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2024-06-1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4 月 11 日举行国务院 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 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金融业] [2024-06-14]
横向比较看,5 月境外多数股指回暖,中国资产除恒指收涨 1.8%外,多数录得负收益。纳斯达克(6.9%)>标普 500(4.8%)>欧洲 STOXX600(4.2%)>道琼斯工业(2.3%)>COMEX 黄金(1.9%)>伦敦现货黄金 (1.8%)>恒生指数(1.8%)>南华综合(1.7%)>螺纹钢指数(1.6%)>中债财富综合指数(0.5%)>CRB 现货(0.2%)>LME 铜(0.1%)> 0 > 恒生科技指数(-0.3%)> 上证综指(-0.6%)> 沪深 300(-0.7%)>美 元指数(-1.6%)>中证 500(-2.4%)>中证 500(-2.6%)>创业板指(-2.9%)>科创 50(-3.2%)>布伦特原油(-7.1%)。
[金融业] [2024-06-14]
2024 年 5 月,信用债发行和净融资规模环比回落幅度较大,但总量上仍要高于往年同期;在供给缩量情况下,一级认购火热。其中:城投债净融资缺口进一步走阔,除季节性因素影响外,亦系部分 AA 区县或 园区主体新增受限、债券持续净偿还。在城投风险可控、供给缩量、票息持续走低、央行多次提醒关注长债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票息相对较高且久期可控的中长端城投债相对更具吸引力,一级认购情绪高涨,抢券火热。此外,5 月商金债及 TLAC 债贡献金融债的主要增量,二永债当月发行减少;证券公司继续净融出;保险公司小幅净融入。
[金融业] [2024-06-14]
5 月以来,权益市场窄幅震荡后回调,全 A 年内仍为负收益。5 月,主要权益市场指数悉数收跌,沪深 300、中证 1000 分别录得 1.21% 亏损、3.43% 亏损,转债对应正股表现相对强势。产业链来看,金融地产录得 0.63% 收益,周期股微跌 0.04% ,明显跑赢市场;TMT、医药医疗等成长风格领跌。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06-14]
我们将当前 AI 行情与历史上的成长赛道进行了多维度对比,涉及产业景气度、产业生命周期、上市公司盈利、基金持仓情况、超额收益幅度、超额收益时长等六个方面。总结来看,AI 产业链超额收益的幅度及时长短于多数赛道,未来能催化 AI 产业链超额收益能进一步走高的关键因素在于 AI 产业链能否相较全 A 产生明确的盈利优势。
[金融业] [2024-06-14]
期权市场通过各种指标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投资者评估市场情绪、风险和预期情况,其信息的灵活性与高维度特征是其他线性产品无法替代的,信达金工推出期权系列指数旨在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利用期权市场信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收益。
[金融业] [2024-06-14]
2024 年 4 月 12 日,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实现进退有序、及时出清的格局,根据证监会制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的要求,沪深北证券交易所于 2024 年 4 月 30 日公布修订后的《股票上市规则》,自发行日起施行。《股票上市规则》着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通过严格强制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力度,削减“壳”资源价值;同时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
[医药制造业] [2024-06-13]
多发性骨髓瘤全球年新发患者超30万人,达雷妥尤单抗引领一线治疗格局变化。据WHO,2022年全球新发多发性骨髓癌超30万例,我国新发多发性骨髓癌患者超3万例,是第二大血液癌症。目前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VRd)是中国NDMM的主流方案,NCCN指南进一步推荐了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KRd)方案,以CD38单抗为核心的联合疗法正在引领一线治疗格局变化。
[医药制造业] [2024-06-13]
胶原蛋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重组胶原蛋白具备增长潜力。胶原蛋白是人体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有三螺旋构象,具备物理支撑性、生物相容性、组织可吸收性、凝血性等特性,可用于专业性护肤(功效性护肤品 、医用敷料)、医美、生物医学材料以及食品领域。从制备方式看,可分为动物源与重组两类,其中重组胶原蛋白较动物源胶原蛋白更利于控制病毒传播风险,更具发展潜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1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达。
[房地产业] [2024-06-12]
海外地产泡沫破裂后均经历了资产价格下行→房企&居民缩表→银行坏账→中央政府救市应对,但由于政策、宏观环境的差异,各经济体中兜底地产下行风险的主体(居民、房企、金融机构)不尽相同,这也意味着各国政府救市地产需要明确承担风险的主体,“对症下药”才能以 较小代价出清。我们选取了美国、日本、西班牙,回溯其地产救市历史经验,以供当下国内地产政策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