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企业偿债能力比较分析—钢铁行业“三巨头”为例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发布日期:2016-10-15
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利三个经济目的不断地演进和平衡地向前推进。当前钢铁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不佳,多数钢铁企业处于高负债的窘困境地,甚至个别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因此,评价钢铁企业的偿债能力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选取三家钢铁行业的央企作为比较对象,对三家案例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进行分析。首先,从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层次分别构建偿债能力指标分析理论体系,并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每个层次的三家企业的偿债能
-
173家钢企环境违法
来源:现代企业 发布日期:2016-10-15
人民日报报北京10月9日电(记者寇江泽)环境保护部日前通报钢铁业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情况,173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其中违反建设项目环保规定62家,超标排污35家,未有效控制粉尘等无组织排放25家,自动监控设施运行不正常5家,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污染物等其他违法行为46家。
-
钢铁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分析
来源:江西化工 发布日期:2016-10-15
[目的]对某钢铁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识别、分析、评价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应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该钢铁企业粉尘关键控制点为原料车间皮带转运站及炼钢车间砌包;噪声关键控制点为烧结车间破碎机、风机等,炼铁车间振动筛等,炼钢车间连铸工段等,轧钢车间轧机等,公用辅助车间的鼓风机、汽轮机、泵站、空压机等;高温关键控制点为炼
-
基于LCA的废旧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效果评估模式与方法研究——以吉林省某钢铁企业为例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发布日期:2016-10-15
促进废旧资源循环利用是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模式,从微观企业层面入手,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基准流程,引入能量输入与环境输出参数,建立废旧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效果量化核算模型,评估再生产品的节能减排经济成效,并以吉林省某钢铁企业为例,评估"废钢-电炉"短流程和"铁矿石-高炉-转炉"长流程的能源、环境、成本差异,辨识影响废钢再循环节能减排效果的主要因素
-
去产能:我国钢铁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分析
来源:生产力研究 发布日期:2016-10-15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钢铁行业出现了供需失衡、产能过剩等现象,制约着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并伴有产业结构失衡、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为此,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如何适时调整钢铁企业战略,把握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成为钢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分析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的原因,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及时
-
2017年中国钢材市场四大展望
来源:资源再生 发布日期:2016-10-15
2017年,中国钢材市场环境好于上年。中国三驾马车继续发力,全国钢材产需稳定增长,由此拉动铁矿石进口保持较大数量规模。另一方面,全球资源供应巨头开始限产保价,国内落后产能释放受到严格环保和质量监察抑制。受其影响,钢材供求关系继续改善,并由于成本推动,全国钢材价格行情震荡上行,整体市场呈现继续升温局面。一、三驾马车拉动需求稳定增长
-
浅谈钢铁企业的节水减排
来源:冶金设备 发布日期:2016-10-13
阐述了我国钢铁企业节水减排现状,从企业节水管理、节水技术瓶颈、节水设备方面,分析了现存问题,最后提出了钢铁企业节水减排的建议,为钢铁企业开展此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创新
来源:财会学习 发布日期:2016-10-13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继续承受下行压力,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陆续出台,钢材需求形势有所好转,但产能过剩矛盾依旧突出。市场的动荡让钢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种种不确定因素。要想打破当前存在的困境,钢铁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加大成本管理力度,创新成本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笔者主要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
-
2016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在邯郸召开
来源:炼铁 发布日期:2016-10-12
由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和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共同主办的"2016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于2016年9月21—23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绿色转型,脱困发展,实现产业技术升级",来自全国各钢铁企业、科研院所、冶金院校及炼铁制造等单位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炼铁原燃料优化、高炉操作技
-
宝武重组:去产能和积聚新动能
来源:中国招标 发布日期:2016-10-11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报道:国务院国资委9月22日发布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联合重组,组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宝钢股份及武钢股份也将通过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的方式实施联合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