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2874 篇 当前为第 173 页 共 288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721.2021年“新基建背景下中国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智能研究报告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10-08]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 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及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 用模式,改变了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方式,重新定义和优化整个价值流程, 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创新,同时赋能中国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受益于政 策、资本、技术的推动作用,工业互联网虽处于发展初期,但前景广阔,2020年我国 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已达到652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核心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 值率将维持在20%。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5G,云计算,中国,人工智能
  • 1722.2021年“十四五"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专用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9-30]

    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时期,各省市多次提到数控机床行业,“十四五”期间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 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056亿元。

    关键词:数控机床,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四五”规划,中国,制造业
  • 1723.生物基材料行业:生物基材料冉冉升起,产业化步伐有望步入快车道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9-27]

    合成生物学兴起,生物基材料产业曙光新现。工艺优势突出降碳效果显著,生物基材料或将大放异彩。长链二元酸市场前景广阔,新力恒日有望打破垄断格局。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生物基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具有广 阔的发展空间,化纤行业开辟生物法制备尼龙-56 新路径,生物法成为 LCDA 主 流制备工艺。

    关键词:生物基材料;降碳;长链二元酸
  • 1724.顶层设计出炉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加快推进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9-27]

    关键词:竞争力;知识产权;强国政策;
  • 1725.河南省从“以农养工” 到“以工哺农”导言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综合,农、林、牧、渔业] [2021-09-26]

    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逻辑起点应是工农业实现协调发展。问题在于,在河南省现有的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下,工农业协调发展面临多方面的阻碍和困境,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困境影响到新型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因此,对河南省工农业协调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阻碍进行理论探讨和学理分析,无疑将会深化对河南省工农业协调发展的认识,并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研究导言,工业经济关系
  • 1726.河南省市场化发展阶段的工农业关系(1993~2008年)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9-26]

    总结河南省工农业关系在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河南省工农业关系发展伴随着政策和制度调整而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从层次上看,河南省工农业互动发展阶段相对于工业优先发展阶段是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不单是部门产出数量的提升,更是经济关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工业优先发展阶段是工业的片面发展,农业发展是为了支持工业,农业并没有实现效率和居民收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经济格局出现现代生产体系与传统生产方式并存的局面,农业没有本部门的较强积累能力,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入的渠道受到农业生产方式的阻碍。从理论上分析,农业集体经营更易利用现代生产要素,但在工业优先发展阶段,这一过程却被排斥,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部门遭到国家政策导向的约束。生产资料的流通在政府的计划控制之下,向农业配置现代生产要素,就需要从国民收入积累中分离农业投入的份额,这必然影响到对工业部门的投入。在政府通过“以农养工”方式推动工业优先发展的情况下,或者说工业部门还没有成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的情况下,向农业部门的基本建设倾斜投入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河南省,工农业关系,市场化发展阶段
  • 1727.网络产业中的转移成本与兼容政策——以号码携带政策为例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21-09-26]

    前一章已指出,在网络产业中,用户规模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受需求面规模经济、售后市场等因素影响,一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常常与用户规模呈正向关系。如果某种商品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抑或消费者预期该商品会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那么它将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此外,消费者在更换产品品牌时,有时需要承担一定的转移成本。譬如,电脑用户从Windows操作系统转向Linux或Mac OS时需要重新学习系统操作、购置应用软件。手机用户在变更运营商时需将新电话号码告知相关联系人,如果不同运营商采用不同手机制式,消费者还需购置新的手机终端。很多时候,网络效应与转移成本都受技术驱动,具有相同的成因。产品专利、知识产权常常同时引发网络效应与转移成本,导致二者并存。譬如,对微软Word文档格式的知识产权保护会阻止其他企业开发兼容的软件。一方面,这给Word用户与其他办公软件用户交换文档带来不便,产生显著的网络外部性。另一方面,Word用户在转向其他办公软件时会面临原有文档不可用的问题,存在高额的转移成本。因此,文档格式的知识产权既是网络效应的成因,同时又会引发转移成本的产生或提高1793014。

    关键词:网络产业,转移成本,兼容政策
  • 1728.2020年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展望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09-26]

    近年来,受经济周期回落以及贸易摩擦影响,全球制造业景气度明显回落。2019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受周期回落和贸易摩擦冲击影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制造业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整体来看,智能升级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在深化。展望2020年,中国的制造业投资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然而,随着宏观经济及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中国制造业未来将朝着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产业外迁阶段性加速、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投资,先进制造,智能升级
  • 1729.信息科技业发展研究及投资机遇(2019~202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9-26]

    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居全球第二,科研能力持续增强,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以及庞大的市场空间,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因此信息技术产业前景可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为科技战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可控性、安全性和先进性更为迫切。2020年,结合技术发展趋势与我国政策产业环境,建议关注信息技术产业的四大产业应用领域。一是半导体芯片设计,包括人工智能芯片、物联网芯片、5G芯片、汽车电子等。二是信息安全,包括密码产业链、网络安全升级改造、新技术带来的新风险的防范等。三是金融科技,包括区块链金融、人工智能及大数据金融、金融云等。四是5G产业与应用,包括5G通信领域以及“5G+”行业。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半导体,5G,人工智能,金融科技
  • 1730.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集群与广州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综合,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9-24]

    金融业对大湾区的经济贡献每年维持在10%左右,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大湾区GDP的10.6%。对比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产业集群水平最高,核心城市如香港、深圳等在金融产业集聚方面表现突出,城市群内部协同程度较高,发展潜力巨大。从大湾区内香港、广州、深圳三大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对比来看,广州在绿色金融和航运金融等现代金融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广州应发挥成熟造船业基础和广州航交所船舶交易服务平台优势,借助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经验,着力发展广州航运金融产业和绿色金融产业,同时注重弥补科技金融短板。文章结合广州金融发展路径选择,对标大湾区发展规划和系列政策,分别从传统金融、绿色金融、航运金融和科技金融四个方面,提出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等核心城市金融协同发展建议。

    关键词:广州,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集群,金融产业竞争力,现代金融业
首页  上一页  ...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