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61.棉纤维成熟度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纺织业] [2014-06-15]
棉纤维成熟度对提高棉纺织工艺效率,保证棉纤维原料及成品质量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国家棉花标准中品级评定的主要指标.为此,系统地介绍了棉纤维成熟度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各种检测方法在速度、效率、准确性等方面的对比,指出利用纤维纵向图像分析的方法是实现快速、客观、准确地检测成熟度的有效途径,结合此方法的全自动检测系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需解决清晰图像获取和特征参数提取等的问题.
关键词:棉纤维;成熟度;检测方法;图像处理
-
8262.基于AutoCAD的智能化服装结构制图技术的探索
[纺织业] [2014-06-15]
针对服装CAD中手工制图和参数化制图2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智能化服装结构制图思路,对智能化服装制图的功能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技术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AutoCAD的VisualLISP二次开发工具的技术条件,形成智能化服装结构制图程序的开发原理和技术路径,通过具体的技术研究开发出能够进行记忆式手工绘图、自动化信息处理和参数化制图和修改的服装智能化制图程序.该程序在服装原型绘制和修改的具体应用中得到验证,实现了服装智能化制图的功能目标.
关键词:服装CAD;结构图;智能化;参数化;apparel CAD;structural drawing;intelligent;parametric
-
8263.立体织物在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
[纺织业] [2014-06-15]
为深入研究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在天线罩材料方面的应用,从不同增韧方式的成型工艺方法、增韧特点出发,综合评价了用于天线罩的颗粒增韧、晶须增韧和连续纤维增韧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适合于增韧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的立体织物纤维束结构,其中典型的纤维束交织结构包括2.5维机织、正交三向、三维编织及其衍生结构.结合未来导弹天线罩材料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立体织物在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和研究重点.
关键词: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天线罩;立体织物;三维编织;2.5维机织
-
8264.聚酰亚胺纤维及其阻燃特性
[纺织业] [2014-06-15]
主要综述聚酰亚胺纤维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产业现状以及其耐高温、耐辐射、耐溶剂、高强高模、阻燃等基本特性,重点阐述J其本质阻燃特性,包括极限氧指数及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近年来国内外对聚酰亚胺纤维的阻燃改性研究有所增加,主要包括引入磷元素、氟元素以及有机硅等体系.与其他阻燃纤维对比发现,聚酰亚胺纤维在高温防护.高温过滤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成为较好的高温阻燃材料.
关键词:聚酰亚胺纤维;阻燃;耐高温;极限氧指数
-
8265.基于CFD的喷气织机辅助喷嘴流场分析
[纺织业] [2014-06-15]
为研究辅助喷嘴的流场性质,建立喷气织机辅助喷嘴流场的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软件Fluent对辅助喷嘴流场的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供气压力为0.28 MPa条件下辅助喷嘴出口实际流速中心线上的速度分布曲线、压力分布曲线以及不同供气压力条件下辅助喷嘴出口的速度分布曲线.计算结果表明:供气压力为0.28 MPa时,辅助喷嘴出口最大风速达404m/s,在辅助喷嘴出口出现了负压区;随着供气压力的增大,辅助喷嘴出口风速逐渐增大,供气压力每增加0.10 MPa,出口风速约增加50 m/s.通过与相关文献实验值的比较,证明了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方法分析辅助喷嘴流场的一致性.
关键词:喷气织机;辅助喷嘴;CFD;Fluent;流场
-
8266.含木棉织物服用性能测试与分析
[纺织业] [2014-06-15]
为更好地研究分析含木棉织物的服用性能,设计织造了3种织物,第1种为粘胶/涤纶织物,第2种为粘胶/涤纶/木棉织物,在第2种织物的基础上将纬纱改为粘胶/涤纶/木棉/银纤维混纺纱后获得了第3种同时含木棉和银纤维的织物.对这3种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粘胶/涤纶混纺基础上木棉的混入使用能提高织物保暖、抗紫外线和抗皱性能,也更易积聚电荷,但电荷散逸快;织物的透气性、悬垂性、耐磨性、吸湿性能则有所降低;将纬纱改为粘胶/涤纶/木棉/银纤维混纺纱后所得织物由于银纤维的混入,进一步提高了织物的保暖、抗紫外线和抗静电性能,改善了织物的吸湿性能,耐磨性在镀银层未破坏下的初期也更好,织物的抗折皱性能则是经向有所降低、纬向有所提高,但织物透气性、悬垂性变差.
关键词:木棉;银纤维;织物;服用性能;抗紫外线;抗静电
-
8267.热防护服装热湿传递模型研究及发展趋势
[纺织业] [2014-06-15]
合理地评价热防护服装的热防护性能对减少消防员的皮肤烧伤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并评价了国内外的热防护服装的热湿传递模型研究现状,包括皮肤传热模型及其烧伤评价模型、单层或多层面料的一维和二维热湿传递以及整体服装的三维热湿传递模型等,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模型的应用缺陷,预测了热防护服装热湿传递模型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热湿传递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热防护服装的使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减少皮肤烧伤或蒸汽烧伤,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服装热防护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满足我国安全发展和公共安全防治的技术需要.
关键词:消防员;热防护服装;热湿传递;皮肤传热模型;皮肤烧伤
-
8268.纸样剪切设计在服装造型中的运用
[纺织业] [2014-06-15]
纸样剪切设计是服装结构设计常用的方法,在塑造服装造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服装设计的不断发展,服装造型越来越变化多样,为适应这些变化,纸样设计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在分析常见和新颖时尚服装造型纸样剪切的基础上,对剪切方法及其后续展开方式进行归类,把剪切方法分为边缘剪切、内部剪切和全部剪切,后续展开方式分为平行展开和旋转展开,并分别阐述剪切和展开的原理,运用实例分析了各自的实现方法,尤其对新颖时尚款式的剪切设计进行坯布试验,以期为纷繁芜杂的服装造型寻找相应的剪切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纸样剪切设计;服装造型;剪切方法;展开方式
-
8269.亚麻纱线Uster测试结果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纺织业] [2014-06-15]
将亚麻纱线的Uster测试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综合评价函数,并与传统黑板检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可以定性或定量地评价纱线的质量,分析结果与传统的黑板检验结果基本相吻合,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用于亚麻纱线Uster检验结果的纱线质量控制和检测.运用此方法构建的Uster测定纱线条干均匀度的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价值,构建一定的标准数据库之后,可尝试替代传统的黑板检验法.
关键词:亚麻;条干均匀度;主成分分析;Uster测试;黑板检验
-
8270.可生物降解聚碳酸亚丙酯/聚丙烯非织造布切片制备及其性能
[纺织业] [2014-06-1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可生物降解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切片,研究原料比例、共混温度、时间、转速对PPC/PP切片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原料比对切片热学性能,降解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比例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大,在PPC与PP质量比为7∶3,共混温度为175℃,时间为5 min,转速为35 r/min时,PPC/PP切片的拉伸强度为13.02 MPa;PPC与PP质量比为6∶4时,熔体流动速率为1 563 g/10 min,符合熔喷非织造布要求;PPC/PP切片热分解温度比PPC有所提高;扫描电镜图显示PPC与PP质量比为7∶3的切片存在较少的凹陷或空洞;在磷酸缓冲液中降解30 d后降解率达3.62%.
关键词:聚碳酸亚丙酯;聚丙烯;熔融共混;生物降解;熔喷非织造布切片;poly(propylene carbonate);polypropylene;melt blending;biodegradable;slice for melt blown nonwov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