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0071 篇 当前为第 827 页 共 1008

所属行业:纺织业

  • 8261.Fe3+-Ca2+-酒石酸配合物在还原染料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中的应用

    [纺织业] [2014-06-15]

    研究还原橄榄绿B在硫酸铁、葡萄糖酸钙和酒石酸的氢氧化钠溶液电化学体系中的还原染色工艺.分析探讨电化学还原液中各组分质量浓度以及电化学还原染色温度和时间、外加电压、电极面积等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最佳染色效果的工艺为:硫酸铁质量浓度4 g/L、葡萄糖酸钙质量浓度5 g/L、酒石酸质量浓度21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16 g/L、还原染色温度35℃、还原染色时间80 min、外加电压7V、阴极面积28 cm2,在此工艺条件下染色棉织物的K/S值比传统染色的提高了7.07%,且匀染性、染色牢度基本相同.
    关键词:电化学;还原;还原染料;染色;Fe3+-Ca2+-酒石酸配合物;electrochemistry;reduction;vat dyes;dyeing;Fe3+-Ca2+-tartaric acid complexes
  • 8262.热防护服装热湿传递模型研究及发展趋势

    [纺织业] [2014-06-15]

    合理地评价热防护服装的热防护性能对减少消防员的皮肤烧伤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并评价了国内外的热防护服装的热湿传递模型研究现状,包括皮肤传热模型及其烧伤评价模型、单层或多层面料的一维和二维热湿传递以及整体服装的三维热湿传递模型等,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模型的应用缺陷,预测了热防护服装热湿传递模型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热湿传递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热防护服装的使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减少皮肤烧伤或蒸汽烧伤,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服装热防护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满足我国安全发展和公共安全防治的技术需要.
    关键词:消防员;热防护服装;热湿传递;皮肤传热模型;皮肤烧伤
  • 8263.纸样剪切设计在服装造型中的运用

    [纺织业] [2014-06-15]

    纸样剪切设计是服装结构设计常用的方法,在塑造服装造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服装设计的不断发展,服装造型越来越变化多样,为适应这些变化,纸样设计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在分析常见和新颖时尚服装造型纸样剪切的基础上,对剪切方法及其后续展开方式进行归类,把剪切方法分为边缘剪切、内部剪切和全部剪切,后续展开方式分为平行展开和旋转展开,并分别阐述剪切和展开的原理,运用实例分析了各自的实现方法,尤其对新颖时尚款式的剪切设计进行坯布试验,以期为纷繁芜杂的服装造型寻找相应的剪切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纸样剪切设计;服装造型;剪切方法;展开方式
  • 8264.亚麻纱线Uster测试结果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纺织业] [2014-06-15]

    将亚麻纱线的Uster测试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综合评价函数,并与传统黑板检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可以定性或定量地评价纱线的质量,分析结果与传统的黑板检验结果基本相吻合,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用于亚麻纱线Uster检验结果的纱线质量控制和检测.运用此方法构建的Uster测定纱线条干均匀度的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价值,构建一定的标准数据库之后,可尝试替代传统的黑板检验法.
    关键词:亚麻;条干均匀度;主成分分析;Uster测试;黑板检验
  • 8265.可生物降解聚碳酸亚丙酯/聚丙烯非织造布切片制备及其性能

    [纺织业] [2014-06-1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可生物降解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切片,研究原料比例、共混温度、时间、转速对PPC/PP切片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原料比对切片热学性能,降解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比例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大,在PPC与PP质量比为7∶3,共混温度为175℃,时间为5 min,转速为35 r/min时,PPC/PP切片的拉伸强度为13.02 MPa;PPC与PP质量比为6∶4时,熔体流动速率为1 563 g/10 min,符合熔喷非织造布要求;PPC/PP切片热分解温度比PPC有所提高;扫描电镜图显示PPC与PP质量比为7∶3的切片存在较少的凹陷或空洞;在磷酸缓冲液中降解30 d后降解率达3.62%.
    关键词:聚碳酸亚丙酯;聚丙烯;熔融共混;生物降解;熔喷非织造布切片;poly(propylene carbonate);polypropylene;melt blending;biodegradable;slice for melt blown nonwovens
  • 8266.PLGA/PLA共混纳米纤维膜的结构与性能

    [纺织业] [2014-06-15]

    为制备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以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PLGA和PL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LGA/PLA共混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流变仪、TG-DSC热分析仪和电子强力仪测定共混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微细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静电纺丝法可成功制备PLGA/PLA共混微、纳米级纤维膜;随着PLA共混比例的增加,纺丝液的黏度逐渐增大,使得纳米纤维的直径增加、分布均匀、孔径增大、孔隙率减小;热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LA共混比例的增加,支架的结晶度和结构稳定性提高,断裂强度增加,伸长减小;可通过调节PLGA和PLA的共混比例来调控支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满足不同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
    关键词:静电纺丝;PLGA;PLA;共混;形貌结构;微细结构;力学性能
  • 8267.转基因家蚕生产含蜘蛛丝蛋白的新型复合茧丝纤维

    [纺织业] [2014-06-15]

    为了人工大量生产蜘蛛丝蛋白,蜘蛛牵引丝基因( MaSp1)被用piggyBac转基因载体导入家蚕染色体中.茧丝蛋白分析显示转基因家蚕可以生产含有蜘蛛牵引丝蛋白的复合茧丝新纤维.与天然茧丝相比,转基因家蚕茧丝强度增加5.3%,而断裂伸长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表明利用转基因家蚕大量生产各种新型复合蛋白质纤维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转基因家蚕;蜘蛛丝;复合蚕丝
  • 8268.DyeCoo开发的无水染色机

    [纺织业] [2014-06-15]

    总部位于荷兰的机械制造商DyeCoo的超临界CO2涤纶染色技术,以及创业公司ColorZen的棉花预处理技术,都极大地降低了纺织品染整加工过程中水和化学品的用量.如今,全世界人们都在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其中,提供丰富而洁净的水源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纺织行业特别是染整行业,是工业用水的最大用户之一,在许多发展中地区,很多工艺废水未经处理,工艺操作不够规范.据统计,印染用水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每年有6 000万t的纺织品进行染色,而每千克织物的耗水量在100 L以上,也即总共需要约6万亿升的水,相当于约236万个奥运会规格游泳池的用水量,或者相当于全世界人口219天的饮用水量.据估计,仅在中国,传统的纺织印染工艺每年可产生22 700亿升未处理废水.
    关键词:
  • 8269.田菁胶的接枝改性及其纺织上浆应用

    [纺织业] [2014-06-15]

    为弥补天然高分子田菁胶的性能缺陷,以田菁胶为原料进行化学改性,探索其是否适宜用作浆料的衍生物.将天然高分子田菁胶通过NaClO氧化降解后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并对其黏度、断裂强度、毛羽指数、耐磨性能等指标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胶液稳定性更好,黏度由降解前1%时的1 000 mPa·s降至15 mPa·s左右;该接枝改性田菁胶对涤棉、纯棉的黏附性能更加优异;使用接枝改性田菁胶上浆后的浆纱在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指数、耐磨性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可应用于纺织上浆.
    关键词:田菁胶;改性;黏度;纺织浆料
  • 8270.水性超细炭黑在N-甲基吗啉-N-氧化物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

    [纺织业] [2014-06-15]

    采用直接分散法和乳液聚合法分别制备了可用于Lyocell纤维原液着色用的水性分散型超细炭黑和包覆型超细炭黑,研究了不同方法制成的超细炭黑的粒子大小以及在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包覆型超细炭黑的平均粒径明显小于分散型超细炭黑,且在NMMO溶液中的离心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高于分散型超细炭黑;NMMO溶液中加入包覆型超细炭黑,其黏度明显下降,且加入量越大,黏度下降越明显.
    关键词:原液着色;超细炭黑;N-甲基吗啉-N-氧化物;分散稳定性
首页  上一页  ...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