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动态规划的增程式电动汽车优化控制
来源:现代制造工程 发布日期:2016-10-18
针对给定工况下增程式电动汽车燃料最优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全局优化控制策略。通过分析整车动力系统的能量流以及能源管理控制原理,建立了以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为状态变量和发动机-发电机组成的增程器(Auxiliary Power Unit,APU)输出功率为控制变量的最优控制数学模型,并以油耗最低为目标函数,采用离散动态规划方法,建立动态规划递归方程,
-
R134a汽车空调回热系统热力性能参数的优化分析
来源:制冷学报 发布日期:2016-10-16
理论上在R134a汽车空调系统中使用回热管可显著提升制冷性能,但有实验研究表明回热管的使用对系统产生了不利影响,抵消了收益,使得制冷性能提升不明显且存在一定安全性风险。本文使用空调系统综合性能实验台对不同长度回热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得到了系统不利影响与管长的关系。此外,本文通过膨胀阀调节实验、冷凝风量控制实验和油量控制实验,得到对该不利影响的规避方法,为回热系统匹配调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新钢连退炉内张力控制优化
来源:轧钢 发布日期:2016-10-15
针对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连退线存在的炉内张力控制难度大、薄规格带钢的高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分析了连退线在生产薄规格带钢时炉内张力波动,适应性差和相邻道次张力差增大的原因,提出并运用了减小炉内张力波动、优化张力调节器限幅控制、优化炉辊负荷平衡控制、优化张力检测等张力控制优化方案,尤其是与速度成比例的张力调节器限幅控制方案。通过优化方案的实施,提高了不同炉况炉内张力与带钢速度和温度的适应性,减小了对张
-
分时四驱汽车用分动器多目标优化设计
来源:机械科学与技术 发布日期:2016-10-10
针对分时四驱汽车用分动器的优化研究问题,提出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分动器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以最大爬坡度、燃油经济性以及齿轮重合度为目标的分动器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设计,运用AVL-Cruise软件进行整车虚拟仿真模型,并对优化前后结果进行虚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辆最大爬坡度降低2.78°,燃油消耗量降低12.52%,行星齿轮重合度提高8.62%;实验结果与优化结果
-
基于城市交通网络信息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最优选址和定容
来源:电力自动化设备 发布日期:2016-10-10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问题,给出两步搜索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定容的分析方法,提出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的最优数学模型。基于城市道路信息,得出充电站最优位置分布,采用Voronoi图划分每个充电站所服务的负荷区,根据每个充电站所服务的充电负荷设计其容量。算例分析验证了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基于V2X的混合动力汽车分层能量管理及优化
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发布日期:2016-10-08
为了解决混合动力汽车的实时能量管理及优化问题,在保证不过多简化被控对象的基础上得到最优解,该文提出一种基于V2X(vehicle to vehicle,车车通信,以及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车与交通设施通信)的分层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分层控制器,上层控制器基于交通信号灯正时(signal phase and timing,SPAT)得到目标车速的初始值,并采用多岛遗传算
-
唐钢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生产优化
来源:冶金能源 发布日期:2016-09-30
通过对烧结物料硫来源的分析,采取烧前结构优化减少硫的带入和烧后脱硫系统设备改造提高脱硫效率,实现达标排放。
-
基于修改冲压模具圆倒角R值的实践来逆向研究汽车段差的优化方法
来源:模具技术 发布日期:2016-09-25
在新车型小批量试制阶段,模具已经完成预验收并运抵冲压现场,此时若发现车身或整车的段差值严重超出公差要求而将模具运回模具厂进行数控加工来修改模具型面尺寸,已无法满足试制和量产上市的要求。基于现场实践,修改整形模具的圆倒角R值来改变冲压件的主要关联尺寸,逐步修整段差值并最终使段差值符合公差要求和整车质量要求。同时依据现场实践成果的数据,来逆向研究倒圆角R值与段差值之间的关系,并归纳总结出段差值超标的最
-
某混合动力汽车侧面碰撞中B柱可靠性优化设计
来源: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发布日期:2016-09-15
对某混合动力汽车侧面碰撞B柱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设计中,结合试验设计理论、响应面模型、可靠性优化设计,基于产品质量工程,以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和美国新车评价规程(US-NCAP)的侧面碰撞试验法规为基础,结合国内外交通事故调查统计数据。选取对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的B柱内板、外板和加强板的壁厚和内板、外板材料屈服强度为设计变量。结果表明:在满足碰撞角度在-30°~30°和碰撞速度
-
基于服务型制造视角下汽车制造业服务传递模式优化研究
来源:长沙大学学报 发布日期:2016-09-15
服务制造模式的发展要求企业加强对服务传递模式的优化管理.通过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现有服务传递模式进行分析,发现汽车制造企业内部服务意识不足、服务质量低,外部服务不够完善、服务创新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内部服务质量进而完善外部服务水平,创新服务内容,扩大服务内涵,以提高汽车制造业企业的盈利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