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2024-08-14]
6 月 19 日,欧盟宣布,对比利时、法国、意大利、马耳他、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启动过度赤字程序。实际上,由于 COVID-19 疫情的影响,该程序自 2020年以来一直被暂停。现如今重启过度赤字程序,因而备受市场关注。本文旨在解析过度赤字程序的定义、历史脉络、流程和影响,以及该程序长期未能有效运作所暴露出的问题。
[综合] [2024-08-13]
三中全会关于“国有经济增加值”的提法值得重视与跟踪,经济增加值(EVA)或将成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指引,EVA 考核可能是后续国企经营考核指标的关键落脚点,也或将成为央企“一利五率”财务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央企和地企的 EVA 规模及增速明显优于民企,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优势明显,但亦处在下行过程中,国家对 EVA 核算的重视或意在引导央企重视“先算再投”,注重包含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在内的资本成本率(WACC)的优化,完善国 有资产考核制度,引导国央企资本投向合理化、资本结构最优化、资本纪律严格化,并最终促进国有经济资本效率的提升,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增强国企的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08-13]
7 月份,国内高纯氢市场价格稳定,各区域均价分别为:华北 2.56 元/方;华东 2.51 元/方,较上月下调 0.09 元/方;华 南 2 元/方,较上月下调 0.3 元/方;东北 3 元/方,华中 2.43 元/方,西北 2.75 元/方,西南 2.75 元/方。工业氢方面,7 月 份山东省市场均价为 1.2 元/标方,较上月下滑 0.1 元/标方;江苏省工业氢均价为 1.3 元/标方,较上月下滑 0.1 元/标方;河北省工业氢均价为 1.7 元/标方,价格稳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4-08-13]
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能力:2017-2023年,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能力由180.0百万吨/日增长至188.6百万吨/日,年复合增长率为0.8%。未来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废水处理比率(已处理废水量与废水排放总量之比)的提升,预计未来工业废水的处理能力将会稳步增长。2024年,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将达到193.4百万吨/日,我们预计到2028年,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08.7百万吨/日,2023-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产业园内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增幅已经超出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增幅。产业园内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在2023年占比为21.1%,而2017年为19.0%,预计到2027年该比例将增至24.7%。
[金融业] [2024-08-13]
7 月议息会议决议关注什么? 我们判断,相关表述可能会强化美联储在 9 月开启降息的市场预期。 鲍威尔答记者问有什么关注点?第一,鲍威尔指出,9 月降息是一个可能的选项。第二,政策重心从关注通胀到兼顾就业和通胀。第三,鲍威尔对劳动力市场表现出一定信心。第四,关于类似 2023 年的再通胀风险,鲍威尔认为今年经济与去年“完全不同”。总体上,我们判断,鲍威尔发布会表述同样可能强化 9 月降息预期。
[建筑业] [2024-08-12]
特朗普关税预期是否会带来提前补库?在上一轮关税预期到 10% 关税落地期间,库销比同比没有提升,环比有小幅提升;在 10% 关税落地后、25% 关税落 地前,库销比同比、环比均呈现提升趋势。2018 年 6 月(特朗普宣称加征 10% 关税)、2018 年 9 月(10%关税正式实施)、2019 年 5 月(25%关税正式实施),美国家具批发商库销比 1.65、1.68、1.78,同比-0.1、-0.01、+0.09;美国家具零售商库销比 1.53、1.58、1.6,同比-0.07、-0.03、+0.0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4-08-12]
卫星组网即将开启,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内需新增量。据财联社,“千帆星座”首批组网卫星发射仪式将于8月5日在太原举行,将以首批1箭18 星拉开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大幕。目前,我国已向国际电联申请了GW星座、千帆星座、鸿鹄星座等低轨卫星星座,申请卫星数量总数近4万颗,组网发射即将开启。低轨卫星不仅在民用通信发挥重要作用,在紧急时期也将承担军用特殊任务,如Starlink为美国军方提供了“星盾”的卫星通信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在国家间太空资源博弈的背景下,低轨卫星产业的国产化率有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海量的低轨卫星和商业火箭制造需求将成为我国内需的新增量。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4-08-09]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24-08-09]
氢能(气)是可用于化工、冶金、能源、交通等多领域的“终端原料”,是理想的绿电储能媒介。当前国内氢需求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石油炼化以及陶瓷、玻璃制备等传统工业领域,供热与动力用氢占比较低。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这一格局仍将保持。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