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12-06]
国内24年开始加大支持力度,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国内液态电池技术大幅领先于海外,海外加码全固 态电池希望弯道超车,频繁宣传后续量产计划,引发国内危机意识,24年政府加大相关研发和支持力度,国内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产业端看,全固态电池的材料体系基本定型,主流路线为高镍+锂磷硫氯+锂金 属体系,安全性大幅提升,能量密度400-500wh/kg,但由于工艺、设备并不成熟,目前电芯尺寸较小(不超 过20Ah),循环次数不够(600-700次),快充性能有限(低于2C),成本较为昂贵(4-5元/wh),制约全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节奏方面,半固态电池技术先行,23-24年开启小批量装车发布,全固态电池预计27年 开启小批量量产,主要以示范运营为主,规模在0.5GWh左右,目标成本降至2元/wh,随着规模效应释放,成 本的持续下降,30年规模有望达3-5GWh,35年规模有望突破300GWh。 硫化物路线未来潜力最大,头部电池厂商均重点布局,其中前驱体硫化锂为降本关键。固态电解质是实现全固 态电池性能的关键,其中硫化物发展潜力最大,因为其离子电导率最高,质地软容易加工,成为主流厂商的重 点布局路线。硫化物电解质中,锂磷硫氯具备成本优势,成为量产主流选择,目前报价1-4万元/公斤,降本的 关键在于前驱体硫化锂,多因素导致其价格昂贵,目前报价在500万元/吨以上,后续随着工艺、设备突破后, 成本有望大幅降低。此外,全固态电池的工艺难点在于前道成膜环节,对固态电解质膜的厚度、材料分散的均 匀性和负极的平整度的控制要求大幅提升,要求为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目前生产设备仍不成熟,无法达到量产 要求,需要定向开发相关设备和技术,才能保证电池性能的一致性。整体看,全固态电池量产需解决两大问题, 持续降低固态电解质的成本,提升生产设备的精度和能力,未来突破后有望开启商业化进程。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12-06]
光 伏 & 储 能:东南亚双反初裁税率在预期范围内落地,海外稀缺产能优势提升,观望订单或开始逐步释放;光伏玻璃 库存连续第三周小幅下降,同时年底冷修继续加速,库存拐点基本确认;电池片价格连续两周小涨,测算盈利修复 1 分/W 以上;重申 2025 年度策略中重点看好玻璃与电池片盈利修复时点与弹性的观点,同时继续重点看好技术迭代与 去银化降本新技术方向。 风 电 :中广核发布帆石一风机中标公告,基本表明开工阻碍已彻底消除,帆石一、二项目或已进入排产阶段,预计年 底有望开工启动;公告显示项目仍将执行 2022 年开标价格,扣除塔筒成本后中标价仍较今年其他开标项目高 500-700 元/kW,预计项目盈利较好,中标企业有望受益。近期国内海风催化密集,2025 年国内海风装机高增确定性持续提升。 电网:国家电网计量设备 3 批中标公示,总计中标金额 80 亿元,环比增长 77%,2024 年累计中标 249 亿元,同比增 长 7%;《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正式发布,提出的统一电力市场“三步走”战略:2025 年初步建成、2029 年全面建成、2035 年完善提升。 氢能与燃料电池:2024 年是氢能行业准备年,在政策推广、示范效应和产业降本三重驱动下,明年将迎放量,带动产 业迈向商业化。从 2025 年国家目标看,绿氢项目缺口在 9-10 万吨(保有量 11 万吨)、燃料电池汽车缺口在 2.5 万辆 (保有量 2.5 万辆),绿氢项目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爆发量均看向翻倍起步。把握绿氢一体化项目和燃料电池两大主线: 1)项目量级爆发和一体化带来的上游制氢设备和绿色运营商机会;2)目标+补贴+示范下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 机 会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12-06]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2024 年 1- 10 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 66 1 2 亿 元,同比增长 11.5%;具体来看,电力、燃气和供水行业分别实现 利润 5497.1、701.2 和 413.7 亿元,同比变化+13.8%、-2.2%和 +7.1%。单 10 月份来看,我们测算电力、燃气和供水行业分别实现 利润 523.9、45.4 和 49.9 亿元,同比变化+13.80%、-37.06%和- 6.61%。燃气行业方面,我们认为主要系天然气价格波动导致当期 营业成本增长拉低当期利润。整体来看,目前动力煤供需偏向宽 松,叠加下游电厂库存的相对高位水平,年内动力煤大幅上涨可能 较小,电力行业盈利能力年内有望维持。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4-12-06]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11.25-11.29)上证指数报 3326.46 点,增长 1.81%,沪深 300 指数报收 3916.58 点,增长 1.32%。中信电力及公 用事业指数报收 2840.39 点,增长 0.19%,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13pct, 位列 30 个中信一级板块涨跌幅榜第 26 位。
[医药制造业] [2024-12-06]
本篇报告以血制品企业盈利模型的角度展开,即公司盈利=采浆量× 吨浆毛利-期间费用,同时考虑到集采风险、重组生物制品对血制品的替 代风险,逐项拆解,来洞察行业趋势及探究血制品企业的投资价值。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4-12-05]
供需:2030 年欧盟进口需求确定性相对较强 欧盟供需分析:1)产能端参考 Argus 统计,预计 2025 年欧洲/欧盟地区生物航煤总投运产能 分别为 163/154 万吨/年;2030 年总投运产能分别为 515/388 万吨/年。2)需求端参考 2025/2030 年 SAF 2%/6%掺混比例计算,2025 年和 2030 年欧盟 SAF 需求或达到 96/311 万吨/年。 欧盟进口需求分析:1)2025 年欧盟进口需求取决于航煤的复苏程度及欧洲产能利用率情况。 若欧盟当地厂商产能利用率为 60%,则 2025 年存 3.9 万吨的进口需求;若欧洲当地产能利用 率降低至 50%或欧盟航空燃油消耗量复苏,进口需求有望增加至 25 万吨。2)2030 年欧盟进 口需求确定性相对较强,若欧盟当地厂商产能利用率为 60%,则欧盟 2030 年存 78 万吨的进 口需求。我国地沟油制取 SAF 减碳效应强、属于先进生物燃料,我国 SAF 有望实现出口。
[采矿业] [2024-12-05]
本周全球能源价格回顾。截至 2024 年 11 月 29 日,原油价格方面,布伦 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为 72.94 美元/桶,较上周下跌 2.23 美元/桶(-2.97%); WTI 原油期货结算价为 68.00 美元/桶,较上周下跌 3.24 美元/桶(- 4.55%)。天然气价格方面,东北亚 LNG 现货到岸价为 14.93 美元/百万 英热,较上周上涨 0.16 美元/百万英热(+1.1%);荷兰 TTF 天然气期货 结算价 47.04 欧元/兆瓦时,较上周上涨 0.19 欧元/兆瓦时(+0.4%);美 国 HH 天然气期货结算价为 3.36 美元/百万英热,较上周上涨 0.23 美元/ 百万英热(+7.5%)。煤炭价格方面,欧洲 ARA 港口煤炭(6000K)到岸 价 118.7 美元/吨,较上周下跌 6.8 美元/吨(-5.4%);纽卡斯尔港口煤炭 (6000K)FOB 价 141.5 美元/吨,较上周上涨 0.3 美元/吨(+0.2%); IPE 南非理查兹湾煤炭期货结算价 111.4 美元/吨,较上周下跌 0.8 美元/ 吨(-0.8%)。
[汽车制造业] [2024-12-05]
11 月多重有利因素加持 车市热度进一步提升。乘联会最新调研结果显示, 零售量占总市场近八成的头部厂商本月零售目标环比增幅约 6.5%,初步推算本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为 240.0 万辆左右,同比去年增长 15.4%,环比 上月增长 6.1%,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 128.0 万,渗透率约 53.3%。政策方面, 随着置换更新补贴效果进一步释放,乘用车市场出现结构性变化,从报废更新拉 动的低端经济型车型占比持续扩大演变为中高端车型同步增长,汽车类消费品零 售额在 10 月实现同比 3.7%的增长,增速进一步扩大。多地也进一步扩大置换补 贴范围,追加资金,预计年底前政策效果将持续释放,有力拉动汽车市场增长。 7 家样本新势力车企(不含小米)合计交付 242,003 辆,同比+43.2%,环比 +3.6%,交付量增速大幅领先行业。
[汽车制造业] [2024-12-05]
机器人板块11月行情回顾(2024/11/1-2024/11/29区间涨跌幅:+16.3%): 11月15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举行企业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具身智能领域进行了又一重要布局。据了解,包括乐 聚机器人、兆威机电、墨影科技、拓斯达、中坚科技在内的16家行业领军企业,均与华为签署了合作协议。 11月28日,特斯拉发布机器人灵巧手视频,与上一代产品相比,该新手/前臂拥有双倍的自由度(手上有22个自由度,手腕/前臂上有3个自由度)。我们认为的后续重要催化/事件: 2024年底,特斯拉机器人三代机器人或将发布&特斯拉机器人产业化进展或有催化; 2025年,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有望开始量产,出货量、性能表现、应用场景或者降本速度或将超市场预期(特斯拉公开指引出货量千台级别); 华为/川渝地区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或将加速。
[汽车制造业] [2024-12-05]
商用车电动化快速增长,渗透率提升 随着商用车燃耗要求及环保标准逐步提升,新能源车加速向商用车场景 11% 蔓延。在商用车整体销量下行背景下,主要细分品类新能源商用车快速 增长。2024 年 1-10 月,交强险口径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 43.5 万辆, 同比增长 87%,截至 10 月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 25%,较去年同期提 升 11 个百分点,1-10 月累计渗透率 19%,均为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