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61.PET、PTT与PBT材料的定性与定量鉴别方法
[纺织业] [2014-06-15]
传统的纤维成分定量分析测试方法如AATCC 20A-2010虽然可以区分芳香族聚酯和其他纤维材料,但无法鉴别聚酯种类.为此,利用PET,PTT和PBT熔点的不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来定性区分不同的聚酯成分,并利用不同基团化学位移的差异,采用核磁共振法进一步定量鉴别聚酯的含量.结果表明:差示扫描量热法结合核磁共振法可以有效准确地鉴别芳香族聚酯的类型和含量,可重复性好,可以推广应用于纺织制品的检测,也可应用于聚酯类工程塑料等领域的成分分析鉴别.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鉴别;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
8562.二氧化氯氧化水中质子态联苯胺的反应机制
[纺织业] [2014-06-15]
以联苯胺作为有机污染物,采用UV-Vis、IR及GC-MS等方法研究了ClO2氧化水中质子态联苯胺的反应机制.得出了溶液pH值与联苯胺存在型体的关系,当pH值低于3.57时,溶液中联苯胺是以双质子态为主要存在形式;控制溶液pH值为2.0,对ClO2氧化水中质子态联苯胺的反应中间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氧化反应中间产物依次为联苯醌二亚胺、联苯醌二肟和联苯醌,联苯醌最终被氧化成不饱和酸;通过分析ClO2与有机物反应特点和联苯胺分子结构的特性,在单电子转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ClO2氧化质子态联苯胺可能的反应历程.
关键词:联苯胺;二氧化氯;质子态;中间产物;反应机制;benzidine;chlorine dioxide;proton state;intermediate;reaction mechanism
-
8563.新型含氟黄色活性染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纺织业] [2014-06-15]
为满足国内对含氟活性染料的需求,研究3支以2-萘胺-3,6,8三磺酸为重氮组分,与间脲基苯胺偶合为发色基团的含氟黄色活性染料,测定了各染料的光谱、活性染料染色特性参数及其湿处理牢度,并与相应结构的C.I.活性黄176进行对比.分析染料的分子结构与其染色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氟染料因氟原子的强吸电性及易离去的特性,使其与纤维的反应速度远远快于相应的含氯染料;尾基的不同也会影响分子的平面性和线性结构,从而改变染料的各种性能参数;除此之外,染料母体结构中不同取代基对光谱的影响符合现代发色理论中分子轨道微绕理论所提出的规律.
关键词:活性染料;构效关系;染色性能参数;湿牢度
-
8564.代用碱在亚麻织物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中的应用
[纺织业] [2014-06-15]
对代用碱在亚麻织物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探讨了堆置时间、轧余率、代用碱用量、NaCl用量等因素对亚麻织物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亚麻织物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的优化工艺:代碱剂0.9 g/L,轧余率80%,NaCl 20g/L,堆置时间10h.
关键词:代用碱;亚麻织物;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
-
8565.氯化聚乙烯/AO2246/七孔涤纶复合材料微观形态结构
[纺织业] [2014-06-15]
利用氯化聚乙烯(CPE)、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AO 2246)和七孔中空涤纶纤维(SHPF)制备了一系列的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和三维视频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和内部的微观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纤维对复合材料内AO 2246结晶的影响及纤维在材料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纤维在复合材料形成过程中充当了AO 2246的结晶诱导核的作用,这种诱导作用随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使材料中出现了大量的三维谷粒状AO 2246结晶,这些结晶大部分包覆于纤维表面.这导致在纤维含量较少时,仍然能形成结晶-纤维网络结构.
关键词:七孔中空涤纶纤维;微观结构;结晶诱导核;结晶-纤维网络结构
-
8566.消费价值观度量下的服装品牌竞争优势研究
[纺织业] [2014-06-15]
基于对休闲服消费价值观和品牌选择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表明:服饰消费价值观是由不同量值若干价值元素组成的一个多维结构;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不同会影响不同品牌的选择;企业品牌的价值定位拟合消费者的价值诉求,相对具有竞争优势;休闲服诸品牌中同质化趋向严重,竞争优势弱化;消费价值观驱动下的消费者内在需求尚未被满足,存在较大的潜在市场.这些结论为服装企业正确选择品牌定位,增强服装品牌竞争优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消费价值观;竞争优势;服装品牌;市场定位
-
8567.面向策略型消费者行为的时尚服装供应链协调策略
[纺织业] [2014-06-15]
将策略型消费者的理性行为引入到时尚服装供应链协调中,分析其对时尚服装供应链运营及定价决策的影响.基于消费者群体对服装产品的评价不一致,对销售商、终端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策略型消费者的理性行为对订货决策和定价决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出扩展,讨论销售商采用数量限制承诺的情况,最后进行算例分析加以验证.经分析发现,当消费者具有观望和等待的理性行为后,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供应链的最优库存量有所降低;为应对这种影响,当销售商实施限量发行、珍藏版等策略时,客户对产品的可得数量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因此降低了客户等待观望的可能性,更倾向于在旺季时购买.
关键词:服装供应链;策略型消费者;报童模型;理性均衡;apparel supply chain;strategic customer;newsvendor model;rational equilibrium
-
8568.一种全新概念的并行梳理精梳机
[纺织业] [2014-06-15]
传统直板式精梳机“单工位”集中工作方式决定了梳理速度难以进一步大幅提高.本文引入装配流水线的“多工位”并行工作方式理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梳理概念,基于此工作原理,设计了单元式多伺服电动机驱动精梳样机.该精梳机的给棉罗拉、顶梳、输出罗拉部件布置在锡林圆周不同部位,取消了传统精梳机复杂的往复、倒顺和停歇运动机构.利用几组随锡林回转的钳板依次夹持纤维须丛,须丛的头尾端梳理、分离和接合成网工艺动作针对不同纤维须丛并行进行.消除了传统精梳机所有工艺动作集中在狭小的区域针对同一簇纤维进行带来的空间位置和时间配合的苛刻要求.有望突破传统精梳机的速度瓶颈,实现高钳次下的柔顺梳理.
关键词:精梳;精梳机;钳板;锡林;纤维;comb;comber;nipper mechanism;cylinder;fiber
-
8569.艾蒿超细粉体/细菌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纺织业] [2014-06-15]
采用机械共混方法,将艾蒿超细粉体加入细菌纤维素溶液中制得共混膜;通过显微镜观察共混膜的形态结构,并对膜的力学性能、透湿性能、吸湿保湿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膜表面平整,艾蒿超细粉体在膜中分布均匀,随着艾蒿超细粉体含量的增加,共混膜断裂强度与吸湿率逐渐下降,透湿性能先增强后减小,在艾蒿添加量为5%时达到最强;保湿率先增大后减小,在艾蒿添加量为7%时达到最大;抗菌效果逐渐增强,艾蒿超细粉体含量超过5%后,抗菌效果明显.
关键词:抗微生物整理;艾蒿超细粉体;细菌纤维素;共混膜;antimicrobial finish;Artemisia ultrafine powder;bacterial cellulose;blended membrane
-
8570.常用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对比
[纺织业] [2014-06-15]
高温和低温防护服是在具有较大温差的不同环境中使用的防护性服装.为此,对常用的高温和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异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及低温防护服均要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服装中热阻较大的区段均位于胸背、臀腹、手臂和大腿部.不同类型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面料、服装整体的隔热性表现出一定差异.所使用的高温防护服主要通过阻隔环境辐射热和传导热来达到热防护目的,防护的重点在于环境辐射热.低温防护服主要通过阻隔人体内热传递来达到防护的目的.面料并不是决定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唯一因素,防护服结构设计亦会对其隔热性能产生影响.
关键词:高温防护服;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暖体假人;辐射热;传导热;high-temperature protective clothing;low-temperature protective clothing;insulation performance;thermal manikin;radiation heat;conductive 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