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11.重庆市建成航天航空用高品质不锈钢研发平台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近日,在重庆市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重大项目的资助下,由重庆钢铁研究所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的特殊材料中试基地--航天航空用高品质不锈钢研发平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建设期间,该平台成功开发国家重点新产品1个、重庆市重点新产品4个、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6个、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该平台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重庆市航天航空特殊
关键词:研发平台;能力建设计划;重庆钢铁;发明专利授权;中试基地;不锈钢材料;开发水平;高温合金;合金产品;订单总额;
-
21512.C/C-Zr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摘 要: 采用 ZrOCl2溶液浸渍法把锆化合物引入碳纤维预制体, 经热处理、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致密化和高温石墨化工艺制备了 C/C-ZrC 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C/C 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随 ZrC 含量的增加而增大,ZrC 含量为 12.08wt%时, 其强度和模量分别为 42.5 MPa 和 9.6 GPa, 比未改性试样分别提高了 70.0%和 43.3%。基体中结合较弱的微米级 ZrC 颗粒的存在不利于碳基体强度的提高, 但其对材料最终性能的影响是次要的, 碳基体中亚微米/纳米级 ZrC 颗粒的存在和良好的 ZrC-C 界面结合, 提高了碳基体的强度和模量, 进而提高了...
关键词:关 键 词: C/C 复合材料; ZrC; 力学性能
-
21513.流延成形-熔渗烧结制备WCu20合金薄板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采用热化学镀技术制备的铜含量为11%(质量分数)、平均粒度为5~10μm的铜包钨复合粉末为原料,经过胶体的流延成形、500℃脱胶、1 200℃预烧、600 MPa预压和1 300℃熔渗烧结,制备出厚度为0.2 mm、相对密度达98.8%的WCu20合金薄板;其组织呈现Cu相均匀填充在W颗粒周围的网络状分布,电导率达到36%IACS、热导率达到210 W/(m·K)、硬度达到280 HV,均高于相应的国家标准。WCu20合金板材的断裂方式由铜相的韧性断裂和钨相的穿晶断裂组成,包覆铜有利于合金韧性的提高。
关键词:热化学镀;流延法;W-Cu合金;板材;熔渗烧结
-
21514.月桂醇基海藻酸钠与层状双金属纳米颗粒稳定载药Pickering乳液及其缓释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为了提高海藻酸钠(SA)对疏水性农药的负载量和释药缓释作用,将其与月桂醇通过偶联酯化反应进行疏水改性,对改性后的海藻酸钠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分析,结果证明月桂醇侧链成功接枝到海藻酸钠分子骨架上。将月桂醇改性海藻酸钠(DA)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纳米颗粒进行复配,其Zeta电位分别为+44.9 m V和-33.2 m V,同时其粒径分别增大到93.3 nm和659.8 nm。结果表明带负电的月桂醇改性海藻酸钠吸附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颗粒表面可以阻碍颗粒间的相互聚集,在分散体系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能。高速剪切下制备稳定Pickering乳液,对疏水...
关键词:月桂醇改性海藻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颗粒;Pickering乳液;缓释载药;氯氟氰菊酯
-
21515.铝合金连杆的液态模锻成形工艺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根据液态模锻成形工艺原理,设计铝合金连杆的液态模锻成形模具结构,并进行液态模锻成形工艺试验。对工艺试验中获得的连杆制件进行T6热处理,经宏观缺陷检查及金相观察发现,制件无缩孔缩松、无冷隔、浇不足、热处理鼓泡等铸造缺陷,组织致密并具有塑性变形特征。借助液态模锻成形工艺具备液态压力充型、压力下结晶凝固、压力补缩和固态塑性变形的特点,获得连杆制件的力学性能,平均达到σb=358 MPa、δ=5.1%,较压铸连杆分别提高47.3%和64.5%。
关键词:液态模锻;挤压铸造;ADC12铝合金;连杆
-
21516.矿石中二氧化硅量的测定方法概述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对矿石中二氧化硅量测定的几种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注意事项、适用范围等进行简单概述。
关键词:二氧化硅量;测定方法;矿石
-
21517.可涂覆于鹅卵石表面的水性发光涂料的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本论文以自制的聚氨酯(PU)乳液为主要成膜物质,制备了一种水性发光涂料并将其涂覆在鹅卵石表面。考察了铝酸锶发光粉的用量以及涂层厚度对涂料的发光强度、余晖时间、附着力、耐水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铝酸锶用量和涂层厚度增加,涂料的发光强度不断提高。当涂层中铝酸锶质量>20%、涂层厚度>200 um时,发光强度可达90 cd,余晖时间可达20 h。将制备的涂料涂覆于鹅卵石表面时,鹅卵石在黑暗中放置5h后仍能发出较强的荧光,且涂层的硬度、耐水洗和附着力等性能指标完全能符合应用要求,相关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关键词:发光粉;铝酸锶;聚氨酯乳液;发光涂料
-
21518.超疏水吸油性聚二乙烯基苯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在我国,水污染已经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并危害人体健康,液态油类物质是其中重要的水体污染源。为解决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油水分离问题,本文采用简单易行的溶剂热法低成本合成了具有微米和纳米级粗糙结构的超疏水吸油性多孔性聚二乙烯基苯有机固体材料并对其油水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由于其内部的亲油基链段与油分子可发生溶剂化作用,多孔性聚二乙烯基苯具有吸油速率快、容量大、再生性好,只吸油不吸水等特点,可很好地吸附脱除水中油类有机物,在油水分离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超疏水;超亲油;聚二乙烯基苯;油水分离
-
21519.叶菌唑在小麦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价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为评价叶菌唑在小麦中的残留行为及其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北京、安徽及黑龙江进行了1年3地田间试验,建立了叶菌唑在小麦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价。样品用乙腈提取,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2~10 mg/kg的添加水平下,叶菌唑在小麦籽粒和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1%~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1%~9.1%之间;其在小麦籽粒和植株中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02和0.04 mg/kg。叶菌唑在小麦植株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4.9~7.3 d。收获时小麦籽...
关键词:叶菌唑;小麦;消解动态;残留;风险评价
-
21520.油气回收方法工程应用对比分析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随着世界范围内节能减排战略的不断深化,石油石化行业中油气回收的重要性日趋明显。通过相关文献调研发现,现有的油气回收技术主要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以及循环法等,以及由此类方法衍生出的组合方法。为了提高油气回收效果,在进行新的油气回收方法研究的同时,不断改善现有方法设备组建、优化工艺流程,同时加强对各种方法的集成。
关键词:油气回收;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