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31.ZRP-1分子筛高效合成的探索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ZRP-1分子筛目前的投料系数n(H2O)/n (SiO2)≥C(C为15~30),单釜产量约为1200kg,同时合成中产生大量含SiO2的母液(5~6 m3/釜,不回用),造成环境污染.用硅胶替代水玻璃,降低投料水/硅摩尔比(n(H2O)/n(SiO2))至D(D为5~15),成胶胶体固含量从15.8 g/L提高到23.8 g/L,提高51%,使产量大幅提高,母液排放大幅降低.
关键词:ZRP-1分子筛;投料比
-
6232.原地宇宙成因核素暴露测年方法中石英的提取
[采矿业] [2013-10-15]
原地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的暴露年龄测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测年技术,已在地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需要选用经一系列前处理过程获得的纯净石英作为待测样品,制备成BeO和Al2O3以供加速器质谱仪测量.因此获得高纯度的石英样品,是该测年方法的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在已有报道的石英提纯化学流程的基础上,尝试对流程进行部分优化,通过实验对比不同粒径组分、不同固液比水浴振荡器和滚筒HF - HNO3蚀刻效果,确定使用HF - HNO3(1%或2%,固液比15.0 g/L)滚筒加热法刻蚀样品以去除铝硅酸盐,多钨酸钠重液分离样品中的石英和其他组分.优化的分离纯化流程应用于处理采自祁连山北缘河流阶地含石英的岩石样品,经纯化的石英纯度可达98%以上,Al的含量小于200 μg/g,表明采用优化的提取流程获得了高纯度的石英样品,可以满足10Be和26Al暴露测年所需样品要求.
关键词:原地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石英;提取纯化
-
6233.酿酒酵母抗氧化相关基因突变体对黄曲霉毒素B1的清除作用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黄曲霉毒素(AF)是粮食作物和饲料原料中容易污染的一种强毒性和强致癌性物质,酿酒酵母具有毒素清除功能.利用HPLC分析了酿酒酵母野生菌BY4742及三株关键的抗氧化相关基因缺失茵zwf1△、sod2△、glr1△对黄曲霉毒素B1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PBS缓冲液中存活和死亡的细胞对AFB1的清除率分别为74%~76%和71%~73%,说明酵母细胞对AFB1的清除以生物吸附作用为主.在培养基中,3种突变菌活细胞对AFB1的清除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glr1△的AFB1清除能力下降最明显,其次是sod2△,而zwf1△下降最少,说明这些关键的抗氧化基因的缺失会影响细胞在生长状态下对AFB1的清除作用.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酿酒酵母;抗氧化基因;生物脱毒
-
6234.高有序Bi4Si3O12微晶列结构特征分析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0-15]
在常压下使用烧结法制备了具有高有序结构的Bi4Si3O12微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生成样品的物相,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Bi4Si3O12晶体微观形貌.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法分别对晶粒夹角进行了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在一个稳定的硅酸铋晶列中晶粒成对分布.在一个晶行的一侧,晶粒取向和该晶行发育方向之间的夹角服从正态分布.晶行一侧的晶粒取向夹角的大小范围为53.9°~68.9°.一个稳定晶行一侧的平均晶粒夹角和晶粒尺寸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如果稳定晶行一侧的平均晶粒夹角超过稳定晶列中晶粒夹角范围的最大值(68.9°),对应侧的高有序的晶列结构将会被破坏.然而,一侧有序结构的局部湮灭过程不会对晶行另一侧的高有序结构产生任何影响.
关键词:Bi4Si3O12;晶列结构;晶粒夹角;湮灭
-
6235.Ti3AlC2在1000℃的循环氧化及氧化膜中残余应力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0-15]
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Ti3AlC2在1000℃时形成表面氧化膜循环氧化及氧化膜中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Ti3AlC2表面的氧化物由锐钛矿型的TiO2和α-Al2O3组成.表面形貌研究发现表面氧化膜平坦、致密和无微裂纹,金红石型TiO2非连续分布在氧化膜表面,而α-Al2O3则是连续分布在氧化膜的内层,随着循环氧化次数的增加氧化膜颗粒不断长大.在经历5、20和40次循环氧化后,表面氧化膜内的应力分别为-0.82,-0.65和-0.49 GPa.
关键词:Ti3AlC2;循环氧化;氧化膜;残余应力
-
6236.美洲黑杨及其杂种F1不同生长势无性系叶片δ13C和氮素利用效率
[农、林、牧、渔业] [2013-10-15]
以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的杂种F1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冠层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碳、氮含量,分析不同生长势美洲黑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势杂种F1的δ13C值及碳、氮含量均差异显著,超亲杂种F1在每个冠层的叶片δ13C值和碳、氮含量均显著大于低亲杂种Ft;美洲黑杨叶片δ13C值与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41);叶片δ13C和碳、氮含量存在空间分布差异,树冠上层显著大于中层,下层最小;超亲杂种F1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低亲杂种F1,但低亲杂种F1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极显著大于超亲杂种F1,WUE和NUE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R2=-0.652),说明美洲黑杨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
关键词:美洲黑杨;δ13C;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Populus deltoides;δ13C;water use efficient;nitrogen use efficient
-
6237.烧结温度对Bi2(Mg1/3Nb2/3)2O7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0-15]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2(Mg1/3Nb2/3)2O7(β-BMN)介电陶瓷,借助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不同预烧温度合成β-BMN粉体的物相组成,借助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β-BMN的显微结构,考察了不同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β-BMN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温度为850℃时已经完全形成主晶相(β-BMN).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样品的介质损耗(tanδ)先变小后增大,而相对介电常数(εr)先增大后减小.当烧结温度为1000℃保温5h时,得到的陶瓷的综合性能较佳:ρ=7.69g/cm3,εr=207,tanδ=0.00197.
关键词:介电陶瓷;BMN;介电损耗
-
6238.一株微好氧趋磁细菌TH-1的分离及其磁小体研究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研究生物磁学的性质,从无锡太湖水域中分离到了一株沿着磁力线运动的微好氧细菌-趋磁细菌TH-1.尽管在其他淡水中曾经分离过到过趋磁细菌,但却从未在太湖中分离到过,因此TH-1是目前所见报道的第一株分离自太湖的趋磁细菌.采用透射电镜的方法对细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每个细胞内含多个磁小体,呈圆形,直径范围在10~100 nm,分布在细胞质以及细胞壁前端.能谱结果显示,该菌磁小体的元素组成为铁(Fe)、硫(S)和氧(O).还对该菌以及磁小体的磁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菌株做了初步的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隶属于趋磁细菌.
关键词:趋磁细菌;纳米材料;磁小体
-
6239.低沸点溶剂加压催化热解制备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低沸点氯苯为溶剂,在加压条件下进行了六亚甲基-1,6-二氨基甲酸甲酯(HDC)液相催化热解制备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HDI)的研究;通过TG-DTG技术对HDC热解过程进行了分析,筛选了催化剂,优化了工艺条件,并通过原位FTIR技术推测了HDC的催化热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HDC热解制备HDI分两步完成;优化的反应条件为:采用Co2O3催化剂、反应温度230℃、HDC含量为溶剂质量的2.5%、催化剂用量为HDC质量的5%、N2流量为600 mL/min、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HDC的转化率可达100%、HDI收率可达83%左右.机理研究推测:Co2O3催化剂是通过进攻HDC的氨基甲酸甲酯基团上的C=O双键,最终使酯基断裂形成异氰酸根基团.
关键词: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1,6-二氨基甲酸甲酯;低沸点溶剂;氯苯;催化热解;1,6-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1,6-hexamethylene dicarbamate;low-boiling solvent;chlorobenzene;catalytic thermal decomposition
-
6240.Sr1-xEuxMoO4粉体的共沉淀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0-15]
以Na2MoO4溶液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前驱体,在空气中经850~950℃煅烧,合成了Sr1-xEuxMoO4 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其合成工艺条件,确定了最佳烧结温度850℃,烧结时间为3h,并确定了当x=0.30时样品的相对发光亮度达到最大值.红色荧光粉的激发峰分别位于394,464 nm,发射光谱中在591 nm和617 nm处有很强的发射峰,其中最强发射峰位于617 nm左右,与Eu3+的SD0→7F2跃迁对应,可用于LED,提高其显色指数.
关键词:Sr1-xEuxMoO4粉体;共沉淀;LEDs;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