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1-07-09]
行业概况:据中汽协统计,5 月汽车批发销量约为212.8 万辆,同比减少3.0%,前5 月累计批发销量同比增长37.0%,较19 年同期增长6.0%。其中,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64.6 万辆,同比减少1.7%,累计较19 年同期增长0.3%;商用车批发销量48.2 万辆,同比减少7.4%,前5 个月累计批发销量同比增长31.9%,较19 年同期增长30.7%。
[汽车制造业] [2021-07-08]
SUV 份额持续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车逐步布局高端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关注核心零部件和电池产业链。乘用车市场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自主品牌逐步崛起,豪华车持 续领跑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步提升,不乏结构性投资机会,维持行 业 “看好”评级。
[汽车制造业] [2021-07-08]
参考中汽协2021Q1销售数据,我国L2车型新车渗透率已达30.49%;价格分布看,在国产品牌中,造车新势力的蔚来、理想具备 明确的溢价优势。整车厂与各品牌综合比较看,合资品牌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拉动了行业的汽车智能化程度。对于国产自主品牌 的竞争态势,基于在售车型看,造车新势力智能化领衔,WEY、哈弗、领克及荣威全面跟进,销售全面放量。我们认为随着自主 品牌产品创新、品牌力进一步树立,其产品中高端化的加强将进一步推动其产品的智能化,适度溢价确保商业正循环。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7-08]
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是全球碳减排、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将在出行领域给碳中和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政策持续加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欣欣向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不断升级迭代。
[汽车制造业] [2021-07-04]
今年以来汽车行业实现上涨8.1%,位列28 个申万一级行业当中第7 位,跑赢沪深300 超过10 个百分点。自2020 年下半年开始,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明显的向上拐点,一方面受益于供给端政策的红利;另一方面受益于需求端快速回升,短期板块景气度维持高位。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21-07-04]
积极配置半导体设计龙头。①半导体:建议关注设计、制造龙头,包括卓胜微、韦尔股份、兆易创新、紫光国微、北京君正、中芯国际、华峰测控、北方华创、鼎龙股份等。②消费电子:建议关注歌尔股份、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领益智造、联创电子等;③电子周期品:面板建议关注京东方和TCL,MLCC 建议关注三环集团。长期仍持续看好三大运营商基本面向好趋势,中期建议关注网络可视化、光模块、IDC、专网等低估值领域,短期核心资产反弹关注亿联。
[汽车制造业] [2021-07-04]
智能汽车有望接棒互联网,开启“造富通道”,众多企业已切入。据《IDC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预测报告》,全球智能汽车市场出货量将在2024年达到7620万台,2020年至2024年CAGR达16.8%。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之一,正全力迎接智能化转型的趋势,同时已获得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智能汽车产业链自上而下打开,多家整车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已切入赛道。
[汽车制造业] [2021-07-04]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有望加速。国内主要的零部件企业将显著受益,推荐标的拓普集团(轻量化底盘)、三花
智控(新能源热管理),受益标的:银轮股份(热管理);中长期看,国内自主新能源汽车企业具备竞争的先发优势,相比燃油车时代更有走出去的可能,推荐标的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
[汽车制造业] [2021-07-04]
目前宏观形势稳定,疫情对国内影响逐步消解,未来车市将逐步与经济增长同步。车市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回暖,份额持续提升,新能源车销量持续高速增长,豪华车有望延续高销量态势,但预计卡车、客车销量短期将逐渐下行。目前国产新能源车性价比与燃油车逐渐持平,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份额,预计壁垒较高的电池核心零部件如高镍正极、负极、薄膜龙头凭借规模效应与本土优势获得高速发展机会。建议关注新车发布频繁的乘用车标的以及新能源产业链等,如:长城汽车、广汽集团、比亚迪、三花智控、当升科技、杉杉股份、法拉电子。
[汽车制造业] [2021-07-04]
从产量上来看,磷酸铁锂电池产量超三元,在CTP 电池技术加持下能量密度得到提升,凭借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安全性需求逐渐回暖,此前有消息传出,苹果公司将为其电动汽车选择配套磷酸铁锂体系电池,潜在的供应商或是比亚迪或宁德时代,此前大众集团在电池日上透露将为其入门级车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体系,磷酸铁锂电池将逐渐在海外打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