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8-25]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键是按照能源的商品属性,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政企分开,网运分离,放开竞争性业务,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尽快形成市场导向的能源价格机制,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管理方式,发挥好宏观引导市场监管、资源保护和利益协调职能。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08-25]
作者以中石油苏丹开发实践为例, 分析了中国企业顺利融入投资目标国的条件。研究发现, 如中石油的开发引发环境问题, 则中石油的开发建设合法性弱, 无法获得认可, 即使事后采取治理和补救措施也于事无补。如中石油开发未引发环境问题且未卷入苏丹政府与反对派的矛盾,则能够获得认可。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08-25]
本文首先归纳了中国制定石油战略和政策所基于的四点基本认识,并指出:在当前国内外石油行业的新形势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许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的体制优势在概念认识和实践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政府必须对前述的四点基本认识进行深刻的反省,对石油政策乃至能源战略、外交策略、国家安全观做出积极、及时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本文对2014年中国在能源战略、政府监管、石油金融、石油税改、石油央企混改五个石油政策领域的新变化进行回顾和点评。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 [2021-08-23]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和基础,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协同一致性,存在有机结合的内在逻辑,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但是,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在提出背景、政策目标、适用对象、实现手段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在实际衔接中面临一些困难: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衔接体制机制碎片化、产业扶贫项目短期化、产业选择同质化,参与主体能力缺失,内生动力不足;现有扶贫产业项目多由政府推动,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实现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需要优化顶层设计,做好体制机制的衔接;拓展产业链,培育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提升主体自身发展能力,完善带动机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更好地衔接。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8-23]
土地储备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必然结果,在保障“净地”供应、调控土地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土地储备工作仍处于改革转型阶段,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本研究在阐述土地储备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土地储备的突出问题,并开展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索,以期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工作提供参考。
[综合,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8-20]
近年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中的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愈发突显,成为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系中的一个突出难点和“瓶颈”。本文分析了当前产能过剩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出劳动关系矛盾的主要特征,就企业劳动关系矛盾与冲突的主体性与结构性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实地调研总结了地方应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做法经验,最后提出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的治理思路与基本策略。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8-20]
目前发达国家对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的主要政策工具有五种:限制、强制、信息披露、所有权限制、政策指引或标准监管。在对我国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监管政策演变路径、主要内容、主要政策工具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监管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框架是实施“以提供充分信息为基本理念的工资分配监管”,以管促放,促进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家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进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的政策建议。
[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8-20]
目前,世界经济继续以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的速度缓慢增长,已产生的就业与社会缺口无法弥补,使失业和就业不足状况重新回到危机前水平,面临的挑战看来和以往一样艰巨,而且当前的局面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风险。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到2019年全球失业人口至少达到2.12亿人,而2014年失业人口高达2.01亿人;仅2015年全球失业人口就有可能增加300万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劳动世界的结构性因素发生了变化,包括人口老龄化和雇主所寻求雇员的技能的变化。全球经济危机后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并将继续下去,这样的趋势损害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使社会风险持续加大。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2012年全球仅有27%的工作年龄人口及其家庭享有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而其余73%人口只部分享有或完全未享有社会保障;换句话说,全球大约有52亿人缺乏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底线是国家依法建立基本社会保障担保,并由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保障权利加以规定。社会保障底线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障底线实现了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并成为成熟稳健的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保障底线对减贫、排斥和不平等和包容性增长发挥着至关重要。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8-19]
热浪、洪涝、干旱……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不断,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从论文来到现实。为应对这一系统性风险,全球已经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对碳中和目标给出了承诺。中国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双碳”战略目标。毫无疑问,将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解耦,推动社会向着更可持续转型,关乎人类中长期的生存。能源转型之外,商业模式和消费者生活方式如何更具可持续性,公共政策和金融体系如何应对气候风险,这些挑战性课题都有待解答。前不久,罗汉堂成立三周年系列活动暨前沿对话第六期“寻找通往碳中和的数字之路”于线上举行。活动汇聚了包括6位诺奖得主在内的近60位国际一流学者专家、核心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军人,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正在发生的数字经济革命,解决气候变化和人类发展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汽车制造业] [2021-08-19]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监管平台”)自2017年运行以来,有效支撑了全国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监管和质量监管工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基于国家监管平台4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运行数据,从车辆行驶里程、上线率等维度,对新能源汽车行驶规律和特征开展系统研究。针对纯电动乘用车车型,分别从充电电量时刻分布、充电起始SOC、充电结束SOC、车辆日充电次数分布等维度开展车辆充电特征分析。分析结果为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行驶和充电特征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也为企业层面基于车辆应用场景因地制宜开展产品研发设计,以及政府持续强化新能源汽车运行监管力度提供了数据支撑,并提出了加强车网融合和智能充电技术发展的建议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