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源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 发布日期:2015-11-03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兽药中重要一员,在临床及兽药领域等均得到广泛应用,但兽药残留危害人类健康。文中对国内外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兽药残留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前处理方法包括: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加压液体萃取、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等;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法、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
对焦炭高温冶金性能及检测方法的思考
来源: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 发布日期:2015-10-21
随着高炉的大型化,对焦炭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优质炼焦资源的短缺直接影响到我国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焦炭的高温冶金性能进行了重新认识,分析了高炉内有害元素对焦炭高温冶金性能的影响,对焦炭的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检测方法进行再思考。建议焦炭高温冶金性能的检测应具有针对性,模拟高炉内焦炭粒度降级最为严重区域的温度和有害元素的量,计算含铁炉料的还原度与CO_2气体含量的关系,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设计不同的焦
-
食品中铝的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方法进展
来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发布日期:2015-10-20
铝是自然界中丰度最大的一种金属元素。约占地壳质量的8%,仅次于氧、硅位居第三。铝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硅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等形式存在,一般不会对生物体造成不良影响。酸雨可引起岩石和土壤中铝的迁徙,导致自然水体和生物体铝浓度的增加~([1])。铝是人体非必需元素,但接受铝暴露的机会却非常多。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错误地认为铝不经过胃肠道吸收,所以铝盐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加工的添加剂、水处理剂、
-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职业与健康 发布日期:2015-10-15
主要阐述了有机氯农药的毒性作用以及近年来食品有机氯农药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常见的检测技术,以及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法、活体检测法等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食品添加剂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CPPSUP) 发布日期:2015-10-13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作用,综述了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包括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技术、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旨在引导人们正确理解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需要。
-
食品接触塑料制品中几种常用荧光物质及其同步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塑料科技 发布日期:2015-10-10
综述了食品接触塑料制品中几种常用荧光物质及其同步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由此对我国食品接触塑料制品中荧光物质的检测提出相关建议。
-
论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发布日期:2015-10-05
针对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
-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前处理方法比较
来源:核农学报 发布日期:2015-09-27
为探究食品中霉菌产赭曲霉毒素A(OTA)精确、高效和经济的检测方法,将免疫亲和柱(IAC)、C18固相萃取柱(C18SPE)、液液萃取(LLE)、旋蒸浓缩(EC)和玻璃微纤维滤纸(GMF)相结合,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LC-Q-Orbitrap)方法检测比较了4种前处理方法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旋蒸浓缩联用玻璃微纤维滤纸(EC-GMF)的回收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依次为EC-GMF(1
-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发布日期:2015-09-25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s)残留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OPs与其他种类杀虫剂相比,具有杀虫广谱、价格低廉、残效期较短以及抗药性不显著等优点,广泛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但是,OPs的长期不合理使用,微量或痕量残留在蔬菜、水果和粮食上,对人、动植物以及环境造成了危害。因此,建立快速便捷,灵敏高效的OPs残留检测
-
罗丹明B及其在食品中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研究与开发 发布日期:2015-09-10
罗丹明B(Rhodamine B,RB)是一种具有鲜桃红色的人工合成的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曾经用作食品添加剂,但后来实验证明RB具有潜在的毒性、致癌和致突变性,现我国和欧盟等都不允许在食品中添加。本文对RB的性质、危害及其国内外对RB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