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8-24]
港口物流主要是指港口以经济腹地城市为中心,依赖地理优势,凭借港口自身所具备的资源,有效实施港口功能。港口凭借地理优势而实行的综合物流工作,可以拓展其物流功能,显现出港口物流在存储、集中货物等层面所具备的优势[1]。港口物流可以凭借管理创新、技术优化、设备改造,更合理更有效地对港口内资源进行运用与分配,更有效地推动港口在产业供应链的服务功能,实现港口在整个供应链中的价值,是供应链中不可缺少关键一环。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8-24]
通过对中国铁路标准技术优势挖掘及中国和欧洲铁路标准的差异研究,提出在基础工程沉降控制观测和评估、桥上救援疏散设施设置、无砟轨道相关理论和设计等10类优势技术方面,中国应进一步主导国际铁路标准制定;提出在线路设计参数取值、路基填料选用和结构组成、桥梁结构计算等15类技术方面,中国和欧洲铁路标准存在差异,应进一步加强中欧技术交流,互学互鉴。并提出分类(基础设施和系统)解决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方案,即在铁路基础设施(路基、桥梁、隧道、车站等)标准方面应逐步适应国际通行的大土木标准体系;在轨道和四电系统等标准方面,结合优势设备供应商和集成商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铁路标准或者推进中国铁路产品与国际铁路标准融合。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建议。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8-24]
基于铁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和推进合资铁路重组整合重要任务,针对西部地区合资铁路公司在经营效益、股权结构、地方政府财政支付等方面的特殊性,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紧扣国铁集团“干支分离”和“1省1公司”目标,以甘肃省域内合资铁路公司为例,运用经济学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理论,着重从经营状况、股权结构、重组后省域公司可持续发展及次生风险等方面,剖析西部合资铁路重组整合及股权结构调整关键问题及产生缘由,提出动态调整重组范围及股权结构、引入土地“实物”优质资产和专项纾困基金等“外部”股权调节变量等建议,为推进西部合资铁路重组进程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8-24]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交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步提高,促使人们对物流服务的高要求,物流配送的快速发展。而在物流配送的整个过程中,车辆运输成为物流配送的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有关车辆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已经成为物流业配送以及整个物流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据有关统计,中国物流的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物流成本之所以高出如此多,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城间的配送费用远远的超过了配送业务中的长途运输费用。因此,降低配送成本成为节约物流总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随着人工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运用智能化的物流设施来完成物流活动成为物流企业争相发展和竞争的手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8-24]
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在有关智慧交通的长期规划、建设方案、发展纲要等文件中,要求新型综合交通枢纽应当采用适度超前的信息技术方案。结合站城一体化融合的建设理念,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水平的技术基点。基于传统枢纽信息化的现状,运用以人为本的思路对枢纽的服务对象进行梳理与归纳,挖掘出4类枢纽服务对象在该场景中的服务需求,依托广州白云站的智慧化建设方案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一套应用于综合交通枢纽的智慧化体系架构与实施方案。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8-24]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逐渐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原有业务中诸如信息不对等的各种问题,以实现效率重构。在现代智慧供应链中,只有有效的融合物流、金融交易,才能实现自身发展,进而物流在封闭的环境中才能创造出大数据,以此才能将供应链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供应链不同于传统物流,其一直在进行不断地整合与优化,其核心在于协同,目标并非在于单打独斗而在于互利共赢。为此,在现代智慧供应链中需要积极的思考,如何有效的应用物资标准化体系。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8-24]
在疫情的反复影响下,亚太地区国际市场复苏进程缓慢,全服务航空公司远程国际运力回流国内,低成本、超低成本航空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航空货运业的强劲发展势头还将持续。在此背景下,我国航空公司应谋篇布局,为疫情后发展奠定基础。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8-2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的物流运输中通过合理运用现代供应链管理系统,将能够及时发现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加以处理,以便于更好地推动物流企业的经济发展。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8-24]
清洁取暖工程建设投资大、使用成本高,仅以财政资金支持难以实现可持续。为建立清洁取暖多元化投融资长效机制,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清洁取暖领域的投入,在对清洁取暖领域资金投入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了清洁取暖多元化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清洁取暖项目过度依赖补贴难以可持续、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针对清洁取暖的金融产品创新性不够、风险防范化解手段不足等。并从财税引导激励、绿色金融激励、市场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清洁取暖多元化资金投入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8-24]
电力企业应积极布局,提前加码氢能、CCUS等新技术发展。短期内可充分利用弃风弃光进行电解水制氢,未来可将氢能发电机整合到电网电力输送线路中,与制氢装置协同作用。总体来说,可以尝试以实践型参股投资的模式,在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同时布局,小额多点开花,为未来抓住氢能产业链核心环节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