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51.传统资源储量估算信息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采矿业] [2014-06-15]
结合我国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发展历程,在简要分析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优势及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信息化改造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后IT时代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未来走向进行了分析及讨论.
关键词:传统几何法;资源储量估算;信息化改造;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
10152.新型井下人工制冷系统的进一步改进
[采矿业] [2014-06-15]
对之前提出的新型井下制冷系统做出重大改进,去掉原有的换热袋及其中的蛇形管道,使系统得以简化.同时,将2种介质的局部接触换热转变成同种介质的全面混合换热,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改进后的系统需在传统空气压缩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增加排气机及其相关设备,以使循环构成完整回路,虽使成本增加,但系统更简单合理.
关键词:矿井热害;空气压缩制冷;制冷巷道;排风机
-
10153.某低品位碳酸锰矿石浮选工艺研究
[采矿业] [2014-06-15]
对某地低品位碳酸锰矿进行了主要化学成分和锰物相分析,并以油酸为主要捕收剂、SDBS为增效剂、水玻璃为石英等硅酸盐矿物的抑制剂、碳酸钠为矿浆pH调整剂对该矿石进行了浮选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的情况下,采用1粗2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获得了锰品位为17.10%、锰回收率为87.65%的锰精矿.
关键词:碳酸锰;菱锰矿;油酸+ SDBS;浮选
-
10154.极软弱地层中开切眼导硐合理支护技术
[采矿业] [2014-06-15]
针对蒙东地区极软弱岩层胶结性差、开切眼变形较大、巷道成型困难、巷道支护难度较大的现状,通过FLAC3D数值计算,进行了极软弱岩层中工作面开切眼导硐支护方案的探讨,确立了锚网索和型钢支架刚柔联合支护的方案和合理支护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和ANSYS数值计算,验算了型钢支架的承载能力与合理性,保证了极软弱地层中开切眼导硐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及安全.通过现场监测,验证了支护方案与参数的合理性,对蒙东地区开切眼导硐支护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极软弱地层;FLAG3D;开切眼;ANSYS;支护技术
-
10155.通过热力学多因素耦合控制氧化铁碳热还原顺序
[采矿业] [2014-06-15]
鉴于实现氧化铁按Fe2O3→Fe3O4→Fe顺序碳热还原的重要实际意义,提出了将碳储能、总压和惰气分压这几个热力学因素进行耦合的新思想,并导出了使这些热力学因素得以耦合的定量关系式.此外,从节能的角度出发,还研究了如何在使上述热力学因素满足耦合定量关系式的同时尽量降低碳储能.结果表明,在惰气分压(或总压)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总压(或惰气分压),可使所需碳储能得以降低,甚至可降至零.
关键词:氧化铁碳热还原顺序;碳气化;热力学多因素耦合;储能;总压;惰气分压
-
10156.陕西某低品位铜铅锌硫化矿石选矿试验
[采矿业] [2014-06-15]
针对陕西某低品位铜铅锌硫化矿石性质的特点,采用铜铅部分优先混合浮选原则流程,以西北矿冶研究院研制的锌抑制剂T80、铜铅混合浮选捕收剂酯-12、铜铅分离铅抑制剂T81为关键药剂,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3精1扫铜铅混浮、1粗1精1扫铜铅分离、1粗2精1扫选锌、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矿石,获得了铜品位为28.96%、回收率为63.71%、伴生银品位为980.84g/t、回收率为17.95%的铜精矿,铅品位为45.37%、回收率为81.87%、伴生银品位为689.96g/t、回收率为36.05%的铅精矿,锌品位为50.44%、锌回收率为89.36%的锌精矿.
关键词:铜铅锌硫化矿;铜铅混浮;铜铅分离;T80;T81;Copper-lead-zinc sulfide ore;Copper-lead bulk flotation;Copper-lead separation;T80;T81
-
10157.某矿区工程稳定性分级方法及其在巷道支护中的应用
[采矿业] [2014-06-15]
建立了某矿区工程稳定性分级的数值模型,据数值计算结果中的安全系数分级得出了该矿区-430m水平的安全系数分级区域图;运用RMR分级和Q分级2种方法对该矿区-430 m水平进行分级,综合2种分级结果,得出了该水平的岩体分级区域图.将-430 m水平的安全系数分级区域图与该水平的综合岩体分级区域图叠加得出了该水平的工程稳定性分级,同时制定了相应工程稳定性分级下的巷道支护方法,为井下巷道的正确支护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工程稳定性分级;巷道支护;数值模拟;RMR分类;Q分类
-
10158.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及有利勘探区带
[采矿业] [2014-06-15]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岩心沉积相研究及地震相分析,将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编制了四川盆地及邻区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图,即层序PSQ1(栖霞组)、层序PSQ2 PSQ3(茅口组)、层序PSQ4(龙潭组/吴家坪组)及层序PSQ5(长兴组/大隆组)4个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图,认为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的演变主要受控于区域张裂构造背景及同沉积正断裂的活动,总体表现为张裂活动逐渐增强的趋势;中二叠世主要发育碳酸盐缓坡,晚二叠世演变为镶边台地;因中二叠世末期的峨眉地幔柱活动及其玄武岩喷发导致了康滇古陆的形成并成为川西南地区陆源碎屑沉积物源.通过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发现了一批台内礁滩及台内洼地,进一步明确了川北地区中缓坡相及台地边缘相的展布,对于四川盆地及邻区二叠系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主要烃源岩分布及成藏条件分析,提出环开江一梁平盆地上二叠统白云石化台缘礁滩、城口—鄂西盆地西南缘上二叠统白云石化台缘礁滩、川北地区中二叠统白云石化中缓坡礁滩、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储层、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石化台内礁滩及中二叠统断裂热液白云岩储层是四川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有利天然气勘探领域.
关键词: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沉积相;岩相古地理;二叠纪;有利勘探区;四川盆地
-
10159.基于板壳理论的近水平/缓倾斜矿体矿压控制
[采矿业] [2014-06-15]
基于板壳弹性理论,将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建立近水平和缓倾斜矿层顶板受力模型,得到其顶板挠度、弯矩和板内最大应力.结合现场观测,认为顶板挠度可衡量支护体受力情况.在顶板挠度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最大挠度区域支护体受荷载最大,当由此产生的应力等于或大于支护体极限强度时,该区域支护体将先破坏;随后,这部分应力逐渐转移施加到周围支护体.结合现场观测数据及顶板失稳分析表明,越靠近顶板可能产生最大挠度区域支护体破坏越快,也越严重.因此,可根据采场顶板可能出现挠度大小来合理布置矿柱或实施充填,以实现矿山压力有效控制和技术经济最优化.
关键词:板壳理论;挠度;顶板稳定性;地压
-
10160.马头门底鼓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
[采矿业] [2014-06-15]
根据麦垛山煤矿副立井马头门围岩地质条件及巷道开挖支护后的围岩变形破坏情况,对其围岩力学性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揭露了巷道支护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马头门巷道底板的变形特征,分析认为造成底鼓的主要原因为底板岩层遇水强度弱化,并在受两帮挤压作用下,底板岩层弯曲变形,进而导致底鼓.基于巷道底鼓机理及原因,综合采取施工反底拱,打底板锚杆和底角锚索以及底板围岩注浆加固的防治技术措施对底板变形破坏进行控制;现场试验表明,该措施条件下底板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关键词:马头门;底鼓机理;巷道支护;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