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科技资讯 发布日期:2015-06-09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人们也因此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检验,尤其是微生物检测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中,起到良好的检测效果。该文对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介绍,探讨了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
-
特定循环工况下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设计与仿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发布日期:2015-06-09
汽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耗油量比以前高,车的动力相对以前有所减弱。这时,需要对车做一些保养工作,使发动机恢复工况指标、降低油耗量,让汽车的各种性能回到最佳状态,这就是汽车的二级维护。如何将维护的效益最大化,降低运营成本,关键在于做好汽车的二级维护检测工作。本文针对二级维护检测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简要探讨。
-
关于纺织新材料应用中人体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来源:纺织导报 发布日期:2015-06-08
本文通过对在基材内混入能促进人体微循环的天然矿物(本文称太极石)而制成的纺织新产品,运用激光多普勒仪,在人体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原理、检测方法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行之可效的测定方法。
-
柳州工业结构调整稳健推进
来源:汽车工业研究 发布日期:2015-06-05
结合汽车悬架检测试验台数学模型和悬架检测标准,分别采用谐振式和平板式悬架装置检测系统,重复3次对某辆轻型客车进行悬架特性检测。结果表明,平板式悬架检测台虽重复性不够好,但更能全面地反应悬架性能存在的问题。
-
食品纸塑复合包装材料中重金属的检测及迁移规律研究
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发布日期:2015-06-01
近年来,食品纸塑复合包装材料在食品包装工业上被广泛使用,其安全性是食品安全不可分割的部分。食品纸塑复合包装材料融合了塑料和纸的优点,但纸和塑料在生产中均会加入多种功能助剂,因此存在重金属迁移、游离单体及降解产物等超标问题。重金属可能会迁移到食品中,一旦被人体摄食,易在人体内蓄积从而引发潜在危害,甚至毒性反应,对人体健康是一种威胁。论文以食品纸塑复合包装材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毒性较强的重金属(铅、
-
食品中铝元素检测试纸的研制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 发布日期:2015-06-01
铝元素并非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食品添加剂以及水处理剂的广泛应用,使得铝元素在水中、油炸面制品以及焙烤食品中的含量增加。铝元素在体内中是长期累积的,它的毒理作用是缓慢的,很难被发觉的。在细胞内,铝元素能与多种酶类物质结合,对体内的生化反应产生影响,对细胞的代谢也会产生影响,从而致使一些功能障碍。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人体骨骼以及肝肺等都有毒害作用,从而威胁人体的健康。因此,如何快速、准确的检测食品
-
中国纺织服装绿色供应链中的生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化
来源:印染 发布日期:2015-06-01
介绍了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特别是在有害物质检测技术标准化和从源头上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管控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详细介绍了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上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标准,提出必须加强源头管控,来减少相应污染物的排放,促进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
-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食品与机械 发布日期:2015-05-29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OF—MS)作为质谱技术的一种,因具有高灵敏度及高分辨率等优点,已作为高端检测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广泛应用。文章综述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真菌毒素6个方面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
纺织品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东华大学 发布日期:2015-05-27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是一种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存在于纺织印染助剂中而被应用于纺织品的印染和后整理,其主要商业产品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APEO性质稳定,在环境中降解缓慢,易聚集而产生毒性,其降解产物壬基酚(NP)、辛基酚(OP)以及短链的NP1EO、NP2EO和NP3EO在环境中持久性更强,毒性更大,其中部分代谢产物有类环境激素性质,易扰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酸性条件下同时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7种金属元素迁移量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5-05-25
为了准确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金属元素的迁移量,本文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同时检测5种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铬、镉、钡、铅、硒、锑和砷7种金属元素迁移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以3%乙酸水溶液作为特定迁移模拟液,过滤后直接测定,各元素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8,方法检出限在0.03μg/L~0.20μg/L之间,精密度在1.07%~6.0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11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