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1.10-羟基喜树碱-癸二酸-LDH杂化物的制备及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采用二次插层法成功制备了10-羟基喜树碱(HCPT)-癸二酸(SC)插层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C柱撑LDH杂化物(SC-LDH),再在乙醇介质中将HCPT插入LDH层间形成HCPT-SC-LDH纳米杂化物.依据SC和HCPT的分子尺寸和纳米杂化物的通道高度,推测SC分子在层间可能为双层排列,SC分子两端的羧基同时键合在同一个LDH层片表面上;HCPT分子插入(或溶入)SC分子碳氢链形成的疏水区中.所制备的纳米杂化物既可稳定HCPT的内酯环,又可明显提高HCPT的溶解度,还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其释放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10-羟基喜树碱;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癸二酸;纳米杂化物;缓释
-
28002.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纳米NiFe2O4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以九水硝酸铁、六水硝酸镍、水溶性肼类燃料为原料,添加金属离子络合剂、分散剂等为辅助剂,利用溶液燃烧合成法制备了纳米NiFe2O4粉体.利用XRD、TEM、SEM等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燃料、络合剂用量、分散剂用量、煅烧温度对粉体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水溶性肼为燃料、络合剂2g、分散剂2g、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2h时,可获得粒径均匀的纳米NiFe2O4粉体.所得产物的粒径范围为40~80nm,结构膨松,分散性良好.
关键词:纳米粒子;溶液燃烧合成法;磁性氧化物
-
28003.两个半夹心型聚吡唑硼酸盐羧酸钴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催化活性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设计合成了2个结构新颖的半夹心单核聚吡唑硼酸盐羧酸配合物Tp* Co(Hglu)(CH3 OH)(1)和Tp*Co(Hsub)(H2O)(2)[Tp*=三聚(3,5-二甲基吡唑)硼酸根,H2glu=戊二酸,H2sub=辛二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和2中,配体Tp*都是三齿配位,配位模式相同;戊二酸和辛二酸都以μ1-η1-η1的端基配位模式与金属相连.此外,还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配合物催化氧化环己烷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钴配合物;聚吡唑硼酸盐;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催化活性
-
28004.磷酸活化甘蔗叶制备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活化剂、添加剂、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对磷酸活化甘蔗叶制备活性炭的得率、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并利用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磷酸活化甘蔗叶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为:将甘蔗叶浸泡于6%添加剂1及1%添加剂2、体积浓度为35%的磷酸溶液中,浸泡12 h后,在673 K条件下活化40 min,所制得的活性炭的微观孔结构排列整齐,活性炭的得率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47.05%、202.50mg/g,其中亚甲基蓝吸附值为国家标准GB/T 13803.2-1999活性炭一级品的1.5倍.
关键词:甘蔗叶;活性炭;磷酸活化;吸附性能
-
28005.人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家族等位基因蛋白B与抑制剂作用模型的理论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家族(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的等位基因蛋白B(GSTP1* B)与抑制剂利尿酸(EA)以及EA的谷胱甘肽(GSH)共轭物EAG(I),EAG(O)的具体结合方式.抑制剂及其谷胱甘肽共轭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能计算结果及分子动力学轨迹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GSTP1*B与EA的谷胱甘肽共轭物的结合能力优于其与EA的结合能力,Phe8,Arg13,Trp38和Tyr108是作用过程中的关键残基,对稳定抑制剂及其谷胱甘肽共轭物在GSTP1*B的G和H位点的构象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构象的统计分析发现,残基Phe8和Tyr108与GSTP1*B酶对抑制剂的选择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模式;利尿酸;抑制剂
-
28006.2-羟基-1,4-萘醌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机理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利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方法、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CVA)和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研究了2-羟基-1,4-萘醌(2-HN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在扫描范围为0.2~-1.8 V时,2-HNQ的循环伏安(CV)图中有2对氧化还原峰.在扫描范围为1.0 ~-2.0 V时,CV图在更正的电位下会出现1个氧化峰.通过分析循环伏安扫描过程中1656,1495,1549和1325 cm-1等峰的变化,观察到整个电化学过程中存在2种中间状态,去质子化醌(Q-O-)还原生成的自由基二价阴离子会继续发生电化学反应,即Q-O-的还原遵循电化学-电化学反应机理(EE机理).红外分析结果表明,2-HNQ的电化学过程中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关键词: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法;循环伏吸法;导数循环伏吸法;2-羟基-1,4-萘醌;中间体;氢键;In situ IR spectroelectrochemistry;Cyclic voltabsorptometry (CVA);Derivative cyclic voltabsorptometry (DCVA);2-Hydroxy-1,4-naphthoquinone;Intermediate;Hydrogen-bonding
-
28007.四(对-甲酰基二茂铁-3-乙氧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设计合成了一种由卟啉与二茂铁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四(对-甲酰基二茂铁-3-乙氧基)苯基卟啉化合物(Fe-PH2),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所合成的为目标产物.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该卟啉体系内部给受体之间在基态下存在弱的相互作用,而在激发态下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连接4个二茂铁基的Fe-PH2具有更丰富的氧化还原性质.
关键词:四(对-甲酰基二茂铁-3-乙氧基)苯基卟啉;二茂铁甲酸;电化学;Tetra(p-formylester-ferrocene-3-ethoxyphenyl) phenylporphyrin;Formyl-ferrocene;Electrochemistry
-
28008.稀土金属掺杂对锐钛矿型TiO2光催化活性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稀土金属掺杂对锐钛矿型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理论上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对稀土掺杂TiO2前后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Y,La,Gd,Lu,Ce,Eu,Yb和Tb掺杂有助于TiO2光催化活性的提高;而对于Pr,Nd,Pm,Sm,Dy,Ho,Er和Tm掺杂,由于在价带顶和导带底之间形成了较多的可能成为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的杂质能级,故此类稀土的掺杂浓度需要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另一方面,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9种稀土金属(RE=Y,Ce,Pr,Sm,Gd,Dy,Ho,Er,Yb)掺杂的TiO2粉体,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分别表征其晶体结构和光学吸收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前后的TiO2均为锐钛矿相,且Ho,Pr,Ce,Sm,Y,Yb和Gd掺杂使TiO2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且理论研究结果与周期表中稀土元素外层电子轨道排布规律一致,从而揭示了稀土元素掺杂的本质规律,指明了适量的稀土掺杂有利于TiO2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关键词:稀土掺杂TiO2;锐钛矿相;密度泛函理论;能带结构
-
28009.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传统吸波材料由于密度大、吸收频带窄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新型吸波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将会成为吸波材料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一直备受关注.先进碳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发展重点.碳材料是最早用来吸收电磁波的材料之一,近年来碳基吸波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并应用于更多领域.介绍了碳基(石墨、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性能,分析了各种吸波材料的主要特点,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碳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展望了碳基吸波材料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吸波材料;石墨;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
-
28010.有机-硅胶杂化整体柱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有机-硅胶杂化整体柱结合了有机聚合物整体柱和硅胶整体柱的优势,具有制备简单、机械强度高和通透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有机-硅胶杂化整体柱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常规溶胶-凝胶法、“一锅法”和其它聚合方法.目前,杂化整体柱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纳尺度分离分析、样品预处理和固定化酶反应器基质中.本文综述了有机-硅胶杂化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有机-硅胶杂化;整体柱;溶胶-凝胶;一锅法;Organic-silica hybrid;Monolithic column;Sol-gel;One pot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