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0071 篇 当前为第 833 页 共 1008

所属行业:纺织业

  • 8321.粘胶基炭化织物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纺织业] [2014-06-15]

    将普通粘胶纤维织物选择合适的阻燃剂和浸渍工艺进行浸渍,在一定温度场中进行炭化处理,制得具有优良阻燃性能和一定力学性能的防火织物.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考察处理工艺中温度、时间、张力因素对防火织物的经、纬向拉伸强力与撕裂强力,耐磨性能及极限氧指数的影响,建立相关的回归方程,找到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张力对防火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影响不大,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极限氧指数影响很明显;处理温度对防火织物的断裂强力影响最大,张力对其影响次之,时间对其影响最小.当处理温度为240℃、时间为42 min、张力为4N时,制得的织物综合性能最佳.
    关键词:粘胶织物;炭化;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工艺优化
  • 8322.无地网多梳拉舍尔花边的设计与仿真

    [纺织业] [2014-06-15]

    为实现对无地网多梳拉舍尔花边织物的快速设计,归纳了无地网多梳拉舍尔花边织物的贾卡设计原理,研究了无地网多梳拉舍尔花边的设计方法和无地网多梳拉舍尔花边织物的垫纱效应与贾卡意匠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开发出专用于无地网多梳拉舍尔花边设计的CAD系统.同时,分析了织物中影响线圈偏移的因素,研究适合无地网多梳拉舍尔花边织物的仿真方法,并利用VC++.NET作为编程工具实现了无地网多梳拉舍尔花边织物的仿真.
    关键词:花边;无地网;多梳;拉舍尔;设计;仿真;lace;ground net-free;multibar;Raschel;design;simulation
  • 8323.羧基硅油亚麻柔软剂的制备与表征

    [纺织业] [2014-06-1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甲基氢硅氧烷(PMHS)为单体,在H2P1Cl6催化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羧基改性硅油(PMHS-g-MMA)并用作亚麻织物柔软剂.利用IR和1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预想产物(MMA与PMHS发生了接枝反应,接枝产物主要是β-1,2加成产物,α-1,2加成和1,4-加成接枝产物的量很少).
    关键词:聚甲基氢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硅氢加成反应;羧基硅油
  • 8324.阳离子红X-GRL与聚合物乳液的相互作用

    [纺织业] [2014-06-15]

    利用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对染料与聚合物乳液混合液的电导率和表面张力进行测试,并与纯染液或乳液的电导率和表面张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聚合物乳液中加入低于缔合浓度的阳离子染料后,能使乳液的电导率增加.在高于缔合浓度的染料溶液中加入聚合物乳液,同样能增加混合液的电导率.在远大于缔合浓度的染料溶液中加入聚合物乳液,混合液的电导率低于染料溶液的导电率.说明染料离子在乳胶粒表面的吸附降低了乳胶粒的导电能力.此时,混合液的表面张力比染料溶液和聚合物乳液低,可能是染料离子与乳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形成了复合物,降低了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
    关键词:阳离子红X-GRL;聚合物乳液;相互作用;电导率;表面张力
  • 8325.纯棉织物酶氧前处理工艺

    [纺织业] [2014-06-15]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复合酶退浆煮练一步法-双氧水漂白前处理工艺中的漂白工艺,并讨论了复合酶退浆煮练后水洗工序对织物性能及退浆煮练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双氧水漂白工艺为:汽蒸时间60 min,双氧水8 g/L,稳定剂HD-181 12 g/L,螯合分散剂HD-128 1 g/L.复合酶退浆煮练后不进行水洗,对织物白度、断裂强度和即时吸水性没有影响,而且简化了工艺,减少了用水量和能耗,还使前处理废水的COD至少降低了20%.
    关键词:前处理;过氧化氢;酶;棉织物
  • 8326.文化变迁视野下的畲族古代服饰演变动因

    [纺织业] [2014-06-15]

    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对古代畲族服饰发展和演变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和总结古代畲族服饰文化变迁的动因.影响古代畲族服饰文化变迁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引起其服饰演变的因素和促使其服饰传承的因素2个方面.演变因素又可分为生物因素、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工艺发展因素、文化传播因素、心理因素等;传承因素主要集中在民族信仰因素和民族性格因素2方面.民族服饰的演变往往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反映着中华民族文化及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畲族;古代服饰;文化变迁;动因
  • 8327.多元醇对绿色木霉纤维素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纺织业] [2014-06-15]

    研究绿色木霉属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及最适pH值,探讨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失活情况,以及多元醇(海藻糖、聚乙二醇400、乙二醇、甘油)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属纤维素酶最适温度为50~ 55℃,最适pH值为4.6;其在70℃时迅速失活,失活半衰期为3.2 min.多元醇的加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热稳定性,其中添加聚乙二醇400和海藻糖的混合物,能将其半衰期延长至5.9 min.
    关键词:染整;印染助剂;纤维素酶;动力学;热稳定性;多元醇
  • 8328.基于近红外技术的苎麻纤维素及胶质含量快速测定

    [纺织业] [2014-06-15]

    苎麻作为我国重要纺织用纤维素纤维资源,常需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因此需要一种快速高效的定量分析手段.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使用AOTF近红外光谱仪,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并对比近红外样品厚度对建模的影响,建立了苎麻纤维素及胶质含量的NIR校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建苎麻NIR模型对纤维素含量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1%,胶质含量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54%,预测值与化学值误差较小,故可以用于苎麻纤维素及胶质含量的预测.同时发现,样品厚度越大,扫描得到光谱所建模型预测精确度越高.
    关键词:苎麻;纤维素;胶质;近红外;偏最小二乘法;快速预测
  • 8329.捻度对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纱线可编织性的影响

    [纺织业] [2014-06-15]

    为改善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纱线的可编织性,对平行的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束进行加捻,捻度分别采用100、125、150捻/10 cm.分析了无捻、加捻后的纱线因其集束性的影响在袜机上编织纬平针织物的外观,以及无捻、加捻后纱线的弯曲刚度、加捻后的纱线和织物中纤维的损伤程度,探讨加捻对可编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捻对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纱线可编织性有较大的影响,加捻可提高其集束性,降低弯曲刚度,但是对单纤维的损伤有所增加,因此选择适当的捻度可以使超高分子质量纱线的可编织性达到最佳.
    关键词: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可编织性;捻度;集束性;弯曲刚度;纤维损伤;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knittability;twist;collection property;bending stiffness;fiber damage
  • 8330.定制服装的设计模式探讨

    [纺织业] [2014-06-15]

    现阶段的中国服装定制企业广泛存在缺乏有效设计规划的现状.基于服装定制的特殊性与现有服装设计常规理论不适用于定制服装设计的情况,进行了相关思考与探索,从现代营销战略模式获得启示,初步架构了定制服装设计模式的基本框架.认为应该基于定制服装设计定位,对各设计节点统筹规划,从定制体验、定制策略、设计模式的思考出发,形成一条集产品体验、情境体验、互动体验在内的相对完整的服装定制设计链.服装定制设计模式是关于服装定制设计方法的思考,对中国服装定制企业而言是一次设计思路的清理和设计方法的探索,使企业在展开具体定制设计时找到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定制服装;服装设计;设计模式;体验
首页  上一页  ...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