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产能”政策下的河北钢企将何去何从
来源:河北企业 发布日期:2016-12-10
自"去产能"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钢铁企业作为河北的支柱产业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严重的过剩产能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威胁,所以"去产能"势在必行,作为钢铁产量全国第一的河北省自然就被推到了幕前,但是简单的"去产能"方式如关停钢厂会导致经济变冷、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要理智、合适地"去产能"。
-
B2B平台+金融+物流云供应链生态系统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 发布日期:2016-12-02
湖南三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力股份旗下的公司,从2004年开始提供一些金融方面的服务,2004—2012年之间进行了很多供应链及金融方面的探索,比如电子采购、担保项下的代理采购及其他一系列自主创新产品。2013年开始探索将交易和融资结合起来的模式,并在各地建立一些云仓节点,更多专注于我国的中西南地区。目前公司以一力钢铁网为平台,为钢铁企业提供供应链一站式整体服务。所谓供应链一站式整体服务,即"B2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某钢铁企业安全绩效考核
来源:安全与环境工程 发布日期:2016-11-30
由于现有安全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着较多不足,为了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减少事故发生率和经济损失,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原理,从财务、客户、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建立企业安全绩效管理体系。以某钢铁企业为例,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将安全绩效考核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根据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调查访问,将安全绩效的综合考核结果分
-
大型钢铁企业氮气保供的优化改造
来源:深冷技术 发布日期:2016-11-30
南钢制氧厂经过优化空分工艺氮气管道,对液化设备的放空氮气进行回收改造,解决了氮气产量不足的重大保供难题;同时对氮气管网系统进行优化,大幅降低了氮气保供成本。介绍氮气增产和氮气管网优化的具体方案,阐述改造方案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
三则典型逃废债案例解析与点评
来源:中国银行业 发布日期:2016-11-30
案例一企业恶意破产清算逃废债多部门强强联手护债权某民营钢铁厂,资产总额逾2亿元,2014年初,由于国内钢铁市场持续低迷,全国钢铁危机不断发酵,该公司陷入资金困境,共欠省内5家银行机构贷款2亿元。为了逃避债务,该民营钢铁厂在各家银行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暗箱操作,向当地某区人民法院提出清算申请,该法院裁定受理此申请,指定成立专门清算组接管该民营钢铁企业。该民营钢铁企业宣布解散,并通知各
-
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来源:工业安全与环保 发布日期:2016-11-28
基于企业实力、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及绿色竞争等理论,提出了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模型,并采用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法,以我国54家钢铁企业2013年数据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特征因素、市场竞争因素、政府因素对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影响,且影响效应依次递减;公众因素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间接影响,且影响效应较低。同时,验证了此方法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
钢铁企业实施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践
来源:河北冶金 发布日期:2016-11-28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管理客户资源的有效工具。阐述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制约当前钢铁企业实施CRM系统的主要因素和建设CRM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以实例说明了自主开发CRM系统的过程和经验。
-
自动化技术在钢铁能源智能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科技与创新 发布日期:2016-11-25
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开始采用自动化技术对钢铁产业进行能源的智能化管理,这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针对钢铁企业在能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进行能源管控的重要性,并分析了自动化技术在钢铁能源智能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提供参考,为国家的钢铁事业作出贡献。
-
武钢:构建五项安全风险预防预控体系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 发布日期:2016-11-22
近年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安全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红线、责任、警醒意识,通过构建安全风险防控全员责任体系、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治理体系、持续改进体系、培训保证体系,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安全绩效稳定提升,2011~2015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持续双下降,千人负伤率由0.275‰下降至0.10‰,连年被湖北省、武汉市授予安全生产红旗单位。武钢连续1
-
新常态下钢铁物流与服务模式的重建
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 发布日期:2016-11-2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钢铁行业运行低迷,高产能和低需求的共振下形成了严峻的钢铁产能过剩局面。这种状况下,为保证企业竞争力,控制成本成为钢铁企业重中之重。本文以福建三钢集团为例,探讨新常态下的钢铁物流与服务模式的重建,以通过钢铁现货流通环节和服务环节的改善实现成本节约并进一步发掘市场潜力,提升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