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30464 篇 当前为第 2794 页 共 3047

所属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7931.磁控溅射工艺参数对涤纶织物表面沉积铜膜性能的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涤纶平纹机织物表面沉积纳米Cu薄膜,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镀膜前后样品表面变化.通过分别改变镀膜时间、溅射功率和气体压强,研究其对样品透光性和导电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Cu镀层处理的涤纶平纹织物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明显优于原样.溅射压强增加,透光性能增强,铜膜方块电阻增加,导电性能减弱;镀膜时间延长和溅射功率增加,样品透射率降低,屏蔽紫外线和可见光效果明显,在溅射时间接近15min和溅射功率增加到120W后,样品屏蔽效果不明显,铜膜方块电阻随溅射功率增加而减小,导电性能增强.
    关键词:射频磁控溅射;纳米铜膜;原子力显微镜;透光性;导电性
  • 27932.EuBO3的低温水热合成及光谱可调性质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稀土硼酸盐EuBO3的纯相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荧光光谱仪(PL)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价态及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品属六方晶系,在不同的矿化剂和碱度下呈现不同的自组装形貌.当以NaOH或NH3·H2O为矿化剂时,该样品分别沿着(100)和(002)晶面生长.因为Eu离子以混合价态形式存在,样品表现出光谱可调性,当激发波长为270~ 360 nm时,样品荧光由红色转为橙色,经粉紫光变为蓝光.
    关键词:EuBO3;混合价态;光谱可调性质
  • 27933.低成本Cu-Zn-Al-X弹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详细地阐述了各元素(Al、Ni、Co等)对Cu-Zn-Al-X系列材料的作用以及该系列材料的成分类型、性能、制备工艺特点和强化机理.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在该系铜基弹性合金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在未来的发展中Cu-Zn-Al-Co与Cu-Zn-Al-Ni系列具有逐渐部分替代锡磷青铜的趋势,成分优化设计、新工艺开发等将会成为重点研究对象.
    关键词:铜基;弹性材料;强化机理
  • 27934.燃烧法合成纳米氧化镧及其表征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以La(NO3)3·6H2O为原料,甘油为燃烧剂,聚乙二醇做分散剂,调节反应物配比、pH值、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条件,用低温燃烧法合成纳米La2O3.通过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差热-热重分析仪对所得氧化镧粉体及凝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溶液pH=3、n(La(NO3)3·6H2O)∶n(甘油)=14∶15、煅烧温度在750℃、煅烧时间为1.5h条件下,可得到颗粒均匀,粒径平均为35 nm的氧化镧粉体.
    关键词:氧化镧;纳米晶;低温燃烧法;甘油;表征
  • 27935.拓扑绝缘体HgTe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概述了近期碲化汞纳米材料的各种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制备、技术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晶体生长机理,分析了碲化汞量子点、纳米线等典型的形貌特征.介绍了碲化汞制备技术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课题组的研究动向.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碲化汞制备过程中碲源和汞源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碲化汞的制备技术改进.
    关键词:碲化汞;晶体生长;纳米材料
  • 27936.曼尼希碱季铵盐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以甲醛、酮、有机胺和氯化苄为原料,在40~80℃反应合成了季铵化曼尼希碱缓蚀剂,用失重法评价了产物在质量分数为15%盐酸中对N-80钢片的缓蚀性能,用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其结构.采用静态腐蚀速度评价方法对合成的缓蚀剂DS-17进行了评价,在15%盐酸中,当缓蚀剂加量为0.5%时的腐蚀速率为0.71 g/(m2·h),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合成产物与碘化钾、硫脲和六次甲基四胺复配后,对缓蚀性能具有增效作用,在15%盐酸中,复合缓蚀剂加量为0.5%时的腐蚀速率为0.37 g/(m2·h).通过极化曲线测定,可以认为该缓蚀剂是以抑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控制型缓蚀剂.
    关键词:缓蚀剂;曼尼希反应;极化曲线;交流阻抗
  • 27937.新型不饱和聚磷酸酯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通过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不饱和聚磷酸酯(Polymer Ⅰ),经季铵化得到了侧基含季铵基的不饱和聚磷酸酯(Polymer Ⅱ).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olymer Ⅱ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共混片基(Polymer 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10%和20%)在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的溶胀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以纯三甲胺为季铵化试剂,在V(氯仿)∶V(异丙醇)∶V(DMF)=3∶5∶5的混合溶剂中,于60℃反应24 h可得到季铵化率高达48%的Polymer Ⅱ.在PBS中Polymer Ⅱ的含量越多,达到溶胀平衡时,共混片基的溶胀率越高,越容易降解.磷酸酯的引入使聚合物的熔点(Tm)和热稳定性(Td)降低.
    关键词:不饱和聚磷酸酯;富马酸丁二醇酯;生物降解;溶胀性能;Unsaturated polyphosphoester;Butylene fumarate;Biodegradation;Swelling behavior
  • 27938.碳基光热转换纳米材料的表面功能化和生物应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光热治疗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其走向应用的前提是开发出高效稳定的光热转换材料.碳基光热转换纳米材料具有毒性小、稳定性高等优点,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综述了碳基光热转换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碳管和石墨烯)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其表面改性技术(包括非共价键改性和共价键改性方法);随后总结了其表面功能化方法,主要有RGD、抗体、叶酸和DNA等靶向性功能化的修饰方法;最后介绍了其在光热治疗、近红外热成像等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碳基纳米材料;光热转换;制备;表面功能化;生物应用
  • 27939.碳五与二甲基甲酰胺+离子液体二组分物系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采用小型气相循环釜测定了不同离子液体1-戊烯对异戊二烯的相对挥发度(α12)的影响;在101.3 kPa下,测定了异戊二烯、1-戊烯、2-甲基-1-丁烯和环戊烯与二甲基甲酰胺(DMF) +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硼酸盐([hmim]PF6)4个二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用NRTL方程对汽液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实验结果表明,[hmim]PF6对α12影响最大;适宜的[hmim]PF6用量为其在DMF中的含量为4%(w);4个二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符合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用NRTL方程对4个二组分物系进行计算,温度的最大偏差为1.59℃,汽相摩尔分数最大偏差为0.016 4,NRTL方程可用于碳五-DMF+[hmim]PF6物系的热力学数据的计算.
    关键词:碳五分离;二甲基甲酰胺;离子液体;汽液平衡
  • 27940.纳米金颗粒增强信号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检测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2-15]

    构建了一种高灵敏检测谷胱甘肽(GSH)和半胱氨酸(Cys)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先将富含T碱基的DNA1和DNA2探针分别修饰在金电极和纳米金颗粒(AuNPs)上,再加入Hg24,通过形成T-Hg2+-T结构使AuNPs结合到金电极表面.当加入GSH(或Cys)后,GSH(或Cys)可以竞争结合T-Hg2+-T结构中的Hg2+,使AuNPs离开电极表面.由于AuNPs上修饰的DNA探针能够静电吸附大量电活性物质六氨合钌(RuHex),因此该过程可引起计时电量信号的显著变化,据此实现了GSH(或Cys)的高灵敏检测.该传感器的检出限达10 pmol/L,比荧光法或比色法降低了2~3个数量级.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关键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纳米金颗粒;DNA;谷胱甘肽;半胱氨酸;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Au nanoparticles;DNA;Glutathione;Cysteine
首页  上一页  ...  2789  2790  2791  2792  2793  2794  2795  2796  2797  2798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