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 [2020-05-30]
2020年1-2月,医药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断崖式下滑,投资额同比下降22.1%;二是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3%;三是行业零售额增速放缓,同比增长为0.2%;四是医药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8.6%和10.9%。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0-05-30]
2020年1-2月,我国石油行业运行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石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新冠疫情的显著负面影响,开采业增速下滑至近一年来的最低水平,加工业出现近一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二是受疫情影响终端需求疲软拖累工业生产,对石油行业生产形成拖累。开采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加工业负增长。原油累计产量保持增长。中国炼油装置选择停工或者降负荷生产,原油加工量下降。三是中国肺炎疫情被列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引发了市场对需求下滑的担忧,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受原油价格影响经历两次下跌。四是原油累计进口量稳定增长,但增速下滑。2020年2月原油没有出口。成品油累计进口量持续负增长且降幅持续扩大,累计出口量保持增长。五是两大子行业企业经营情况出现分化。开采业的营收在上年末连续两个月下降后本月实现增长,利润实现大幅增长,为近一年来的最大值。加工业营收出现近一年来的首次下降,利润总额为负,降幅明显。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20-05-30]
2020年1-2月,我国化工行业运行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冲击,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样大幅下降,达到近一年来的最低值。二是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显著冲击,终端需求疲软拖累工业生产,对化工行业生产形成拖累,行业增加值出现近一年来的首次下降,主要化工产品产量除乙烯外均出现下降。三是化工生产受到拖累,下游需求低迷,供需两弱的局势造成大多数化工产品价格下跌。化工行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四是本就低迷的化工出口加之疫情的影响,2020年1-2月化工出口交货值下降到近一年来的最低值。五是疫情冲击宏观经济,导致企业经营下滑明显,2020年1-2月企业整体营收和利润增速均大幅下降。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0-05-30]
2020年2月, 水运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现下降走势, 降幅有所收窄;全国港口生产运行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主要货物跌多涨少,其中,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外贸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微量增长;全国水路货运量达到3.98亿吨,客运量达到0.03亿人;各重要运价指数涨跌不一。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0-05-30]
2020年1-2月份,电力行业运行整体平稳,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电力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增速均明显放缓。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扩大,且电源、电网投资增速双双下降。全国电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不及上年同期,全国发电设备容量低速增长,全社会发电量增速同比呈现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明显下滑,各产业用电量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明显回落,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均呈明显负增长。此外,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增速均由正转负。
[房地产业] [2020-05-30]
2020年1-2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房地产市场主要运行指标全面回落:一是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明显回落,仍保持在适度水平区间;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创近20年新低;三是房企融资节奏放缓,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下滑;四是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降幅均继续扩大;五是房企开工施工进程放缓,商品房施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及竣工面积增速均大幅回落;六是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速下滑严重;七是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涨幅稳中有落。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0-05-30]
如果说2018年因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生效而被称为世界数据治理元年,那么2019年就是延续与反思之年。从美欧到中国,从立法到执法,全球数据治理格局呈现“不变中的变化”与“变化中的不变”。
[金融业] [2020-05-30]
目前我国已建立6省区9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各试验区结合自身特色明确了绿色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形成了市场导向型、政府主导型、项目主导型三种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绿色金融创新成果多点开花,努力探索可以全国性推广的绿色金融政策、制度、标准、产品,试点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建议试验区在部门分工协调、拓展市场主体、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推出更多举措,推动绿色金融纵深化发展。
[金融业] [2020-05-30]
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有序扩大金融业开放,在银行、证券、保险及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开放措施。目前,绝大多数开放措施已经落地,少数几条措施正在修改对应的法律法规,不少外资机构已经获准实现对相关金融机构的控股,或进入中国市场实际开展业务。例如,野村证券、摩根大通等已获批设立控股合资证券公司,安联(中国)保险获准筹建首家外资控股保险公司,标普公司已进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等。同时,金融市场的开放举措受到国际上的普遍欢迎。目前,A股已经纳入明晟(MSCI)指数和富时罗素新兴市场指数,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2019年,外资流入显著增加,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和上市股票1280亿美元。中国金融市场正在持续释放强大的吸引力。
[金融业] [2020-05-30]
2019年,在经历市场环境、监管环境的考验下,民营银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9年全年民营银行实现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82.22%,在所有类型银行中增速最高;不良贷款率1.00%,在所有类型银行中最低。同时,民营银行持续加大在金融科技、开放银行、小微商业等领域的实践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展望未来,民营银行依然面临着来自资本约束、负债来源、业务创新以及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挑战,不仅需要民营银行找准战略定位,不断夯实客户基础,提升持续创新、错位竞争的能力,也需要监管层面合理地给予民营银行差异化政策,支持民营银行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