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09-16]
本文介绍了中国海洋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养护状况,分析了中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并比较了中国海洋环境养护与海洋资源利用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采矿业] [2021-09-16]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都与海洋息息相关,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海洋,有些国家还将海洋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制定国家或地区的海洋战略和政策来明确自身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养护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于地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有特色的海洋战略、政策法规和行动计划。本文以美国、欧盟、韩国为例,对其进行了基本情况介绍,典型做法,突出成就,并指出不足。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9-16]
人类社会已迈入海洋世纪,一方面,海洋经济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焕发出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严重挑战着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的承载能力。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因此,当前环境下如何抓住机遇,可持续地发展海洋经济以促进社会福利增加,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采矿业] [2021-09-14]
[采矿业] [2021-09-14]
天气因素和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在二季度影响了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虽然铁矿石项目开发进程减缓,但由于粗钢减产预期,铁矿石价格或将会走低。必和必拓公司在三大铁矿石出口生产商中表现最好,在截至6月30日的2021财年,其铁矿石出口量达到目标值的上限。澳大利亚各州边境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采取封闭措施,使得当地矿山遇到劳动力短缺问题,二季度西澳大利亚地区天气比平常更加潮湿,矿山生产和发货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集团都在试运营新矿山,也影响了生产和发货。必和必拓公司替代扬迪矿的South Flank矿,未来三年铁矿石产量预计可达到年设计产能(8000万吨)。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6月份中国进口8942万吨铁矿石,稍低于普氏预测,因而普氏下调了三季度中国进口铁矿石的预测值,降至30388万吨。
[采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21-09-14]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过重大历史贡献。随着资源枯竭和体制转轨,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布局分散等弊端开始凸显,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城市的安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总结了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分析转型发展中所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采矿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1-09-14]
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审视煤炭工业现状、分析问题、探索发展思路时,发现煤炭价格仍然是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深层次问题。说明煤炭价格改革之难。为便于大家对这十几年演变过程的比较,今天这篇讲话稿的基本框架仍沿用了1992年稿子的思路(附后)。我是搞实际工作的,不是研究价格问题的学者,更不是专家,只是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映出来,提供一些资料和素材,便于专家们研究时参考。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 [2021-09-14]
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要求,1995年全国煤炭产量要达到12.3亿吨,2000年达到14亿吨。从统配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达到规划目标的难度很大,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煤炭出矿价格背离价值,致使煤炭企业陷入经济困境,各方面都缺乏建矿管矿的积极性,生产后劲严重不足。多年实践证明,煤炭价格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煤炭的开发利用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此,分析和研究中国统配煤炭价格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煤炭价格改革方案及具体措施,对于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9-13]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到2002末,已累计探明储量2725亿吨,保有储量2574亿吨,分别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全省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0.4%。主要分布在大同、宁武、河东、西山、沁水、霍西六大煤田和浑源、繁寺、五台、垣曲、芮城、平陆等煤产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炭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勘探设计、矿井建设、生产经营、加工利用、煤机制造、教育科研、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的煤炭工业体系。建成了大同、平朔、阳泉、西山、晋城、潞安、汾西、霍州、华晋、太原煤气化等大型矿区和一大批地方煤矿。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生产煤矿3826个,生产能力51337万吨/年,其中:国有重点煤矿88个,生产能力13194万吨/年;地方国有煤矿370个,核定生产能力7294万吨/年;乡镇煤矿3368个,核定生产能力23318万吨/年。全省现有在建矿井244处,建设规模15237万吨/年,其中:设计能力在12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煤矿28个,建设规模8820万吨/年。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9-13]
煤炭工业在经历1997年下半年~2000年三年多的特殊困难时期后,2001年开始走出低谷,煤炭经济回升;2002年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煤炭产销两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初以来,煤炭行业继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