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业] [2023-03-28]
中国生猪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进程中,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造成了农牧关系渐行渐远、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地方种质资源流失、优质猪肉供给不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导致生猪养殖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中国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应该具备多元的内涵特征,一是产出高效的养殖技术与生产组织,二是环境友好的种养结合与适度规模,三是满足消费需求的优质安全多样化的产品结构,四是产销对接的生产布局与供应链系统。为实现中国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的基本策略和路径选择是,优化组织形式、提高生产效率,回归适度规模、种养结合、低碳养殖,促进产业政策的长效性、稳定性和精准性,建立产销平衡的养殖布局,推进地方种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农、林、牧、渔业] [2023-03-28]
为给我国中小型农业企业的管理发展提供思路,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中小型农业企业管理展开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机遇和优势。分析认为:我国中小型农业企业存在企业目标不明确、农业企业经理人才缺失、农业企业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面临研发管理与质量管理方面的挑战;拥有农产品种类数量丰富的优势;具有信息数字化和企业科研结构相结合的发展机遇。基于以上分析给出对策建议。
[农、林、牧、渔业] [2023-03-28]
美国农业部于2月发布的《2023农业展望报告》预测了2023年至2032年十年间全球农业发展的走势,涵盖了农产品、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综合指标,如农场收入等诸多方面。它以特定的假设为前提,包括宏观经济发展前景(2022年8月前的预测)、USDA全球农业供需形势展望(2022年10月WASDE报告的数据),当前的美国政策(如《2018农业提升法案》)和当前的国际协议继续有效。
[农、林、牧、渔业] [2023-03-28]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也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才能不断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系统阐释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供给效能、经济效益、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4方面23项指标的北京市农业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20、2021年相关数据分析了北京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结果显示,北京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较快提升,但仍需在农业规模化建设、产业融合和农业补贴等方面重点发力。
[农、林、牧、渔业] [2023-03-28]
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发展大国,农业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在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对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工作当中,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高效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开展。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应用实际建设案例为后续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启示。
[农、林、牧、渔业] [2023-03-28]
“三农”问题一直作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拥有世界上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上20%人口的吃饭问题,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我国依然面临粮食安全的巨大压力。2016年以来农产品进口依存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6年的13.2%上升到2020年的16.42%。在国际经贸关系紧张的环境下,对我国农产品发展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发展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并找出影响农产品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林、牧、渔业] [2023-03-28]
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伴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偏少、大豆单产量趋于饱和,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大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产生促进性。但目前我国大豆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却存在明显缺陷:其中包括大豆生产规模偏小、大豆国家储备体系不够完善、对外依存度偏高等问题。故本文首先总结了目前我国大豆供给和需求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并对近年来我国大豆的生产量与消费量以及进出口贸易量进行梳理,最终阐述目前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现状,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农、林、牧、渔业] [2023-03-28]
为了适应居民消费升级、大数据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对农产品流通变革提出的新要求,对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在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流通渠道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数字技术赋能升级、供应链创新应用、财税金融加大支持的政策导向下,浙江省应切实加快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品牌构建、优化流通渠道、实现数字化驱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医药制造业] [2023-03-27]
自2015年起,我国创新药发展驶入了快速跑道,如今已经基本形成创新药生态链,药品市场竞争格局也从国产仿制药和外资进口药,上升为国产仿制药、国产创新药和外资进口药三大板块。此外,我国新药临床研发平均增长接近11%,增速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区域中最快。根据咨询公司BCG调研,我国大约有1600家生物科技公司,其中有60—70家本土生物科技公司已在欧美市场进行临床研发和商业化布局。2019年,麦肯锡报告指出,中国“上市前临床研发试验数”和“上市新药数”对全球贡献率分别为7.8%和4.6%,中国从位居全球医药创新第三梯队上升到第二梯队,与欧盟、日本等主要国家同列。
[医药制造业] [2023-03-27]
回顾近年来影响医药行业的各种要素,“集采”“医药企业园区化”“包销和垄断”“医药国际化”等关键词不可回避。这些因素有的是政策导向,有的是来自于市场的驱动,它们对原料药产业链的联动影响,给原料药行业发展带来转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