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5-01-25]
金隅智造工场产业园REIT开启资产盘活新机遇-REITs画像系列之改造产业园
[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5-01-25]
有色金属(以工业金属为代表)作为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兼具金融和商品属性,价格由 全球宏观和全球基本面共同决定。复盘A股从2000年至今的有色权益市场,共有5轮大牛市(2006.1-2007.10、2008.12- 2010.10、2014.6-2015.5、2016.2-2017.9、2020.4-2021.8),每一轮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也存在共性, 即宏观(通胀/流动性)与基本面共振,定价权重则有主次之分:06-07年强劲的中国需求引发的有色金属供需失衡是有色超级 牛市形成的根本原因,同区间美元持续贬值、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有色金属稀缺性凸显,金融属性助推其价格上行;08 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内推出“四万亿”刺激内需,同时国内外流动性大幅宽松,有色金属迎来新一轮上涨;14-15年“杠杆牛” 与“改革牛”行情之下A股普涨;16-17年行情由供给侧改革主导;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美国实施量化宽松,国内发行特别抗疫 国债、定向降准+降息,同时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需求持续增长。
[制造业] [2025-01-25]
当前阶段 A 股市场依然更偏向政策、成长、主题风格,价值标的若有 回撤建议积极配置,我们预计低估值策略依然会在明年占据主导,其 中红利策略预计仍会奏效,景气成长估值中枢有望提升。轻工板块配 置方向,1、低位顺周期:家居大于造纸,2、稀缺景气成长&份额提 升消费个股,3、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突出的出海个股,4、稳健红利资 产。
[制造业] [2025-01-25]
2025年看好家居&造纸顺周期复苏,关注消费新势能、新型烟草、包装、出口。截止2024年12月31日,轻工制造(-6%)板块表现逊于沪深300( +14.8%),其中造纸-0.6%、文娱用品-2%、家居用品-8.3%、包装-9.5%;出口链、包装、文娱用品领涨个股较多。业绩表现,前三季度外销好于 内销,包装相对稳健。估值方面,目前轻工制造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中等,家居处于历史低位。展望2025年,在国内促消费政策加力支持下,顺周期 家居&造纸复苏可期,消费新势能景气投资建议关注文娱用品、新型烟草、包装及跨境出口。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5-01-25]
本篇尝试解答机器人数个焦点问题。自 2022 年机器人成为焦点后,数个问题困扰产业 和投资者。本篇解释放量难题(跟踪人形机器人吗)、学科融合问题(机械、轻工、家 电、汽车、软件、其他 ICT)、参与者问题(多种力量,需要梳理)、远期问题。
[金融业] [2025-01-25]
1月已过半,春节临近。从中观高频数据看,一方面,终端需求有所回落,因春节临近导致市场活跃度较低,房地产 和汽车销售增速均有回落,而服务消费有所回暖,上周商圈人流继续回升,且高于去年同期,一线城市至海口的航班 均价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工业生产走弱,本周汽车开工率回落,化工产业链负荷率均下跌。不过,样本钢厂产量增 速回升,石油沥青开工率也有上行,降温推动发电耗煤增速回升。此外,临近春节,地铁客运量大幅上行,同时国内 航班架次续增。
[金融业] [2025-01-25]
核心观点:“明线”是政策效果加速显现,“暗线”是内生性压力仍在持续 四季度总体经济加快恢复,前期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抢出口”与“金融市场成交改善” 等短期因素也构成支撑。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5-01-25]
随着大模型能力不断迭代增长,模型之间差异在缩小,Meta、字节、小米等巨头开始大力布局端侧AI,抢夺AI Agent入口。2024年 潜在的端侧AI爆品出现,AI眼镜成本曲线大幅下探,2025年有望成为其爆发元年。除了手机、PC、眼镜、耳机外,潜在的端侧AI基 数巨大,家电、机器人、智能车、教育办公设备、玩具等都受益于端侧AI的趋势,AI嵌入将带来广泛的硬件升级。重点关注算力、 连接、存储、电力等环节。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5-01-25]
本篇报告针对电子行业 2025 年主要产业趋势以及产业链发展机遇进行讨论,我们认为 2025 年围绕 AI 消费电子终端带来的硬件升级、半导体周期复苏和创新、算力需求与日俱增带动算 力产业链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等方向的产业链环节将值得重点关注。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5-01-25]
全球 AI 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者、云服务厂商与行业 应用领导者共同推动 AI 经济格局重塑。巨头加大资本投入,超高性能 GPU 集群、专用 AI 芯片及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进一步推动 AI 应用场 景创新。2025 正式进入 AI 端侧“ 百舸争流”。智能手机、可穿戴、物联网 设备、汽车等终端 AI 算力提升,为边缘计算、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领域 带来全新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