自动驾驶安全性;其中,易发生故障/系统错误(占比86.25%)是用户对自动驾驶最担心的因素。佐思汽研搭载数据显示,高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达33.5%(2022年1-9月)。佐思汽研数据显示,辅助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 2022年1-9月国内乘用车L2&L2+辅助驾驶渗透率达33.5%;预计2025年L2&L2+辅助驾驶渗透率将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