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α半水脱硫石膏流动度经时性及减水剂适用性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1-15]
研究了α半水脱硫石膏流动度经时性及其影响因素,对掺减水剂石膏流动度经时性与流动度经时损失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α半水脱硫石膏流动度经时损失大,水化6 min流动度损失20%以上,α半水脱硫石膏快速水化对游离水消耗与束缚,以及双电层结构破坏,ξ电位迅速降低是导致流动度经时损失的内在原因.萘系减水剂(FDN)的分散作用主要依赖ξ电位的静电斥力,其分散稳定性差,流动度经时损失大;聚羧酸减水剂(PC)主要依靠空间位阻发挥分散作用,其分散稳定性较好,流动度经时性损失较小.高效减水剂应具备空间位阻效应,复配缓凝剂是抑制α半水脱硫石膏流动度经时损失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α半水脱硫石膏;流动度经时性;减水剂;吸附
-
1992.CeO2紫外吸收光谱蓝移机理研究进展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1-15]
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CeO2蓝移现象起源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量子尺寸效应,Ce3+和Ce4+间价态转变、稀土离子掺杂、由电子-声子耦合产生的界面极子效应等原因.这对研究CeO2的紫外吸收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CeO2;蓝移;量子尺寸效应
-
1993.纳米无定形C-S-H凝胶颗粒及其结构表征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1-15]
以无水氯化钙( CaCl2)和水玻璃为原料,通过室温沉淀反应制备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颗粒.采用SEM、FTIR、XRD、XRF、TEM等对不同C/S和pH值条件下制备的C-S-H凝胶颗粒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低pH值条件下制备的C-S-H凝胶颗粒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团聚,-Si-O键之间显示一定的聚合度,其平均粒径在15 ~25nm之间,且呈无定形结构;在pH值较高时,该凝胶颗粒呈半结晶结构.
关键词:水化硅酸钙(C-S-H);凝胶颗粒;钙硅比(C/S)
-
1994.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1-15]
考察了不同级配粗骨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与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粗骨料粒径、级配变化与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的相关性.
关键词:骨料;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
-
1995.新型膨胀剂对水泥基材料干燥收缩的补偿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1-15]
研究了掺与不掺膨胀剂HME的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在直接干空养护条件下的收缩变形,分析了膨胀剂HME对水泥净浆、砂浆以及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影响规律,并探讨了膨胀剂HME在干空养护条件下的减缩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膨胀剂HME在千空养护条件下仍然具有水化反应能力,产生有效膨胀,可以完全消除水泥净浆、砂浆以及混凝土的早期干燥收缩,并对其中后期干燥收缩也有较好的补偿作用.
关键词:膨胀剂;干燥收缩;水泥基材料
-
1996.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工艺技术及发展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1-15]
阐述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工艺技术原理、应用及发展,论述了C8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C80高强管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离心成型工艺的特点及发展.指出管桩的工艺技术主要涉及C80高强混凝土配制/外加剂技术、预应力张拉技术、离心成型工艺技术以及压蒸养护工艺技术4方面内容,其中,C80高强混凝土配制/外加剂技术和压蒸养护工艺技术是管桩工艺技术的核心.
关键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工艺技术;发展
-
1997.不同温度下碱-硅酸反应膨胀规律研究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1-15]
参照砂浆棒快速法,调整试验温度,研究了温度对骨料碱-硅酸反应(ASR)膨胀的影响规律.采用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描述温度对混凝土ASR膨胀的影响,探讨了ASR速率常数与养护温度之间的关系,验证了温度对碱-骨料反应的影响可以用Arrhenius方程来描述的设想.运用Arrhenius方程初步建立了ASR膨胀预测模型.
关键词:碱-骨料反应;碱-硅酸反应;膨胀预测
-
1998.层状纳米羟基磷灰石/茶氨酸药物释药性能研究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1-15]
本文以层状纳米羟基磷灰石为载体制备了羟基磷灰石/茶氨酸药物,并对其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羟基磷灰石/茶氨酸药物在起始阶段具有很快的药物释放速率,50 min时的累积释放量接近80%,最终的释药量可达90%以上.而且在释药初期,载药量高的样品比载药量低的样品具有更高的累积释药百分量.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层状结构;茶氨酸
-
1999.硼泥陶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实验研究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1-15]
本文根据硼泥的化学成分设计了制备硼泥陶粒的原料比例,参考相关资料制定了陶粒的预热温度、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制备工艺参数,进行基础实验.通过基础实验确定烧制硼泥陶粒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的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制备硼泥陶粒的合理原料配比和最佳的焙烧制度:预热温度450℃,焙烧温度1200℃,焙烧时间15 min.制备出硼泥陶粒试样的技术性能为:表观密度833 kg/m3,筒压强度4.7 MPa,1h吸水率2.3%,远低于吸水率≤22%的国家标准规定,既具有高强膨胀的特性,又具有极低的吸水率.
关键词:硼泥陶粒;吸水率;表观密度;焙烧制度;筒压强度
-
2000.微波技术在压电陶瓷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1-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波水热和微波烧结技术的作用机理和特点,综述了微波水热与微波烧结在制备压电陶瓷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合成压电陶瓷材料上的应用上对微波制备技术与传统工艺进行比较,表明微波制备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技术;最后对微波水热结合微波烧结技术在提高压电陶瓷性能方面的前景作了展望并提出微波制备工艺在未来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微波技术;压电陶瓷;压电常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