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11.上海冬季公共交通出行PM1污染暴露特征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3-10-15]
使用DustTrakTM-Ⅱ-8530粉尘仪对上海市居民出行的典型公共交通出行(地铁和公交车)的PM1暴露水平进行了平行监测,以了解其暴露特征.结果表明,公交车和地铁出行的单程平均PM1暴露浓度分别为(0.079±0.067)mg/m3和(0.065±0.056)mg/m3;交通工具内的暴露浓度低于户外步行的暴露浓度,尤其是地铁车厢内.公交车和地铁出行的单程暴露剂量分别为(0.028±0.024)mg和(0.034±0.033)mg.公交车出行的暴露剂量主要来源于车内,其贡献率达52.2%;地铁出行的暴露剂量主要来源于地面步行段(42.4%)及进站候车(44.2%).2种出行方式之间的暴露剂量和暴露浓度相对大小的不同表明,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影响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出行方式和呼吸速率等的影响.
关键词:细颗粒物;暴露;公交车;地铁;出行
-
6212.ZSM-5/SAPO-11复合分子筛的制备及乙醇脱水催化性能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拟薄水铝石、磷酸和硅溶胶为原料,以二正丙胺为模板剂,采用包埋法合成了ZSM-5/SAPO-11双微孔结构复合分子筛,并通过XRD、SEM、TEM、FT-IR、BET、NH3-TPD等手段对复合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复合分子筛是一种ZSM-5(核)/SAPO- 11(壳)式双微孔复合分子筛.将该复合分子筛用于乙醇脱水制乙烯反应,虽然催化活性略低于ZSM-5分子筛,但稳定性比ZSM-5有大幅度提高.综合考虑催化活性和稳定性,ZSM-5/SAPO-11复合分子筛更适合作为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催化剂.
关键词:ZSM-5分子筛;SAPO-11分子筛;复合分子筛;乙醇脱水;乙烯
-
6213.自然发酵黄豆酱生产过程中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动态分析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以马鞍山市黄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酱类产品为调查对象,以自然发酵黄豆酱生产工艺流程与HACCP关键控制点为依据取样,跟踪了2010年3~9月生产周期中各环节的水分质量分数、水分活度、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AFB1质量分数、细菌总数、霉菌总数、致病菌的检测.确定了AFB1的变化动态以及与水分活度、水分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进而分析了自然发酵黄豆酱中AFB1的污染源;确定了豆酱质量重要指标氨基酸态氮的变化动态以及与酸度、pH的相关关系;确定了黄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动态以及致病菌污染状况.
关键词:自然发酵黄豆酱;AFB1含量;氨基酸态氮;细菌总数;霉菌总数
-
6214.Mg-4Sr中间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其在AZ91D镁合金中的组织遗传效应研究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0-15]
采用“对掺法”制备了相同成分、不同组织的Mg-4Sr中间合金.利用不同组织的Mg-4Sr中间合金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对AZ91D镁合金进行变质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组织的Mg-4Sr中间合金试样的变质效果.实验测定了Mg-4Sr中间合金的DSC曲线,分析了Mg-4Sr中间合金的熔化特征.结果表明,Mg-4Sr中间合金由α-Mg基体和Mg17 Sr2相构成.Mg-4Sr中间合金在AZ91D镁合金中存在组织遗传效应,组织细小均匀的Mg-4Sr中间合金对AZ91D镁合金表现出较好的变质效果.相同成分、不同组织的Mg-4Sr中间合金具有不同的DSC曲线,组织细小的Mg-4Sr中间合金的初始熔化温度和熔化焓都较低,从而导致其变质效果的差异.
关键词:Mg-Sr中间合金;AZ91D;组织遗传;变质
-
6215.四川牦牛奶和曲拉中九株乳酸菌的分子鉴定
[食品制造业] [2013-10-15]
为准确鉴定分离自我国四川鲜牦牛奶和曲拉中9株乳酸茵到种水平,作者运用16S rDNA 序列分析、recA基因特异扩增和hsp60- RFLP等多种分子技术对分离自我国四川地区鲜牦牛奶和曲拉中的9株乳酸茵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证实,16S rDNA序列分析法可将9株乳酸茵初步归类为植物乳杆菌群(4株),肠膜明串珠菌(4株),瑞士乳杆菌(1株).由于16S rDNA序列分析法不能区分植物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为了进一步鉴定植物乳杆菌群中的4株茵,继续采用recA基因特异扩增和hsp60-RFLP技术对其细分,结果表明recA基因特异扩增和hsp60-RFLP 的方法均能很好地把植物乳杆菌群中的4株茵鉴定到种水平,且均为植物乳杆菌.
关键词:乳酸菌;分类鉴定;16SrDNA;recA基因;hsp60基因;RFLP
-
6216.粉煤灰制备单一Na-P1沸石及对含Cu2+废水处理的研究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3-10-15]
粉煤灰经过磁选、酸洗预处理,采用碱熔融-水热反应法进行Na-P1沸石的合成研究,探讨了焙烧温度、碱灰比及晶化时间对合成的影响,并将合成产物用于含Cu2+废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碱灰比为1.3,焙烧温度为800℃,24 h搅拌陈化,16h晶化后可获得单一的、结晶度较高的Na-P1沸石.合成沸石对含Cu2+废水有较快的吸附能力,投加1 g/100mL含Cu2+ 100 mg/L溶液,常温下25 min,Cu2+去除率可达98%;吸附容量为56 mg/g.
关键词:粉煤灰;Na-P1沸石;铜离子
-
6217.暴露测年样品中26Al和10Be分离及其加速器质谱测定
[采矿业] [2013-10-15]
在已有实验流程基础上,建立并优化了石英样品中Be和Al提取、纯化等实验流程,设计的流程条件实验包括实验试剂、器皿和离子交换柱选择、离子交换树脂分离Be和Al时酸浓度选择等.结果表明,选择钢铁研究总院研制的9Be标准溶液作为10Be样品制备的载体;使用一次性实验器皿;选用4 cm规格的离子交换柱;用0.05 mol/L草酸和0.75 mol/L盐酸混合溶液洗脱吸附于阴离子树脂上的Al,可有效提取、纯化样品中的Be和Al.加速器质谱(AMS)测量结果显示,13组化学空白的10Be/9 Be和26Al/27Al比值平均值分别为7.48×1O -15和1.96×10-15,与国内已有宇宙成因核素实验室的结果(5×10-15 ~8×10-15)具有可比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ICP - AES)的测量结果表明,Be、Al回收率分别达90%和60%.基于新建立的实验流程分析了祁连山北侧金佛寺的一个岩石样品,获得了10Be和26Al的暴露年代分别为(10.7±1.0) ka和(10.0±1.2) ka,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关键词:原地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暴露测年;加速器质谱
-
6218.玻璃纤维/191树脂复合材料水老化实验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0-15]
利用手糊成型工艺方法制备了玻璃纤维/191树脂复合材料试样,研究了玻璃纤维/191树脂复合材料浸水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试样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水老化;glass fiber;composite materials;aging in water
-
6219.动态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分析PA10T树脂的可挥发性组分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采用动态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对半芳香族尼龙树脂PA10T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工温度条件下,PA10T树脂中主要挥发组分有15种,主要为醛类、烃类、腈类、芳环类物质和少量含氮环状物质.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以作为PA10T树脂品质控制用检测方法.
关键词:尼龙10T;挥发性组分;动态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6220.ZSM-5/MCM-41介孔硅铝分子筛担载Pd和Pt制备加氢脱硫催化剂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将ZSM-5溶于偏硅酸钠水溶液,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模板剂,用水热合成法自组装合成了具有较强酸性和不同SiO2/Al2O3摩尔比(n(SiO2)/n(Al2O3))的ZSM-5/MCM-41介孔硅铝分子筛(记为ZM(x),x=n( SiO2 )/n(Al2O3)).以二苯并噻吩(DBT)质量分数为0.8%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Si-MCM-41和ZM(x)担载的Pd和Pt催化剂催化加氢脱硫(HDS)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担载Pt和Pd不会破坏ZM(x)的介孔结构;DBT在Pd催化剂上主要通过加氢路径脱硫,而在Pt催化剂上则直接脱硫和加氢2条反应路径并重;Si-MCM 41为载体的催化剂HDS活性较低并且失活较快,以ZM(x)为载体的Pd和Pt催化剂加氢活性、加氢脱硫活性、加氢裂化活性及稳定性都有显著提高;ZM(x)担载的Pt和Pd催化剂催化HDS反应的活性可能与其活性组分分散度以及载体的B酸和L酸比例(B/L)有关,具有较好的活性组分分散度和较高B/L比例的ZM(60)担载的Pd和Pt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加氢脱硫活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加氢脱硫;MCM-41;ZSM-5;介孔硅铝分子筛;Pd;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