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30426 篇 当前为第 2226 页 共 3043

所属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2251.热等离子体煤制乙炔裂解气烃类循环过程分析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针对等离子体煤裂解制乙炔过程,提出了将过程裂解气中副产的烃类分离,循环输入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新型工艺流程。基于新疆天业2 MW示范平台装置的典型运行参数,采用热力学分析手段,理论上分析了该工艺流程对于体系乙炔产量、单位质量乙炔煤耗和裂解电耗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裂解气烃类循环可以有效提高裂解气中乙炔浓度和产率,同时减少煤粉输送气等流程气体的使用。典型操作条件下,采用裂解气烃类循环工艺可以增加35.6%的乙炔收率和13.4%的氢气收率,降低30%的单位乙炔煤耗和裂解电耗,是高效可行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多相反应器;煤热解;等离子体;热力学;碳氢化合物
  • 22252.侧基为磺酸根基团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以丁二酸,富马酸和1,4-丁二醇为原料,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主链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脂肪族聚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富马酸丁二醇酯)P(BS-co-BF)s.以过量的Na HSO3为磺化试剂,合成了侧基为磺酸根基团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聚物P(BS-co-SBS)s.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及分子量.结合溶剂挥发和透析法研究了系列共聚物P(BS-co-SBS)s在水中的自组装行为.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的研究发现,系列共聚物P(BS-co-SBS)s均可自组装形成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表面...
    关键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富马酸丁二醇酯);磺化;自组装;纳米胶束;药物释放
  • 22253.Bi_2S_3/BiO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采用超声辅助水解法制得BiOI,并采用阴离子交换法,以硫代乙酰胺为硫源,在BiOI表面原位生长Bi2S3,获得Bi2S3/BiOI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Bi2S3/BiOI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Bi2S3/BiOI复合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下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性能。
    关键词:超声辅助水解法;阴离子交换法;BiOI;Bi2S3;可见光光催化
  • 22254.RE170、RE170/R227ea与矿物油的互溶性评价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随着制冷剂R22逐步淘汰,RE170、RE170/R227ea新型环保制冷剂有应用前景,其和润滑油能否互溶直接影响制冷系统的使用效果。根据标准SH/T 0699—2000建立了一套制冷剂和润滑油的互溶性测试系统,对RE170、RE170/R227ea和矿物油的互溶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RE170的矿物油溶液在含油率为10%~60%时,当温度低至-50℃时没有出现分层或絮状物,二者互溶性非常好;混合制冷剂RE170/R227ea的矿物油溶液在含油率为14.6%±0.5%的基准情况下,当R227ea的质量分数在35%~60%变动时RE170/R227ea和矿物油的低温两相分离温度随R227e...
    关键词:环保制冷剂;互溶性;低温两相分离温度;矿物油;RE170/R227ea;溶液;实验验证
  • 22255.两段焙烧法制备六硼化镧工艺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研究了以氧化镧(La2O3)、氧化硼(B2O3)和石墨(C)为原料采用两段焙烧工艺制备六硼化镧(LaB6)粉末的工艺路线。首先采用TG-DTA测试确定了La2O3、B2O3、C原料在室温至1100℃下的反应情况,随后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低温段(1100~1500℃)和高温段(1500~1700℃)的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产品相组成的影响,从而确定两段焙烧法制备LaB6的工艺流程及参数,最后采用扫描电镜和ICP-MS分析方法分析了产品LaB6粉末的颗粒尺寸、形貌及纯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La2O3-B2O3-C体系制备LaB6,在1300℃保温4h,将原料B2O3中的B元素转化进入中间体,随后在1...
    关键词:两段焙烧工艺;氧化硼;氧化镧;六硼化镧
  • 22256.静电作用构筑的四聚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静电相互作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利用具有不同连接链长度的四聚季铵盐(四聚季铵碱)与月桂酸钠(月桂酸)通过静电作用构筑了一类低聚表面活性剂,并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其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连接链长度不同的低聚表面活性剂的cmc是月桂酸钠(cmc为28.8 mmol/L)的1/24~1/5,且无盐低聚表面活性剂的cmc是月桂酸钠的1/50左右,低聚季铵根离子与月桂酸跟离子相互吸引形成了类似低聚表面活性剂的动态结构,使得体系的表面活性有了极大提高;另外,季铵离子头基之间的连接链长度对体系的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离子表面活性剂;静电相互作用;四聚季铵盐;表面活性
  • 22257.静电纺丝制备肉桂醛/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采用水溶液饱和法制备了肉桂醛/β-环糊精包合物,将其添加到聚乳酸(PLA)溶液中,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肉桂醛/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直径及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通过红外光谱对其做特征官能团分析,同时对其热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肉桂醛/PLA复合纳米纤维膜纤维形态良好,其直径范围在133~177nm。红外光谱显示肉桂醛与PLA属于物理混合;随着肉桂醛/β-环糊精包合物添加量增加,其纤维膜拉伸强度逐渐降低,但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不显著。纤维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具有抑菌性能,且随着包合物添加量的增加抑菌性逐渐增强,其中...
    关键词:静电纺丝;肉桂醛;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性能
  • 22258.Sb掺杂ZnTe薄膜结构及其光电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采用真空蒸发工艺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Te和掺Sb-ZnTe多晶薄膜,并在氮气气氛中对薄膜进行热处理。分别利用XRD、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霍尔效应测试仪对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以及光学、电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Sb掺杂量和热处理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杂薄膜为沿(111)晶面择优生长的立方相闪锌矿结构,导电类型为P型。Sb掺杂并未改变ZnTe薄膜晶体结构和导电类型,但衍射峰强度降低;Sb含量直接影响着Sb在ZnTe中的存在形式,掺Sb后抑制了薄膜中Te和Zn的结合,使薄膜中Te的含量增加;室温下薄膜的光学透过率和光学带隙取决于掺Sb浓度和退火温度,并且掺Sb后ZnT...
    关键词:ZnTe薄膜;Sb掺杂;真空蒸发;光学性能;电学性能
  • 22259.缩水甘油胺型环氧树脂的场解析质谱表征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采用场解析质谱(FDMS)研究了两种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三缩水甘油基对氨基苯酚(TGPAP)和N,N,N',N'-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GDDM)。对各检测峰进行了指认,发现该类树脂中含有不同聚合度的组分,并给出了可能的分子结构。与传统的非质谱方法相比,FDMS法可直观地从图谱上看到环氧树脂的分子质量分布以及环氧树脂分子结构的细微差别,为环氧树脂生产工艺的控制以及复合材料生产时原材料的选择提供了1种理想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场解析质谱;环氧树脂;缩水甘油胺;表征
  • 22260.含碳纳米管上浆剂的制备及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5-10]

    首先采用"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并将其与环氧树脂、丙酮混合制成含MWCNTs的上浆剂,然后用该上浆剂浸渍碳纤维制备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增强纤维。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上浆处理对碳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短臂梁剪切测试方法研究了含碳纳米管的上浆剂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在上浆剂中的分散状态直接影响纤维表面碳纳米管分布的均匀性;与未浸渍的碳纤维相比,含碳纳米管上浆剂浸渍后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ILSS提高了34.33%。通过上浆剂红外光谱表征、纤维束表面浸润性测试及ILSS试样端口形貌的观...
    关键词:碳纳米管;上浆剂;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
首页  上一页  ...  2221  2222  2223  2224  2225  2226  2227  2228  2229  2230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