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31.快速测试湿法烟气脱硫用石灰石反应活性方法的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为了确定湿法烟气脱硫用石灰石的活性,利用自动电位滴定仪,采用定p H法快速测定石灰石的反应活性。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容易操作,可以为我国大量企业进行烟气脱硫购买、选用石灰石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气脱硫;石灰石反应活性;自动滴定仪
-
22332.连续型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中NaCl沉积现象与机理探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对连续型超临界水氧化装置中出现的几种有关Na Cl结晶的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解释,对Na Cl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中的结晶、沉积、结块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在温度、流场等条件较为稳定的情况下,Na Cl超临界水可能处于稳定的过饱和状态而无明显结晶现象。温度突然升高、Na Cl过饱和度增加、流场扰动、壁面微孔、近壁层高温、壁面吸附、重结晶等诸多因素,都是导致Na Cl在反应器壁面结晶沉积、结块蓬起的原因,其中前3项最为重要。
关键词:废水处理;盐沉积;超临界水氧化;连续型反应器
-
22333.非离子型聚醚改性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选用EO(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链长为7~8,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80的烯丙醇聚氧烷羟基醚(PE-38)和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MDHM)为原料,通过无溶剂聚合,在氮气保护下经Karstedt催化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非离子型聚醚改性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NTS),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质子核磁共振仪验证了其结构。采用响应面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NT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C C):n(Si—H)=0.93,反应温度为94℃,催化剂用量为6.4 mg·kg-1,在反应时间为2 h下,经3次重复试验所得产品的平均表面张力为18.417m N·m-1...
关键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硅;硅氢加成;水解性能;响应面法
-
22334.废碱液制备羧甲基纤维素的流变性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用旋转黏度计测定了改性后的CMC在其溶液质量分数为1%~2%、温度为18~36℃范围内的表观黏度数据。根据Ostwald-Waele模型得出,CMC溶液呈现出假塑性的流变行为和特征,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和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假塑性愈强。使用数学模型考察了温度和质量分数对流变特性指数和稠度系数的影响,以及温度和质量分数联合作用对表观黏度的影响,其T-n、C-n、T-m和C-m以及ηa-T-C之间符合n=n1+k1T、n=n2exp(k2C)、m=m1exp(k3T)、m=m2exp(k4C)和lnηa=lnA0+K0C+Ea/RT的关系。
关键词:废碱液;羧甲基纤维素;流变性
-
22335.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甲醇转化反应的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采用XRD、SEM、NH3-TPD、Py-IR等方法对不同种类分子筛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分子筛的结构、酸性及其对甲醇制汽油(MTG)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筛的结构和酸性对甲醇制汽油反应的产物分布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其中,HZSM-11分子筛具有合适的孔道结构和大量的强B酸中心,在甲醇制汽油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芳构化性能。
关键词:甲醇;分子筛;MTG;酸性;孔道结构
-
22336.兰炭企业焦化准入基本技术条件发布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于近期会同陕西省行业管理部门,共同组织行业专家编制了《半焦(兰炭)企业焦化准入基本技术条件》,为申请焦化准入的半焦(兰炭)企业提供技术参考,引导企业严格执行焦化行业准入条件,提高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在工艺和装备方面要求:2014年4月以前建成的半焦(兰炭)炉单炉生产能力≥7.5万t·a-1,每组生产能力≥30万t·a-1,企业生产能力≥60万t·a-1;
关键词:基本技术条件;半焦;污染物达标排放;企业生产能力;行业管理部门;煤气净化;脱氨;监测设施;生产规模;炭化炉;
-
22337.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二乙酸钠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以乙二胺、氯乙酸钠和溴代十二烷为原料,碘化钾为催化剂,经烷基化和羧甲基化反应合成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二乙酸钠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0℃,反应时间14h,n(中间产物)∶n(氯乙酸钠)=1∶4,催化剂用量1%,在此条件下,目标产物收率为64.95%。性能评价表明:N,N′-双十二烷基乙二胺二乙酸钠水溶液γcmc和cmc分别为24.6mN/m和0.04mmol/L;在油水比为1∶1时,0.04mmol/L乳状液乳化速率为7.99mL/min,20min达到析水平衡;与OP-10具有较好的复配协同效应,并具有较好的乳化...
关键词: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结构表征;性能评价
-
22338.碳纤维网络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为提高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刚性和热尺寸稳定性,首先利用短切碳纤维制备了碳纤维网络增强体(CFNR),并将其与环氧树脂复合制备了CFNR/环氧树脂新型复合材料。然后,分别利用扫描电镜和热机械分析仪对CFNR/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热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FNR/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有明显的网络节点,即碳质粘结点;CFNR/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较高的刚性和较低的热膨胀性,其弹性模量分别为常规短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纯环氧树脂的3倍和6倍,平均热膨胀系数(60~200℃)分别为常规短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1/15及纯环氧树脂的1/40;随着温度升高,CF...
关键词:碳纤维网络增强体;复合材料;热力学分析;弹性模量;热膨胀
-
22339.非等温DSC法研究环氧树脂/聚硫醇体系固化动力学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采用实时红外光谱(Real-Time FTIR)和非等温DSC法研究了促进剂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DMP-30),N,N-二甲基苄胺(BDMA)和三乙胺(TEA)对环氧树脂/聚硫醇体系固化的影响。利用n级模型和Malek法对体系DSC曲线进行分析,计算树脂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DMP-30的催化效率高于BDMA和TEA。25℃下质量分数5%的DMP-30对环氧树脂/聚硫醇体系的促进作用最明显,20 min内环氧基的转化率达到85.2%。加入促进剂后的环氧树脂/聚硫醇体系可用双参数自催化模型来拟合,反应级数m,n分别为0.297和1.276,活化能为37.344 k J/...
关键词:环氧树脂;聚硫醇;促进剂;固化动力学;实时红外光谱;非等温DSC
-
22340.聚砜共价键合磷铵两性离子的结构修饰及其血液相容性的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利用形成碳-氧键将磷铵两性离子(1)共价键合到聚砜(PSF)材料表面,改善其抗凝血性能.首先对聚砜(PSF)进行氯甲基化反应,生成苄氯结构,然后通过自合成两性离子化合物1中的—OH与氯甲基化聚砜的—CH2Cl反应形成醚键,将两性离子结构接枝在PSF上.用ATR-FTIR、EA和1H-NMR表征了产物结构,并通过水接触角、溶血实验和血小板黏附实验对结构修饰前后材料的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进行了比较.改性PSF材料的表面亲水性提高,几种改性PSF材料的溶血率均低于5%,PSF-18.1%1材料的表面几乎没有血小板黏附.结果表明,磷铵两性离子结构修饰的聚砜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其血液相容性,在血液相容性材料等...
关键词:聚砜;磷铵两性离子;表面改性;血小板黏附;抗凝血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