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1-02-21]
1 月终端需求延续12 月强劲复苏态势,预计仍有15%左右的同比增幅。去年12 月的终端需求不仅环比仍然延续了年底翘尾效应的趋势,同比更是表现强劲,终端零售达到近三年最高水平。当前,通过我们持续的终端销量拟合发现,今年1 月终端需求延续12 月强劲复苏态势,预计同比增幅将达15%左右,对应上险量约210 万台。
[采矿业] [2021-02-21]
我们认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将达到50%,受此拉动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核心原料其需求将快速增长,在产能偏紧的背景下产品价格将持续上涨,推荐六氟磷酸锂龙头企业以及提前锁定部分六氟磷酸锂长单的电解液企业,推荐天赐材料、多氟多、天际股份、新宙邦等标的。
[汽车制造业] [2021-02-14]
20 年4 季度末公募基金汽车行业配置比例2.1%,仍处于低配状态。根据Wind 统计,2020 年4 季度末汽车行业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为2.1%,环比上升0.1 个百分点,汽车行业配置比例自2020 年2 季度末达到2010 年以来历史低点后连续2 个季度呈上升趋势。
[汽车制造业] [2021-02-14]
投资建议:随新能源透支效应消化、公路车市场企稳,以及海外电动客车需求提升,大中客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3.4万辆提升至2025年的21万辆,推荐关注宇通客车、比亚迪、金龙汽车、中通客车等大中客龙头。
[汽车制造业] [2021-02-14]
事件:北京时间1 月28 日,特斯拉发布2020 年年报:2020 年公司实现营收315.36 亿美元,同比增长28.31%;实现归母净利润7.21 亿美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83.64%;调整后每股收益2.24 美元/股。
[汽车制造业] [2021-02-14]
2020Q4基金对汽车板块持仓比例为2.27%。我们统计了2019年Q1-2020Q4 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重仓标的分行业数据,在所有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2020Q4基金十大重仓股对食品饮料的持股比例最高,达到18.83%;医药生物以12.81%居于第二;汽车板块持仓比例为2.27%,环比上升0.45pct,位列第14,较2020Q3上升1位。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1-02-02]
计算机行业基金配置比例继续下降,持股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0年公募基金四季报显示,计算机行业重仓持股市值占比为3.28%,较2020 年三季度下降0.77 个百分点。从持股集中度来看,计算机行业重仓前五股票持股占比为56.56%,前10 占比为76.62%,较2020 年三季度均有大幅提升,行业龙头公司持续受基金青睐。2020年四季度重仓前10 的申万计算机行业股票为金山办公、广联达、恒生电子、深信服、用友网络、中科创达、金蝶国际、宝信软件、金山软件、华宇软件,与三季度相比,中科创达和金蝶国际四季度基金加仓明显。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1-31]
电池级溶剂技术难度高、行业格局优,未来市场空间宽广,属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较优赛道,而当前受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影响,电池级溶剂需求旺盛,供给偏紧,整体价格存在上涨可能,当前产业链盈利也较为可观,我们判断相关的电池级溶剂企业盈利相较2020 年有望得到明显改善,建议关注石大胜华(603026,未评级)、新宙邦(300037,增持)、奥克股份(300082,买入)。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1-31]
中欧美三大市场政策向好,全球电动化趋势明确。热门车型频出,优质供给将激发终端消费需求,国产特斯拉Model Y 和大众ID.4 今年开始销售,将带动行业销量高增长,我们预计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50 万辆以上。动力电池领域全球市场格局持续集中,宁德时代和LG 保持强势,同时二线电池企业加速扩产,外资车企客户不断拓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阶段性占比提升,盈利触底反弹;三元正极行业格局随着高镍化和海外大客户放量而逐渐好转。负极环节格局相对稳定,第一第二梯队间公司差距逐渐缩小,未来看点或在硅碳负极。隔膜龙头优势持续扩大,海外和涂覆膜占比提升将带来盈利边际改善。电解液受益于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盈利有望持续提升。建议关注:(1)特斯拉及海外供应链:宁德时代、恩捷股份、天赐材料、当升科技、璞泰来、科达利。(2)阶段性供应紧张,有涨价预期环节:多氟多、德方纳米。(3)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空间的二线厂商:孚能科技、亿纬锂能、容百科技、中科电气、星源材质。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1-01-28]
1 月15 -17 日,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召开,专家代表分享各国对新能源电动车的愿景与助推政策。我们认为,2020 年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中国企业发挥电池制造优势,在电芯结构上连续推出CTP,刀片电池,J2M 等技术,引领了电池系统结构技术创新。锂电设备企业作为电池结构等技术创新的最终实现者,国产锂电设备企业已经具备获得国际领先汽车厂与电池厂认可的全球竞争力。