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5-06-05]
磁传感器是系统感知层的核心器件,在技术演进与多元应用驱动下加速发展。磁传感器通过磁电转换实现非接触式测量位移、角度、电流等物理量,在降低 设备损耗的同时,具备复杂环境耐受性及性价比优势。按技术路径划分,据 QYResearch 数据,2024 年霍尔效应传感器以 64%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 因成本优势与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及工业等领域中;磁阻效应(AMR/GMR/TMR)传感器则凭借高精度、低功耗特性加速渗透,其中 TMR 因灵敏度与温度稳定性突出,逐步在汽车动力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数据中心等高端场景实现对传统方案的替代。按功能应用划分,磁传感器包括位置、速度、开关、电流及电子罗盘等多种类型,全面覆盖汽车电子、机器人、工业、新能源及消费电子等场景。根据 Yole 统计,2023 年全球磁传感器市场规模为 29 亿 美元,2029 年将增长至 37 亿美元,CAGR 为 4%,其中汽车电子、工业和消费电子为磁传感器最主要的应用市场。
[汽车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5-05-28]
截至 5 月 19 日收盘,汽车(中信)行业指数上涨 4.21%,跑赢同期沪深 300 指数 1.38pct,在中信 30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2 名。本月个股涨幅靠前的 5 名分别是成飞集成、襄阳轴承、大地电气、新坐标、万向钱潮。
[汽车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5-05-23]
2024 年报及 2025 一季报总结:2024,中信 CS 汽车实现营收 37123 亿元,同比+7%,归母净利润 1363 亿元,同比+9%。2024Q4,CS 汽车实现营收 11176 亿元,同比+13%(CS 汽零同比+7%),环比+22%(CS 汽零环比+13%);归母净利润 309 亿元,同比+26%(CS 汽零同比+11%),环比-9%(CS 汽零环比-30%)。 2025Q1,CS 汽车实现营收 8417 亿元,同比+6%(CS 汽零同比+7%),环比-25% (CS 汽零环比-14%);归母净利润 359 亿元,同比+14%(CS 汽零同比+14%),环比+16%(CS 汽零环比+64%)。
[金融业] [2025-05-23]
科创板风格强化市场交易博弈属性,弱化了基本面业绩与股价变动的关 联性。科创板企业以高成长性、高研发投入为特征,市场对其估值更关 注动态预期而非历史盈利数据。由于科创板交易活跃度显著高于主板, 资金流动频繁促使反转、动量、换手率等量价因子成为捕捉短期交易机 会的核心工具。因此,与动态预期变化相关的分析师因子以及市场交易 博弈的量价因子表现较好,从而导致流动性、反转类因子表现强势,而 植根于历史财报数据的盈利类因子表现平平。
[汽车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5-05-20]
年初至今零部件跑赢整车:2025 年至今(截至 5/9),中信 A 股汽车指数上涨 9.7%(跑赢沪深 300 指数约 11.9 个百分点);其中,零部件跑赢整车(中信零 部件指数上涨 14.5% vs. 乘用车指数上涨 5.5%)。从估值表现来看,当前中信 A 股汽车指数、乘用车及零部件各子板块的 PE-TTM 估值均处于 2023 年以来的 均值附近;其中,乘用车约 33x,零部件约 37x。
[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5-05-20]
5 月第 1 周(4/28-5/4)新势力终端销量榜前三名为理想(1.14 万辆,环比 32.6%)、问界(0.67 万辆,环比-2.9%)、零跑(0.62 万辆,环比-32.6%)。 5 月第 1 周(4/28-5/4)品牌终端销量榜前三名为比亚迪(5.93 万辆,环比-5.7%)、大众(4.17 万辆,环比+12.7%)、丰田(3.23 万辆,环比-7.5%)。
[汽车制造业] [2025-05-20]
2024年汽车行业营收和盈利同比双增。汽车行业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 39564.68亿元,同比增长6.68%;实现归母净利润1497.29亿元,同比增长 11.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06.68亿元,同比增长10.84%。盈利能力 方面,汽车行业整体毛利率为16.24%,同比提高0.67pct;净利率为4.00%,同比提高0.12pct;净资产收益率为8.08%,同比提高0.27pct;扣非净资产收益率为5.97%,同比提高0.19pct。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为3.37%,同比减少0.38pct;管理费用率为3.62%,同比减少0.02pct;财务费用率为0.21%,同比提高0.17pct;研发费用率为4.30%,同比提高0.33pct。
[汽车制造业] [2025-05-13]
20-30 万价格带轿车持续扩容,SU7 定位精准,同时立住品牌中高端调性,上市即爆款。“悦己”新消费理念强化,SU7 以外观、防晒等个性化直击新消费需求,以优异产品力做基础,以售后和持续的情绪价值做支撑,SU7 销量持续领先,小米 SU7 上市以来稳态月均销量为 2.3万辆。YU7 定位更大市场,以 SU7 为基础,叠加自身综合实力突出,有望再成爆款。
[汽车制造业] [2025-05-10]
行业景气度跟踪:3月产批零表现符合预期。产量方面:乘联会口径3月狭义乘用车产量实现248. 1万辆(同比+12.9%,环比+42.9%)。销量方面:乘联会口径批发销量实现241.2万辆(同比+ 10.2%,环比+36.5%。交强险口径销量为182.7万辆,同环比分别+19.7%/+42.7%。出口方面: 乘联会口径整体出口39.1万辆,同环比分别为-3.7%/+12.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5-05-08]
2025 年上海车展展出总面积超过 36 万平方米,来自 26 个国家 和地区的近 1000 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包括大众、宝马、奥迪、 丰田、本田等全球知名车企,以及比亚迪、广汽、奇瑞等自主品 牌和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造车品牌,还有近 50 家国内外 知名科技、半导体和芯片企业首次亮相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 此次车展标志着汽车行业从电动化竞争转向智能化全面渗透。自 主品牌通过技术下沉抢占市场,新势力聚焦差异化体验,合资品 牌加速本土化布局,而供应链企业则推动低成本、高可靠的技术 普惠。未来,智能化能力将成为车企差异化的核心,同时政策规 范与用户需求的双重驱动将加速行业向“安全、平等、可持续”的 智能出行生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