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观察
来源:临床急诊杂志 发布日期:2015-01-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ECOPD机械通气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咪达唑仑(对照组,16例)和右美托咪定(试验组,20例)镇静治疗,两组均常规给予吗啡持续静脉泵入镇痛,使镇静深度评分控制在3~4分,记录呼吸、心率、血压、谵妄发生率、Ramsay评分及唤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机械通气的急性肾衰患者100例临床分析
来源:大家健康(学术版) 发布日期:2015-01-20
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使用机械通气的急性肾衰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前来我院就诊的使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患者,在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治疗结果,观察患者浮肿情况、血压、血液p H、尿量、心率、碳酸根离子浓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肌酐和血钾、尿素氮、氯、钠、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结果:所有患者对12-24h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均可耐受,所有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缺氧、酸碱平
-
中药鼻饲联合穴位外敷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来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发布日期:2015-01-20
机械通气时,胸内压增高,引起血液回流减少,进一步导致下腔静脉压增高,胃肠道血流灌注的阻力增加,致使胃肠道黏膜淤血。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一旦肠黏膜完整性和屏障保护功能破坏,肠道内的细菌或内毒素向肠外组织移位可引起肠道局部或全身性不可控制的炎性反应或促炎介质的过度释放,故认为胃肠道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触发器和始动器,是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中心器官,ICU患者出现
-
37例重症哮喘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来源:全科护理 发布日期:2015-01-20
重症哮喘是哮喘发作持续24h以上,常规疗法不能缓解,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的疾病。大多数病人经抢救及时、尽早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一般情况下都可脱离危险。自2013年9月开始我们已经成功抢救重症哮喘病人3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无创呼吸机治疗病人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5岁~50岁;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病人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30岁
-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指标的临床探讨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发布日期:2015-01-18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撤机指标。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重症监护病房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通气时间>72 h的患者达到临床脱机标准后血气分析、呼吸力学以及肺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成功撤机47例(成功组),失败33例(失败组)。两组p H、Pa CO2、Pa O2、动态顺应性、平均气道阻力、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综合护理措施
来源:数理医药学杂志 发布日期:2015-01-15
目的:对综合护理措施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某院2013年9月~12月接诊的36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气道管理,观察组18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气道管理。结果:对照组18例患者,6例出现感染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3.3%;观察组18例患者。2例出现感染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1.1%;观察组患
-
重症神经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方案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发布日期:2015-01-15
目的探讨程序化撤机方案和经验性撤机方案在重症神经疾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4-02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神经疾病患者48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经验性撤机处理,观察组给予程序化撤机处理,对2组撤机成功率、撤机时间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撤机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平均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
喘可治氧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 发布日期:2015-01-15
目的观察喘可治氧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4 m L氧喷。两组疗程均为7 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氧合指数、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带机时间较对照组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发布日期:2015-01-15
目的探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符合撤机条件的76例65岁及以上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通过后观察48 h,无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成功组,不能通过SBT或通过SBT后48 h内需重新行机械通气者纳入撤机失败组,分析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
-
机械通气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恶性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一例
来源: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发布日期:2015-01-15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已婚。因"发热,咳嗽,咳痰8 d"入院。患者于2014年5月2日行剖宫产术,产后4 d出现乱语、行为异常,伴有低热(体温37~37.9℃)。当地精神病院给予"氟哌啶醇"10 mg/d注射、"奥氮平"5 mg/d口服,35%能量电休克治疗3次,以及"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等共治疗1周,患者渐出现高热(体温39~41℃)、大汗、木僵、意识障碍及大量口腔分泌物。脑脊液、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